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更新时间:2023-05-23

乙肝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幸后果,使患者身心俱疲,了解乙肝的常识,这样有助于乙肝患者的康复,但是患上乙肝后的症状表现也不能忽视,乙肝的早期症状表现是什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乙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1、 消化道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明显的乙肝症状。

2、黄疸:具体还有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3、全身症状: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人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

4、 肝区疼痛: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但肝表面的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乙肝恶化时,乙肝患者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乙肝症状。

5、 手掌表现:不少乙肝患者会出现肝掌等乙肝症状。乙肝患者的手掌表面会充血性发红,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的压痛感等乙肝症状。

6、肝脾肿大: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常有肝脏肿大等乙肝症状。

2乙肝有哪些不能吃

1.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人过敏反应的食物:大多数人喜食味美、肉嫩、营养价值极高的海虾、海蟹等海鲜食品,但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每当他们进食了这些海鲜发物后,会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临床出现腹痛、腹泻、颜面潮红、尊麻疹、皮肤瘙痒,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和死亡。由于肝脏是参与变态反应的重要器官,因此肝脏受损在所难免。尤其原有肝病者可使病情加重;或者病情已稳定的肝病,又可能会再次复发。所以肝炎发作期,不宜吃海鲜发物。

2.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情加重的食物: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生化成分、理化特性和药理作用,因而它对人体的物质代谢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如过多地摄入油腻食物,会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恢复期的肝病患者,如进食过多的糖类食物可引起肥胖、脂肪肝:肝硬化晚期和重症肝炎患者,因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而引起肝昏迷;有酸中毒的患者如再大量食醋则会使病情加重;有的肝病患者,因服用了人参、党参、鹿茸等滋补品后,反而导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或出现黄疽。有学者分析,人参、党参等补品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激发淋巴细胞对肝炎病毒的杀伤作用,但同时也使肝细胞受到损伤,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少吃油炸、煎烤食品,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这些饮食容易引发肝昏迷或上消化道出血。

3.忌食易于引起肝脏损害的食物:现已清楚,肝癌的发生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和饮用水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发霉的花生和玉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在酸菜和腌菜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物质。因此,这些食物进食过多,就容易诱发肝癌,尤其是那些慢性肝炎、肝硬化和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应特别注意。肝炎患者不宜吃腌制的咸菜、酱菜等。忌吃松花蛋:因其制作过程中需用铅粉,常食易致铅中毒及钙缺乏,影响肝功能恢复;肝硬化病人因为门静脉高压而致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主要有食管静脉曲张、胃内静脉曲张及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如果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这些静脉破裂,出现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昏迷,严重者导致死亡,所以,肝硬化病人应避免食用生硬、带刺或带骨的肉类,以及含植物纤维素(纤维素食品)过多的蔬菜(蔬菜食品),因这些食物很易伤及曲张的静脉。

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致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和免疫功能紊乱以及中毒性肝损伤,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等。

另外,刀豆的两端尖角部分、产生黑斑的甘薯和鲜金针菜等食物;含有秋水仙碱等毒性物质,如处理不当,食后均可发生中毒现象而加、重肝损害。

4.忌食易于降低某些药物功效的食物:有些食物摄入体内后可以改变或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药理作用。例如,牛奶、豆腐等食物中含有的钙、镁、铁等离子,可与四环素类药物结构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莨菪碱类药物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是治疗黄疽型肝炎的常用药物,但茶水中的鞣蛋白可与食若碱类药物中的生物碱结合,从而影响其吸收、降低疗效;氨基比林是常用的退热药,但摄入含有亚硝酸盐较多的咸菜和发黄的青菜等食物后,可结合形成致肝癌能力很强的亚硝胺物质;另外,柿子中含有鞣酸,可与铁质结合而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贫血者不宜食柿子:有的食物同食可能还会致病,如柑橘中含黄酮类成分,可与萝卜中的硫氢酸发生作用,而抑制甲状腺功能,并诱发甲状腺肿大,因此柑橘与萝卜不要同食。

3乙肝反弹的最终元凶

1.饮食不节:肝炎患者饮食当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负担,肥甘厚味之品,容易郁结肠胃,化为湿热,损害脾胃,诱使肝炎发作。饮酒是引起肝炎复发最主要原因之一,酒在肝内氧化,形成有害物质乙醛,可以直接损害肝脏,因此肝炎患者必须禁酒。

2.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包括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可以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肝脏负担加重,导致肝炎复发。过度劳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长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暴怒和斗殴以及房事过频等等。

3. 季节变化:肝炎发作的季节各不相同,春、夏两季为肝炎容易发作季节,秋冬季发作者相对较少,四季肝功波动的概率分别是:春季波动者约占22.94%,夏季占23.85%,秋季占9.17%,冬季占18.34%。

4.变更环境:患者在病情平稳后不久,就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如出差、旅行等,因生活环境、水土条件变更,造成体内环境紊乱而出现肝功异常。

5. 误服或滥用药物:肝炎患者因求治心切,往往相信广告宣传,服用各种自制中药制剂;有的长期服用“偏方”、“验方”,有的用药不符合适应症,硬性乱用;有的重复大量使用所谓保肝药;有的误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不加选择随便使用。肝脏在这些零乱、复杂的药物形成的化学反应的影响下,炎症和中毒情况越来越重,肝功损害日见加重。

