更新时间:2023-05-23
尽管父母们一心为了孩子好,但是有时候你们的一些行为很容易带个孩子们伤害,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中国家长,我们对孩子教育中主要有下面2大雷区,这两大雷区家长朋友们应该要多注意,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父亲为何把孩子的教育推给母亲
日本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另一方面,从各种不同角度研究日本教育方法的外国学者也在不断增多。我因为工作关系,与外国的日本教育研究者经常有谈话的机会。一次,一位美国学者突然说了这样一句令我大惑不解的话:“日本的母亲真是威胁和恐吓的专家。”
最近有机会向这位学者重新请教一下,在听过他的一番解释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位外国专家的观点。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日本母亲惯用的伎俩是吓唬孩子说,“妈妈不管你了。你自己一个人呆在那里吧。天黑了,鬼要出来了。”以前则是“抓小孩的人贩子来了。”孩子吓坏了,自然会带着哭腔求助于母亲。母亲在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之后,就会回过头来安慰自己的孩子。“好了,不要怕,有妈妈在,鬼不敢抓你。”
这位研究者认为,这是日本的母亲不愿让孩子离开自己的一种心理表现。据这位学者讲:
“美国的母亲是肯定不会说这种话的。她们会采用一种更为合理的说法。黑暗的地方也不可怕。世界上没有鬼。所以即便是爸爸妈妈都不再你身边,也不要害怕。因为你一点不比大人差。这样说,当然是鼓励孩子离开自己的怀抱,去独立生活。”
美国的母亲希望孩子尽早离开自己独立生活。因此,她们从小就拼命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如这位美国学者所说,日本的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惜使出威胁的手段,这的确是害怕孩子离开自己的心理在作怪。这也可以说是国民性的不同。但我认为,日本的父亲也应该承担一半的责任。
在日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最近的年轻夫妇提倡教育孩子是两个人的共同责任。可一旦有了孩子,父亲就以工作忙为由,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一股脑儿地推到母亲身上。如果教育孩子成了母亲的责任,不管是不是愿意,都势必会加深母亲和孩子的关系。
我认为,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在日本工作的某法国女性,在周刊杂志上这样解释自己离婚的原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和丈夫存在着意见分歧。我们每天为这件事情争论不休,最终无法达成一致。”
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夫妇对话,并因达不成一致而导致离婚,这符合法国人的性格。
且不说离婚,如果父亲能参加到孩子的教育中来,那么至少可以改变日本现在的母子关系。
2中国式教育雷区请勿踩
雷区1:小孩子不懂事
很多父母只会一味来批评孩子。大家要知道,道理只有你讲了,孩子才会知道;只有你教了,他才会明白。如果面对孩子的出错,你仅用这一句来陈述,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不懂的还是不懂。或者你可以孩子讲,你不能怎样,这样做的后果是xxx,孩子会理解的更深一点。
事实上,不讲道理会加深孩子们的误会,经常强调错误的信息,反而会让孩子记住,导致他连连犯错,这回让你误以为他是不愿意改正。在这种错误的循环中,你眼中的孩子是“不争气”的,孩子眼中的你是“不理解”他们的。
孩子很委屈:道理我懂得
其实孩子们喜欢听从大人的吩咐,如果他做到了自己会很有成就感。家长若是教给孩子一些人生道理、行为准则,示范、引导他们去学习,他们不仅愿意去表现,也会做的很出色。
雷区2:压力就是动力
这是不少家长都有的错误认识观念,让孩子过早的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失去了原本无忧、快乐的童年。有时父母很着急,担心自家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就逼着孩子使劲向前学习。比如,如果一般小朋友可以背诵两首诗,自己孩子必须要会背五首,甚至更多才可以,或者是拼命为孩子各种培训班。这重担式教育方式只会压垮孩子稚嫩的肩膀,拔苗助长不能成活,过重的压力会使孩子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开始害怕学习,更不会转化为动力了。
孩子很委屈:压力让我害怕
压力过重不仅会击退孩子学习的热情,还使孩子内心备受煎熬,从而影响未来深远的学习,也让亲子之间的关系备受挑战,容易因此产生两代人的隔阂。家长不如先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适时给孩子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让他们爱上学习,他们才会主动学习。
3八个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推荐
一、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二、关心和爱抚孩子
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时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感,他们的自尊也会逐渐降低。
三、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让孩子感到快乐
给他们提供游戏的时间、场所和玩具,对他们的爱好给予鼓励和支持。虽然孩子入学后,其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游戏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有些父母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五、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成就感或者说成败体验,是影响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那么,他的自尊将会提高;相反,如果经常体验失败,那么,他的自尊将会降低。作为学生,这种成败体验主要来自于学习成绩。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
