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镜禁忌症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5-23

现在得结肠疾病的患者比较多,所以当得了结肠疾病以后,那么为了能了解乙状结肠疾病的一些病因,有很多人愿意通过乙状结肠镜进行检查,那么乙状结肠镜的禁忌症有哪些?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同看看下面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1乙状结肠镜禁忌症有哪些

乙状结肠镜检查医学名为sigmoidoscopy。借助乙状结肠镜诊断乙状结肠疾病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直肠及乙状结肠的肠壁黏膜等的形态,并可实施活体组织采取术。对诊断慢性痢疾、结肠炎、血吸虫病、息肉、肿瘤、肉芽肿、憩室或憩室炎、巨结肠、肠套叠或扭转等有一定价值。又可作为治疗仪器,对预防及早期发现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禁忌症

先天或后天性直肠或乙状结肠狭窄,肠道严重炎症,门静脉高压并发痔静脉曲张,大量腹水及腹内肿瘤的患者,孕妇、有心、肺功能衰竭及年老体弱者。有出血倾向者。

临床意义

乙状结肠镜检查术,用于检查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溃疡、息肉、肿瘤、寄生虫所致的病变以及不明原因的腹泻。可用于检查时取活组织标本。

乙状结肠镜禁忌症有哪些,相信很多得结肠疾病的患者,已经通过以上内容全面了解了乙状结肠镜的禁忌症有哪些?在充分了解以后,为了能让自己通过这种方法,更好的检查确定疾病,必须在了解以上内容后,选择正规医院,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让自己结肠疾病通过检查后尽快治疗。

2结肠镜检查并发肠穿孔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行肠镜检查的患者15327例,其中结肠镜检查12796例,治疗2531例,发生肠穿孔8例,诊断性穿孔5例,治疗性穿孔3例,诊断性穿孔一般于检查过程中就能明确,其中1例于检查后24小时内出现,治疗性穿孔于息肉摘除术后24小时后出现。

1.2方法

结肠镜检查当天服用离子导泻剂,忌服用甘露醇(因为服用甘露醇后肠道产生氢气和甲烷等易燃气体,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容易引起爆炸),无痛肠镜检查使用丙泊酚、枸橼酸芬太尼静脉麻醉,使用0lympus电子肠镜操作,双人操作手法。

2.治疗

诊断性穿孔5例,发生率0.031%,其中3例位于乙状结肠,1例位于直肠残端(hartmann手术后病人直肠残端破裂),1例位于直肠。治疗性穿孔3例,发生率0.118%,均于肠息肉摘除手术后出现,1例为横结肠扁平息肉切除术后穿孔,1例为乙状结肠带蒂息肉切除术后穿孔,还有1例为直肠多发扁平息肉摘除术后穿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诊断性穿孔病人中5例在检查过程中即获明确,患者检查过程中突发剧烈腹痛腹胀,往往伴有恶心呕吐等反应,查体出现腹膜刺激征。其中1例于检查结束后24小时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行腹部平片检查而明确。治疗性穿孔3例,出现在肠息肉摘除术后24~48小时,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查体腹膜刺激征明显,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

8例穿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肠穿孔修补术,5例行肠造瘘术,其中1例患者因合并有间皮瘤,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而死亡,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痊愈。

3.讨论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诊断性结肠镜检查穿孔发生率0.03%~0.65%,治疗性结肠镜穿孔发生率0.073%~2.14%。本组病人中发生诊断性穿孔5例,发生率0.031%,治疗性穿孔3例,发生率0.118%。

诊断性肠穿孔的常见原因:一.器械对肠壁的机械性损伤。操作过程粗暴,没有遵循寻腔进镜的原则,在未见肠腔走向情况下盲目插镜,镜端对肠壁造成损伤。结肠肠管游离,肠镜在肠腔内结襻,检查时带襻强行进镜,导致撕裂穿孔。二.检查过程中过度充气造成肠腔内压力过大,容易使肠壁扩张变薄而造成穿孔。三.结肠有潜在薄弱病变如憩室、溃疡、肿瘤等或有手术史而造成粘连,将大大增加穿孔风险[2]。肠穿孔最常见于乙状结肠及其移行部,因该处肠管冗长迂曲、游离性较大,检查过程中游离的肠管容易被拉长或镜身容易结襟,从而引起穿孔。本组诊断性肠穿孔5例,3例位于乙状结肠,1例位于直肠,由于操作过程中镜子对肠壁的机械性损伤导致肠穿孔,其中1例为乙状结肠迟发型穿孔,考虑进镜过程中带襻,导致镜身对肠壁的摩擦出现黏膜撕裂,加上检查时未能发现,从而出现迟发型穿孔。另外1例为hartmann手术后病人,行肠镜检查过程中因直肠残端肠腔压力过大出现残端破裂穿孔。

