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 小儿风疹的治疗

更新时间:2023-05-23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以中国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以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办轻微触痛为临床特征。本病是由于感染风疹病毒而引起的,冬春两季发病,那么小儿风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什么是小儿风疹

风疹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小儿普遍易感,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孕妇早期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

潜伏期约10~20日。

1.前驱期:咳嗽,喷嚏,流泪,流涕,咽痛,结膜炎,前额痛,发热,体温38—39℃,呕吐。发热半日至1日后出现皮疹。

2.出疹期:疹痒多白面、颈而发,迅速(多在1日内)蔓延躯干、四肢遍布全身,掌、指(趾)少见皮疹。为浅红色斑丘疹,分布均匀,疹间皮肤正常。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3.恢复期:3—6日后皮疹消退,可见麸糠样脱屑,轻微瘙痒,体温下降至正常,肿大之淋巴结迅速消退,但也可持续肿大数周后方消退。

2儿童保健小儿风疹的治疗

中医称本病为“风痧”,乃感受风热时邪所致。时邪自口鼻而入,郁于肺卫,蕴于肌腠,与气血相搏,发于皮肤。多数邪毒较轻,病情轻浅,只在卫分,少数患儿邪势较盛,可内犯气营,形成燔灼肺胃之重症。但只要治疗及时,也能祛邪而安。

中成药疗法

1.板蓝根颗粒、银翘散颗粒 每服2.5-5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或芦根煎汤送服。用于邪郁肺卫证。

2.双黄连口服液、双花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颗粒)均为每支10毫升。每服10-20毫升,每日2-3次。

3.小儿羚羊散、紫雪散 每服1.5-2克,每日2-3次,温水送服。用于热邪炽盛。

外治疗法

荆芥穗洗剂 荆芥穗24克,艾叶、防风各10克,花椒6克,水煎外洗,一日数次。

3小儿风疹药膳方

1.药膳方

桑叶10g,粳米50g。先将桑叶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另将粳米煮成粥后再加桑叶药液,再煮数沸即可,每日温食2~3次,直至痊愈。用于风痧邪犯肺卫证。

2.外治疗法

(1)浮萍、地肤子、荆芥穗各30g,将诸药用纱布袋装好,加水煎煮,取药液倒入盆内,用毛巾蘸药水温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痊愈为止。用于风痧出疹皮肤瘙痒者。

(2)地肤子、蚕沙、花椒叶、藿香叶各50g,将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用毛巾蘸取药液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2~3日。用于疹出皮肤瘙痒者。

(3)花生油50g,煮沸后稍冷加入薄荷叶30g,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瘙痒处,有止痒作用。

4做什么检查才能确诊为小儿风疹

得了风疹一般症状比较轻,仅有低热及较轻的感冒症状。通常在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先见于面部和颈部,往往在一天内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呈浅红色,稍 稍隆起,大小不一,可以密集融合成片,伴有痒感,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是风疹的特点。常常有耳后、颈部及枕后的淋巴结肿大,这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本病的并发症极为少见。如受到再次感染也不会第2次发病。

(1)血常规: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2)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方法有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中以血凝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 的优点。特异性抗体此抗体IgM出现最早,但维持时间较短;IgG抗体出疹后2~3天即可升高,约2~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仍能保持一定水平达终生。

(3)病毒分离:出疹前1~2日至出疹后2日内取鼻咽部分泌物作组织培养,可分离到风疹病毒。

5小儿风疹一定会发热吗

风疹多见于年幼的小儿,传染性很强,在幼儿园或小学校往往可成批患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经呼吸道传染,临床以低热、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风疹的前驱期很短,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多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可伴有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出疹期患儿可仍有发热,一般在出疹后2~3天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如果体温持久不退或退而又升,应考虑是否出现并发症,或考虑继发感染。

风疹的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轻微,高热者很少见,体温正常者也较多。多数患儿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因此,风疹的并发症也很少,预后良好。

因为小儿风疹的发热较轻,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嘱其多饮水,或用中药双花、板蓝根、大青叶、芦根、薄荷、野菊花等煎水频服,清热效果亦较好。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保健 小儿风疹的治疗》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