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携带者会传染吗

更新时间:2023-05-23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种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应以积极预防为主。肝病的表现是很隐晦的,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疲倦乏力和不思饮食。肝病携带者会传染吗?下面为大家带来一些相关介绍。

1肝病会传染吗

肝病会传染吗。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困惑,肝病是因为肝脏内部发生了病变,肝病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都是肝病的其中一种,同时肝病对于人体危害极大。

许多的肝病患者都有一个问题,肝病是不是会传染给周边的人,这个问题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一些类似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炎等都不具有传播性,而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等全都具有传播性,所有一些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做好预防疾病传播的准备。

肝病的症状非常的小,而且不明显,经常容易给人们所忽略,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疲倦乏力和厌食有你,常见症状有胀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或有黄疸,口干,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或有低烧,头昏耳鸣,面色萎黄无华等。

如果肝病恶化,肝硬化的表现除有肝炎的临床表现之外,还有腹水,腹壁血管突出,周身水肿,尿少,肝掌,蜘蛛痣,严重者还可能大出血。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应以积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

甲肝、戊肝这两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通过污染食物、水源、生活用品等传播,传播能力强,容易造成大流行。对于家庭中有甲肝或者戊肝患者,应注意隔离,注意卫生习惯,并对感染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否则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乙肝、丙肝、丁肝这三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以血液传播、父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医疗性传播等为主,尤其是乙肝患者在我国居多,乙肝在家庭中也有家族聚集倾向。近年来发现丙肝也有扩展的趋势,也需要应该引起重视,丁肝传播是一种缺陷病毒,只有患者体内已经有病毒的载体才会感染,而且乙肝、丙肝同样可以重叠感染,所以乙肝、丙肝患者同样不能大意,以免雪上加霜,加重病情。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首先需要的就是及时的发现病情,及早治疗,尤其是乙肝患者,乙肝在人体内具有强大的复制性病毒,在目前的医学科技上,还没有可以完全的治愈乙肝肝炎。任何的肝病患者都需要及时的治疗肝病,争取早日治疗。

2肝病患者食肉误区

春节临近,美好的假期,亲友的相聚,免不了的美食大餐,而肉类更是春节餐桌的重头大戏。肝炎患者能不能吃肉,又该怎样吃肉呢?

在民间曾有这样的流传“肝炎患者不能吃肉”。在门诊曾经遇到过一位慢性肝病患者,中年男性,慢性乙肝病史多年,来诊时形体削瘦,面色萎黄,但是肝功能结果显示转氨酶基本正常,只是白蛋白水平比较低,综合腹部超声检查并没有发现肝硬化。一般说来只有肝硬化阶段或者很重的肝损伤才会出现低蛋白,眼前的这位患者并不很重,怎么会低蛋白呢?仔细询问才得知,患者从来不吃肉,因为他听老人说“肝炎应该禁忌油腻饮食,不能吃肉”,平日基本是素食。所以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偏低。后来又遇到过一些类似的患者,才意识到老百姓对肝病患者吃肉的问题存在误解。

1 肝炎患者什么情况下不能吃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活动期往往伴随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时,医生会建议清淡饮食,因为这个阶段患者消化功能减退,进食油腻饮食非但没有好处,还会加重恶心、呕吐症状。所以在这个阶段不吃油腻、少吃肉食是正确的。民间关于“肝炎不能吃肉”的说法可能也是来源于此。但是对于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稳定期间或者虽有肝功轻度异常但是没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完全可以正常饮食,可以吃肉。如果长期不吃肉,反而可能导致蛋白质缺乏,出现营养不良,不利于肝病的康复。

2 慢性肝炎患者应该吃什么样的肉?

慢性肝炎患者可以吃肉,但不是所有的肉都合适。慢性肝病患者要限制“肥肉”也就是脂肪的摄入。原因是肝炎患者对脂类的代谢能力较差,过多的脂肪摄入容易加重肝脏的负担,也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形成。因此肝病患者更适于食用含脂肪较低的肉类。肉类根据其色泽可分为三类:一是色泽鲜红或暗红: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也俗称为红肉。二是肉色嫩白:比如鸡肉、鸭肉、鹅肉、兔肉及鱼肉等,俗称为白肉。三是几乎无色:主要是水产品贝类:蛤肉、牡蛎、蟹肉等,称为无色肉。白色肉和无色肉因脂肪含量较低,因此从提供低脂优质蛋白的角度来说白肉和无色肉更合适。。

3 哪些肉类适合您?

