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主要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和其他神经肌肉导致的斜视,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眼位偏斜、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症状,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有哪些症状?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1治疗儿童斜视手术怎么样
在儿童中,不论什么类型斜视,均应该先矫正屈光不正并积极治疗弱视。因为眼球的运动和眼位是靠眼外肌肉控制的,因此斜视手术就是六条眼外肌的手术,不需要打开眼球也不涉及到视神经和眼内组织,手术切口在眼球表面的一层膜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球结膜,因此不会影响患者的视力。
斜视手术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有融合功能,这将有利于维持眼球正位,眼球正位可以使部分病人恢复正常的或者是一定程度上的立体视,特别是间歇性或刚发病的患者可望获得良好地双眼单视功能。麻痹性斜视或者是其他非共同性及共同性斜视时,患者常诉有复视,经常戴镜及保守治疗方法半年以上没有效果时,可以通过斜视手术消除复视,恢复一个或者是多个诊断眼位的双眼单视。
下面介绍一下不同斜视患者手术治疗的区别。
1.先天性内斜视,查出有交替性注视的患者,应该尽早的进行手术矫正斜视。单眼注视者应该在进行遮盖治疗至双眼视力相等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2.同性外斜视适合手术治疗的有,间歇性外斜视时间大于觉醒时间的一半;外斜视时间增加,发生频率增加的。
3.非共同性斜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该进行手术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应该先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在发病6个月后如果还有斜视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2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有哪些症状
1、眼位偏斜眼球运动障碍
当某一条眼外肌麻痹时,其拮抗肌相对力量过强,眼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斜。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转动受限。如外直肌麻痹,则眼球向外转受限而内斜;若内直肌麻痹,则内转受限而外斜。
2、复视
因融合功能破坏而产生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定向定位障碍,头晕恶心,步态不稳,当遮蔽一眼时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3、代偿性头位
为克服复视的干扰,患者自动将头倾向麻痹肌作用的一侧,与此同时还可转动脸部克服内外直肌麻痹引起的复视;或将下颏上举或内收,再加上轻度转脸克服上下直肌麻痹引起的复视;或以头向肩部歪和下颏及脸的转动克服上下斜肌麻痹所致的复视。其目的是为获得双眼单视、避免复视而表现的系列特征。
4、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用患眼注视时大脑皮质需增强对麻痹肌的神经冲动,这冲动也同时传递给麻痹肌的配偶肌,引起健眼大幅度偏斜。
3斜视术后怎么处理
手术后治疗:
1. 术后1~2周避免眼睛进水引发感染。遵医嘱局部点抗菌素眼药预防感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庞琳
2. 术后1~2周避免患儿过度揉眼。
3. 远视患者术后要坚持戴镜,直至散瞳验光结果显示远视性屈光不正基本消除。远视镜度数要适时重新调整。
4. 双眼单视功能不好的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以增强对术后正位视的控制。
5. 术后眼位未达正位或又出现斜视时,可以通过调整眼镜屈光度、同视机训练、集合训练、压贴三棱镜或再手术的方法治疗。
术后随访:
1. 手术后1~2周初次复查,以后酌情在术后1、3、6、12月复诊并坚持长期每年复诊1~2次。
2. 每3~6月需要调整眼镜屈光度。
3. 需要复诊内容:视力,眼位,双眼单视功能,屈光变化,是否有角膜上皮剥脱、肌肉滑脱、眼前节缺血等征象。
4斜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斜视手术后护理并不难,要让孩子平时多注意休息,闭目养神,少吃或者干脆不吃辛辣食品。斜视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及换药时的注意事项,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第二天术眼开始换药,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生长是否良好,有无渗血及裂开。敷料绷带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包扎过紧导致眼心反射。
斜视手术后作双眼包扎,应嘱病人闭目养神,尽量少转动眼球,以免影响愈合。每天用无菌生理盐水棉棒清洗眼内分泌物与痂块,然后用0.25%氯霉素眼药液滴眼,在切处及结膜囊涂。0.5%金霉素眼膏,最后作固定包扎。拆线后l一2天才可打开包扎。对有屈光不正的患者,术后需及时配镜治疗。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儿童,术后应带原矫正眼镜,且尽量不用近距离视力,以免调节而至内斜视的复发。如有弱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训练。定期复查。
斜视患者要防治结膜水肿,结膜渗出及水肿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主要术后反应。其原因多是因为手术时结膜的刺激,术后包扎不好出血,影响血液循环,伤口愈合慢,因此,采取术后湿敷法。斜视患者术后第三天用30%硫酸镁溶液浸湿无菌眼垫,敷于患眼。
避免全身感染。教会斜视病人及家属正确点眼药水的方法。首先家属或病人将手洗干净,然后病人取仰卧位,嘱其眼睛向上看,家属或斜视病人左手拇指食指分开上下睑,拇指向下轻拉下睑,右手持眼药瓶,将眼药点于下穹窿部,嘱其轻转眼球后闭目1-2分钟,用吸水纸拭去流出的药液。点眼药时瓶口距眼睑1-2厘米,勿触及睫毛,同时点两种药物以上者每种药间隔3-5分钟,每次点1-2滴,混悬药液如氟美龙用前要摇匀。
5小孩内斜视跟哪些原因有关
1、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内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这段时间如有高度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视网膜黄斑发育异常以及黄斑疾病、视传导通路疾患,不能形成双眼单视就会发生内斜视。或者由于儿童原来形成双眼单视功能不稳定,外界的刺激(如发烧、惊吓、外伤等)使这种不稳定的能力减弱丧失而引起内斜视。眼发生内斜视后又阻碍了双眼单视发育,加重了此病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内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这种内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内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内斜视称先天性内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内斜视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视”;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有哪些症状》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