另外,还有其他疾病的引发,如感冒、腹泻、胆囊炎、大出血也可以导致肝功波动。

上述原因,乙肝患者一定要注意防范。

4乙肝中医辨治要点

辨虚实:中医认为, 本病多由感受湿热疫毒之邪, 迁延日久, 致五脏阴阳气血亏虚, 尤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 标实者, 又有湿热、痰浊、瘀毒等。由于标本虚实是一对阴阳矛盾,实际上, 临证中单纯的虚证和实证是短暂而相对少之又少的,更多情况下是虚实标本的错综复杂。因此, 治疗上一方面正虚宜扶正, 标实宜攻邪;另一方面重点应是如何判断邪正力量的对比以及灵活应用扶正与祛邪的先后侧重上, 因而可以说整个疾病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围绕邪正虚实治疗矛盾所进行的辨证思考。作为本病治疗的一般原则可遵循《丹溪心法》提出的:“ 壮实初病宜下, 虚弱衰老久病宜升” 的法则, 凡病程短, 或患者年轻力壮正气未亏者, 可先行攻伐;而病久或患者年高体弱者又宜扶正为先, 兼顾祛邪, 总以攻邪不伤正, 扶正不留邪为终极目的和最高境界。凡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者以逍遥散、一贯煎、肾气丸、五苓散等加减, 临证以黄芪、白术、茯苓、党参、青皮、陈皮、柴胡、郁金、白芍等健脾行气, 柔肝疏肝;淫羊藿、肉桂、冬虫夏草、川芎、丹参、虎杖等温肾暖肝活血, 注意补而不滋腻留邪, 使正虚得补而气血得调, 泻实宜中病即止, 勿伤正气。

辨气血:辨治慢性乙肝, 辨气血很关键。刘渡舟教授将慢性乙肝分为“气分肝炎” 和“ 血分肝炎” 。气分肝炎基本症状是肝区胀或疼痛、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厌油、烦躁、身体困重、不耐劳作、睡眠多、尿黄, 舌体大, 舌质红, 舌苔黄厚腻,脉弦滑, 或脉大、脉数:望诊尚可见面生粉刺、面如蒙油垢或面潮红, 或白睛黄赤等征象, 以柴胡解毒汤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 用于气分肝炎。血分肝炎基本症状是肝区胀或疼痛、身体疲乏、不耐劳作、烦躁、饮食基本正常, 舌苔薄腻、舌体不大或见瘦小, 脉弦细, 有时血分肝炎可以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这是毒邪深伏血分, 而不明显地表现于外的缘故, 以柴胡活络汤治疗 。

辨湿热:慢性乙肝系疫毒之邪入侵, 疫毒多为湿热之性。疫毒内侵, 化湿生热, 壅阻中焦, 清热除湿既可清除病邪, 有利于正气的恢复, 又可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但是在运用清热除湿法时, 必须掌握好辨证要点, 辨明湿与热的偏胜和消长变化, 辨兼夹的各种病理因素。如热重于湿, 当清热解毒兼以祛湿, 湿重于热者当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湿热并重者又当两顾,兼有寒象者可配合温化。

辨痰瘀:本病是一个慢性过程, 日久必有瘀血, 所谓“ 久病必瘀”, 瘀血停留, 阻滞脉道, 阻碍津液入脉化血之路, 聚为痰浊。《诸病源候论.诸痰候》云:“ 诸痰者, 此由血脉壅塞, 饮水积聚而不消, 故成痰也。” 痰浊既成内阻脉络, 又可致瘀, 最后造成痰瘀同病, 痰阻血瘀的复杂局面, 痰瘀互结, 如油入面,胶着难除。临床可见蜘蛛痣、肝掌、面黯甲错, 腹筋暴露等痰瘀夹杂之证。治疗上要分消痰瘀, 辨别痰瘀的偏胜, 治疗上有所侧重, 痰浊明显者, 如患者表现为神疲纳差、自觉腹胀、恶心、便溏, 舌苔白腻, 脉细弦滑者, 以化痰为主, 可用二陈汤, 酌加桃仁、红花, 丹参饮、失笑散等活血化瘀之品。若面色黧黑,胸壁血痣, 手掌赤痕, 舌暗瘀斑, 脉弦或涩, 以活血化瘀为主,可用血府逐瘀汤酌加瓜蒌、陈皮、半夏等化痰之品。此外, 临床上痰瘀两邪未必同时兼见, 但根据“ 痰瘀同源” 、“ 痰瘀同病”的原理, 可先行加入少量针对未病之邪的药物以阻断之。治疗应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谨守病机, 随证施治, 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5乙肝常见的六大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主要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2、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3、输血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5、性传播

乙肝患者可以通过性传染,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在家庭中,夫妻间如有一人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6、父婴传播

乙肝的父婴传播主要是孩子出生后,由于孩子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缺乏,通过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感染方式,我们称之为水平传播。这种生活密切接触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孩子中,因此,更应该引起注意。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乙型肝炎的早期症状》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