老百姓往往容易对科普知识进行误读,比如说吃什么好,就认为这是绝对的,其实不然。应该吃不等于一定适合您吃,比如说口味、个人的消化能力、从小养成的习惯等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蛋白质消化吸收。所以每个人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美味又健康的的肉类。只是在选择时把以上的建议作为参考。

3导致肝病的原因有哪些

肝病是指各种导致肝细胞损害和肝生理结构异常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毒性肝病、肝肿瘤、酒精肝、肝寄生虫病、肝内胆管结石、肝脓肿、肝结核、肝囊肿、肝包虫病、肝血管瘤、先天性肝病等。肝病种类之多主要因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组织器官。所以肝脏的健康也直接关系和影响着身体健康,如果相关肝病不能及时治疗或控制,就会伴随终身或危机生命。

导致肝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1、感染。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为粪-口途径传播。这两种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乙型和丙型肝炎是由肠道外途径传播的,以血液途径最多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乙肝比例很高。

2、过度劳累。

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肝脏负担加重,导致肝病复发。过度劳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长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暴怒和斗殴以及房事过频等等。

3、饮食方面。

肝病患者饮食当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负担,损害脾胃,诱使肝病发作。饮酒是引起肝病复发最主要原因之一,酒在肝内氧化,形成有害物质乙醛,可以直接损害肝脏,损害的后果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持续饮酒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三成发生慢性肝炎,约有四分之一发展为肝硬化。

4、药物。

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4肝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对于肝病,在化验检查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肝功能检查(GOT、GPT):当肝细胞坏死时,肝细胞膜破坏后,GOT、GPT才释放至血液中(正常情况下GOT、GPT不仅存在于肝细胞内,也存在于机体其它部位细胞,比如:肌肉细胞、脑细胞、心肌细胞等,所以GOT、GPT升高并不一定都是肝功能受损的变现,只是在肝细胞内其含量最高),因此,有人认为称作「肝发炎指标」,比称作肝功能指标更适合。

2.肝炎标记:当肝细胞坏死时,GOT、GPT才释放至血液中,因此,有人认为称作「肝发炎指标」,比称作肝功能指标更适合。而GOT、GPT数值的高低,与肝病的严重度及预后并未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免疫系统为了清除病毒而导致肝细胞坏死,此时GOT、GPT值会上升,所以不能单单以GOT、GPT来评断肝脏是否出了问题。

3.腹部超音波检查:抽血检查虽然能反应病人肝功能的状况,但对于肝硬化或肝癌却无法提供明确的讯息,尤其是部份肝硬化及肝癌的患者,其肝功能检验结果有时都还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可能毫无症状。所以抽血检验并配合超音波检查是有其必要性的。

4.血中甲胎蛋白(AFP/胎儿蛋白)检查:甲胎蛋白(AFP/胎儿蛋白)是目前检查肝癌的一种重要指标,甲胎蛋白/AFP是肝细胞生长活跃的一种表现,所以少部分正常人及妊娠期妇女可以比常人升高,胎儿的肝细胞生长活跃,其分泌的甲胎蛋白/AFP比常人明显升高(故有可称之为胎儿蛋白),AFP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从而使母亲的血液中AFP升高。

5肝病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肝病对肝脏的损害: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但如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急性重症肝炎,则病死率很高,可达 60%-70%,即使恢复,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甲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但急性乙肝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内报告一组1357例急性乙肝,经2-10年随访,发现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6%和2%,约0.6%发生肝癌。丙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者更高,约26%-55%,现已证实有些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丙肝演变而来。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2、肝病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侵害:现已证实,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因此病毒性肝炎还有一个危害性,即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发生肝外并发症以乙型肝炎多见。

3、肝病对患者心理的伤害:肝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而且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十分沉重的。无论是肝炎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在生活、社交、求职、升学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因此,无论是肝炎发病者还是病毒携带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彻底地治疗,绝不能对肝炎掉以轻心,也不能认为肝炎病毒终身携带而不会发生病变。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肝携带者会传染吗》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