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危害

更新时间:2023-05-23

对于甲肝和乙肝的危害,大多数人都知道,然而知道丙肝危害的人就不多了。据世权威调查显示,在我国丙肝患者近4000万,即每30人中就有一名丙肝患者,不仅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那么丙肝的危害有哪些,下面来了解一下。

1丙肝的危害

1、由于丙肝的发病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是很难发现的。一般会经过10~20年的慢性病程后,至少2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2、丙肝的传染性比较强,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输血、使用血制品都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性传播也是丙肝传播途径,夫妻之间,性伴侣之间的相互传染;与乙肝一样,母婴传播也存在于丙肝,婴儿出生就携带丙肝病毒也是非常常见的。

3、丙肝危害还表现在,发病率高,易转为慢性、易恶化。感染丙肝病毒后,引发急性丙肝,通常会有50%~85%的急性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由于输血感染丙肝的患者中,会有20%~30%最终演变成为肝硬化,而丙肝肝硬化患者又会有5%左右引发肝癌。

4、丙肝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肝炎,大约50%~85%的急性丙肝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因输血感染的丙肝患者中约有20%~30%会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其他原因引起的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约为10%~15%。

5、丙肝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具有很强的隐匿性,于是很多丙肝患者忽略了治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感染者将发展成慢性肝炎,从而加大了丙肝危害人类健康的几率。

2丙肝与乙肝谁的危害性更大

丙肝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但是人们对丙肝认识却十分有限。慢性丙肝是引起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染,目前没有丙型肝炎疫苗。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18岁以上成人的调查中发现,在美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人数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4倍,到2010年,死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数要多于死于艾滋病毒感染的人数。

与丙肝的危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众对丙肝普遍缺乏重视。70%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不知道他们患有该病,使得许多感染者没有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检测率低下,仅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还有近三成被调研者认为丙肝无法治愈。

1、丙肝不易被发现,患者常常只是感觉劳累,部分会有肝区不适。

2、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5%会变成慢性乙肝,而成人感染丙肝,85%会转变为慢性丙肝。

3、丙肝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更高,从这一点上说丙肝比乙肝更有危害性。

4、因为丙肝病毒没有疫苗,常规体检又不查丙肝,因此预防和控制比乙肝更为困难。

5、丙肝与乙肝这两种病均有向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发展的倾向,其发生率丙型比乙型肝炎更高,丙型肝炎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更大。

6、丙型肝炎也可能有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但不如乙型肝炎发生率高。

7、由于传播途径相似,因此丙肝与乙肝可以重叠感染,且重叠感染较单个感染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表明丙肝与乙肝重叠感染可加剧肝脏的损害。

8、丙肝与乙肝有所不同,丙肝最初症状明显要轻,约有三分之二不典型,但病情进程明显要快,若发展为肝癌者,时间较乙肝要快一倍。

9、由于丙肝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弱,丙肝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

10、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同是可治疗性,目前市面已经有各种乙肝疫苗了,但是目前并没有疫苗可有效预防丙肝,这也是丙肝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丙肝病毒是RNA病毒,很容易变异。

3丙肝的早期症状到底有哪些表现呢

丙肝症状表现有哪些一、丙肝感染慢性重型时期:丙肝开始或者已经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有的患者会出现嗜睡甚至是昏迷的现象,有的患者会转变为肝硬化疾病,也有的患者会带来其他的如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如果进行肝功能检查就会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而白红细胞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丙肝症状表现有哪些二、丙肝感染慢性时期:感染者由急性期转变为慢性期,患者的症状或许没有那么强烈,但是会出现更多的症状表现,很多患者在皮肤上会有很明显的表现,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等症状,如果进行肝功能检查就会发现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呈现持续性升高。患者要做好丙肝日常护理,以有效缓解症状。

丙肝症状表现有哪些三、丙肝感染急性黄疸型时期:顾名思义,此时丙肝患者开始出现黄疸现象,这个时期的患者除了出现黄疸以外,也会出现前两个阶段的症状,不同患者之间出现的症状不同,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如果进行相关的肝功能检查,会发现alt明显偏高,而且一般会持续偏高长达半个月的时间。

4丙肝的病因

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

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5)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急性丙肝丙肝慢性率达50%左右。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体征伴有肝大、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病情持续发展,丙肝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丙肝:此型丙肝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丙肝相似。相比之下,黄疸型起病更隐匿,丙肝症状轻,主要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有些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无黄疸型丙肝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丙肝,无黄疸型占2/3之上。急性丙肝症状同样比急性甲肝和乙肝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多数丙肝病例无发热,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黄疸型病例,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52umol/L。

5丙肝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过血液传播的传染性很强一种疾病,在全世界性范围内是很流行的。我国属于丙型肝炎中度流行的地区。丙肝病毒在人体内通常会表现为隐性病理特征,加之人们在关注乙肝的重视度逐年上升的同时,也使得大部分人群忽视了丙肝病毒的入侵。

隐蔽性强

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一般人群的丙型肝炎抗体流行率为3.2%,约有4000万HCV感染者。但我国年诊断出的丙肝患者仅三万多人,大多数感染者因无法及时诊断和治疗而被延误。丙肝已成为乙肝之外,我国肝病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些数据都明确的表现了丙肝病毒的隐蔽性。

损害性大

关于丙肝,它对肝脏的破坏是持续的、不可逆转的。丙型肝炎约75%-85%易发展为慢性,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感染丙肝20年后,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10%-15%,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肝癌的发生率为1%-7%。因此,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肝的治疗目的是为了消除丙肝的病毒,从而能彻底的阻断丙肝的一些进程。关于丙肝,和乙肝不同的是,只要您及早的采取抗病毒的治疗,是完全可以做到清除病毒的。

在这里笔者简要的做如下几点说明,以便于丙肝患者的恢复治疗。首先人们在日常生活饮食中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其次酒是肝病患者的大忌,一定要戒酒;另外家庭成员间不要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等卫生用具;还有夫妻间性生活应使用安全套,避免相互传染。如果肌肤或某部位出血,应该用消毒剂擦干,不要污染他人用品。

生病时谨慎使用有肝脏毒性的药物。注意生活检点,避免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俗话说的好:“三分治七分养”,丙肝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丙肝的危害》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