六、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七、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八、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4这三种家庭教育最易被孩子接受
四种不当的教育方式
1、收买
为了能刺激孩子而达到父母想要的目的,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许诺,如果他做或不做某件事就能得到奖赏等,这种就属于收买,并不能激励孩子坚持不断的努力。孩子反而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且学会讨价还价,如果不给奖赏,就不会规规矩矩,还会提出更无理的要求。
2、威胁
经常听到很多爸妈用威胁的口吻对孩子说“你再怎么样,我就怎么样了”,大人心目中认为十分有用其实在孩子身上不一定有效果。孩子的自主权受到挑战,自尊就会受伤,有时甚至和大人对着干,显示自己不是胆小鬼。
3、保证
孩子和父母应该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的,父母不用给孩子保证什么,也不用要求孩子作出保证。父母如果必须依靠保证来强调自己说的话,那么没保证过的话就会让孩子认为是不可信的。
4、讽刺
讽刺孩子极大的阻碍了孩子的进步,也给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设下了障碍,孩子会反击父母挖苦的语言,亲子间筑起一层屏障。因此,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不应使用挖苦、讽刺语言,降低孩子在自己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孩子比较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
1、少命令,多商量
比如孩子该做作业了,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时间到了,你作业是不是该做了?”,而不是直接命令孩子“不能看电视了,马上去做作业”。商量的语气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受尊重,比较愿意听话。
2、少训斥,多引导
家长越尊重孩子,孩子越自尊,越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赢得他人的尊重。不过具体情况还是得具体对待,孩子有坏习惯、坏品行时,家长没必要委婉,要平等严肃的和孩子谈话,指出危害性并要求孩子改正。
3、少窥探隐私,多交朋友
有的家长喜欢掌握孩子的一言一行,所以就翻看孩子的书包,偷看孩子的日记,这让孩子非常反感。家长想要了解孩子,可以和孩子交朋友,多和孩子聊天,问问孩子的情况,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自然会把父母当做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之余也要让孩子接触社会反面现象,让孩子适应社会的复杂一面。通过反面教育让孩子知道做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正当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没法实现,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给孩子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反面现象,促使孩子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并同时产生克夫反面现象的心理需要。总之,让孩子体验体验一些反面现象,可以体验逆境的滋味,对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有很大帮助。
5教育孩子的8个最佳时机
1、受挫时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建议,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要用“成长型理论家学习方式”教育孩子。如孩子被骗走一块糖,要告诉他:这也是件好事,因为你学会了识别谎言,以后不会再被骗。这样,坏事变好事就逐渐成为孩子的惯性思维。今后面对挫折时,就不那么愁眉苦脸了。
2、困惑时
当孩子感到困惑,家长就可抓住他渴望解决问题的心理,及时帮着疏理。比如,某天孩子回家不停念叨“什么叫理解万岁”,妈妈可以自然地给孩子讲自己与同事发生误会的事,并告诉她,被人误会在所难免,如果自己没错,要及时与对方沟通;有错就找机会道歉。
3、待客时
待人接物是孩子的必修课,外出做客或家中来客人,孩子的言行都会不自觉地“规矩”起来,家长可适时点拨,效果很好。比如,客人带了礼物,爸爸可适当提醒:“是不是忘记说什么了?”如果孩子还没意识到,可对客人说:“谢谢您送的礼物,我代孩子谢谢您!”,这时,孩子会自然的学会说“谢谢”。
4、家长会时
不论表现好坏,家长会都是孩子最不安的时候。父母不妨借此机会,与老师充分沟通。尤其当指出孩子在校问题时,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先将孩子在家的优良表现向老师汇报,并充分交换意见。沟通结束后,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孩子一般乐于接受,并会在日后积极改正。
5、感兴趣时
发现孩子用物品探电源插座等举动,家长会立刻制止,但此时还要看到孩子对家用电器的浓厚兴趣。不妨从此入手培养其学习能力,再给予必要的安全教育,鼓励和支持安全的探索行为,因材施教。
6、不良行为刚露头时
孩子养成坏习惯,往往与初次发生不良行为未能及时纠正有关。幼儿没有是非观,如把食物扔地上、无缘无故打小朋友、不给吃就大哭等,家长应抓住这“第一次”,帮孩子打下好基础。
7、取得成绩时
孩子取得成绩时,自信心也比平时强,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加以肯定和鼓励,帮他把一时的热情转化为持久的动力。同时,也别忽视可能出现的骄傲自满情绪。
8、小伙伴取得成绩时
心智发展成熟的孩子都有不甘落后的共性。小伙伴取得成绩时,孩子表面上可能满不在乎,但往往暗下决心,要迎头赶上。父母应抓住时机进行指导,提出适当的目标。切不可过分攀比,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式教育 雷区请勿踩》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