治疗性肠穿孔是肠息肉摘除手术常见并发症,镜下处理息肉的方法有活检钳咬取、热活钳切除、圈套术及镜下粘膜下注水圈套术等,以圈套术最常见。治疗性肠穿孔一般多见于为无蒂息肉、黏膜下脂肪瘤或平滑肌瘤行圈套切除术时。无蒂或宽基息肉圈套后未提起形成假蒂,右半结肠肠壁较薄,圈套时电凝过度,容易使肠壁全层性损伤,发生凝固性坏死导致穿孔[3]。本组3例出现治疗性穿孔,其中1例为亚蒂息肉,2例为扁平息肉。

一旦发生肠穿孔,必需及时治疗。对于较大的穿孔,尤其是合并感染或肠道准备欠佳导致有较多内容物流入腹腔时,应尽早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行穿孔修补加肠造瘘术;对于肠道准备清洁且无合并肠道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如穿孔时间短,腹腔污染轻,可采用单纯性穿孔修补术。应严格掌握保守治疗的适应症,慎重选择保守治疗,如息肉圈套摘除后,仅仅表现为局限性腹痛、发热,血象升高,查体腹部压痛局限,临床上称为电凝综合征[4],可考虑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但是在保守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如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应立即手术治疗。

3肠镜检查人群有哪些

1、长期胃痛、胃酸、胃胀治疗无效者;

2、确诊胃炎、肠炎,长期服药、久治不愈者;

3、需对胃炎、肠炎病进行辩证分类分型者;

4、长期腹泻、腹痛、便秘治疗无效者;

5、长期习惯性腹涨、腹泻者;

6、饮食正常,大便长期不成形者;

7、长期每天大便两次以上者;

8、长期两天大便一次者;

9、大便不正常,身体近期急剧消瘦者;

10、大便有粘液、脓血者;

11、肛内长期瘙痒者;

12、长期肛周下坠者;

13、无任何原因身体异常消瘦者。

肠镜检查无痛吗?中康体检网健康专家邱老师介绍: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毕竟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因此,有不少人畏惧这种检查,致使一些大肠病变甚至肿瘤不能早期确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近年来随着麻醉药品和医疗监护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无痛肠镜检查。其实质就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一种起效快、有效时间短、作用确切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数秒钟内入睡,完成全部检查后早期即能苏醒。

检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和痛苦感觉,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喜爱。但肠镜检查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麻醉意外、有时麻醉复苏过程较长、费用较贵等。

4肠镜操作技巧有哪些?

单人操作由于协调性好、更便于一些特殊手法的运用,使检查效果更好,在不同的肠段进镜方法上有以下几种技巧:

1、直乙结肠、乙降结肠移行部:通过不断旋镜循腔及拉直镜身,使降乙以下肠管基本套在30cm的镜身上。旋镜的目的是视肠腔变化将肠腔的走向转至视野的上方或下方,再作上下钮调节(有时需调节左右钮)暴露肠腔进镜。反复回拉结合摇镜、抖镜可以使镜身取直,把过长的、游离的乙状结肠套叠在镜身上,为下一步顺利进镜打下基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旋转式进镜:当肠腔在视野内且无明显转向时,不要直接向前送镜,而采用旋转式进镜。这里所讲的旋转式进镜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旋镜,方法是右手握住镜身,不断小幅度沿镜身纵轴左右旋转镜身同时进镜,作者将这种进镜方法总结为旋转式进镜。其优点是可以将手部力量准确传递到内镜前端,防止镜身在体内成弓状弯曲,从而避免拉长游离肠管引起异常疼痛,预防袢曲形成;还能减轻右手进镜的力量,更轻松地完成操作。原理犹如持针灸针穿刺皮肤:直接进针需用力,且很易使针弯曲,如轻轻旋转则容易保持直线进入。此法简单、实用,特别适合在通过降、乙状结肠时使用。

3、结肠脾曲:如脾曲过度扭曲而使脾曲呈锐角,仅可见屈曲的皱襞遮盖住整个肠腔,此时盲目滑镜可引起病人疼痛,肠壁损伤,甚至造成穿孔。可改右侧卧位循腔进镜,或通过旋镜将皱襞转至视野的下方,将内镜前端送至皱襞处,左手将大旋钮向下旋转,镜端压住皱襞,同时钩拉、稍许退镜,使脾曲钝角化,暴露肠腔顺势进镜,同时左手回复角度钮。肠镜过肝曲困难时,亦可采用此法。

4、升结肠:当内镜前端刚过肝曲,常常是升结肠肠腔暴露充分,但进镜困难,甚至不进反退。多因为手部力量不能传递到内镜前端,肠镜在横结肠内呈弓状下垂。此时应先行退镜拉直镜身,请助手按压患者脐部,并用力向剑突肋弓方向推顶,以抵御结肠的下垂,再行进镜可获成功。

5解读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和有哪些治疗方法

直肠息肉是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其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结果,从肉眼观察大体相似。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有的息肉可恶变成直肠癌。

如果你有下面一些症状,就需要当心直肠息肉的侵扰了。

●全身症状: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大量排泄粘液者,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出肛外.如息肉较大,脱出后须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脱出。

●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引起直肠息肉的原因如下:

(1) 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直肠息肉。

(3) 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4) 炎症刺激:

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当心息肉也会癌变

一般来说,容易变癌的息肉有如下特征:

1.组织学上属于腺瘤型息肉;

2.宽基广蒂息肉;

3.直径超过2厘米的大型息肉或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

专家建议:

1.发生急性腹痛或近期做过腹、盆腔手术的患者,处于腹壁疝、中毒性巨结肠及炎症性肠病急性期的患者,最好不作CT结肠成像检查,否则有可能导致结肠穿孔。

2.年龄大于50岁,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便血病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者,最好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不能作结肠镜检查或不愿意作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可以应用CT检查结肠。

3.CT结肠成像检查是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和诊断结肠病变,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结肠检查方法。其敏感性不亚于结肠镜检查,特别是对于≥10mm息肉的检测敏感度高,可作为结肠镜切除息肉前首选的筛查方法。

直肠息肉治疗有方

(一)中医治疗

本病以外治为主,伴出血或其它兼症者,或多发性息肉者可应用内治法治疗。

1.内治

①脾胃虚弱证

症候:腹痛绵绵,大便稀薄,常伴有泡沫和粘液,息肉脱出不易还纳,面色萎黄,纳差,消瘦,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益脾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②胃肠湿热证

症候:大便不爽,小腹胀痛,便内有鲜血或粘液,气味臭秽。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腹泻加黄连、马齿苋;便血加地榆、槐角、炒荆芥。

2.外治

(1)结扎法

适应症:适用于低位带蒂息肉。

操作: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局麻扩肛后,用食指将息肉轻轻拉出肛外,或在肛镜下,用组织钳夹住息肉轻轻拉出肛外,用圆针丝线在息肉基底贯穿结扎,然后切除息肉,肛内注入九华膏。

(2)灌肠法:息肉病,可用具有收敛、软坚散结作用之药液保留灌肠。

① 6%明矾液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② 乌梅12g、五倍子6g、五味子6g、牡蛎30g、夏枯草30g、海浮石12g、

紫草15g、贯众15g。浓煎为150~200ml,每次5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3)注射疗法

适应症:适用于小儿无蒂息肉。

药物:6~8%明矾液,或5%鱼肝油酸钠。

操作:侧卧位,局部消毒麻醉,在肛镜下找到息肉,再消毒,将药液注入息肉基底部,一般用药0.3~0.5ml.术后防止便秘,每日服麻仁丸9 g 或液体石蜡20ml。

(二)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是各种手术疗法。

(1)电灼切除:无法经肛门切除者,可通过直肠镜、纤维结肠镜或电子肠镜套住息肉蒂部电灼切除。注意广基底息肉此法不安全。

(2)经纤维结肠镜或电子肠镜通过高频或微波切除 适于2cm以内的带蒂息肉或较小的宽基底息肉,无出血倾向者也可用显微手术肛门镜接电视屏,放大视野,镜下切除息肉。这种方法创面小,可以缝合,避免了术后出血。

(3)开腹手术 若息肉位置较高,或息肉有癌变,或息肉直径大于2cm且为广基底者,经下腹入腹作局部切除,癌变者按直肠癌切除原则处理。

(4)病变肠段切除术: 对高位多发性腺瘤,必要时可考虑作病变肠段切除术。

(5)指扯断蒂法:适用于儿童低位带蒂息肉患者,取截石位或下蹲位,手套涂上润滑剂后用右手食指伸入肛门,勾住息肉,在息肉蒂部与粘膜连接部扯断取出息肉。一般出血可自行停止。

(6)经肛门切除:适用于直肠下端息肉,在骶麻或局麻下,首先扩肛,用手指或组织钳将息肉拉于肛门外,对有蒂良性息肉,在息肉根部连同部分粘膜进行结扎或缝扎,切除息肉。若系广基底息肉,更应切除息肉四周粘膜,然后缝合创面;若为绒毛状腺瘤,粘膜切除范围应在腺瘤四周1cm以上。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乙状结肠镜禁忌症有哪些》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