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世界问题。估计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感染甲型肝炎;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全球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每年有超过30余万人可能死于丙肝导致的肝癌。面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肝炎病毒,我们能够控制它的流行吗?
1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1、甲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仅引起肝细胸轻微损害,在机体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 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后,肝脏出现明显病变,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HAV通过被机体的免疫反应所清除,因此,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病毒性携带状态。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一般认为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但HBV基因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染色体中,可能产生远期后果。
3、对丙型及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了解很少。一些研究提示,丙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有免疫系统的参与,肝细胞损伤主要是由免疫介导的。
4、对丁型肝炎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HDV与HBV重叠感染导致HDV大量复制,明显多于HDV与HBV联合感染者。HDV对肝细胞具有直接致病性,乙型肝炎伴有HDV感染,尤其以二者重叠感染者,肝细胞损伤明显加重。
2多种手段控制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世界问题。估计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感染甲型肝炎;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全球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每年有超过30余万人可能死于丙肝导致的肝癌。面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肝炎病毒,我们能够控制它的流行吗?
接种疫苗,甲肝乙肝少了多少
接种疫苗是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最好方法。自从1992年我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以来,甲肝发病率明显减少。如据山东省济南市疾控中心统计,1991年该市的甲肝发病人数为4648人,到了2002年发病人数仅249人。江苏省阜宁县1991年洪涝灾害后,甲肝流行率高达552.5/10万。1992~1994年该省开展人群丙种球蛋白接种,1995年始开展儿童甲肝疫苗接种,主要对象是满1周岁儿童和易感者,2003年发生了同样的洪涝灾害,而甲肝的发病率仅18.2/10万。今年,我国许多地区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甲肝的发病率将会进一步减少。
母婴阻断,乙肝的“根”断了多少
乙肝病毒可通过许多途径感染人体,如输血、注射、治疗器械、母婴传播、性接触和生活密切接触等。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果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上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妈妈所生的孩子有95%在一年内表面抗原阳性。
如今乙肝病毒感染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对于乙肝病毒基因DNA较高的乙肝妈妈,还可以在妊娠后期进行适当的抗病毒治疗,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含量,增加母婴阻断的效果。经过母婴阻断,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降低。
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好了多少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乙肝和丙肝目前都有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干扰素开始用于治疗慢性丙肝和乙肝,使40%~60%的丙肝和25%~30%的乙肝取得了疗效,甚至达到清除病毒的效果。后来,在丙肝的治疗中,人们又为干扰素找到了利巴韦林做“帮手”,进一步提高了丙肝的疗效。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更是突飞猛进。自从1999年拉米夫定上市以来,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相继上市,乙肝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法。经过抗病毒治疗,60%~90%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毒得以缓解或控制。国外有一位医生对900多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7年回顾性研究,发现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年中肝癌的发生率为11.2%,而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癌的发生率仅为2.3%,说明抗病毒治疗明显改善了乙肝的预后,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今年5月19日是第一个世界肝炎日。世界肝炎日是由日内瓦的民间组织——世界肝炎联盟(WHA)联手世界卫生组织、其他联合国组织、红十字会、开放性社会研究所、盖茨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的。届时,遍布全球五大洲的200多个组织将同步行动,唤起世界人民对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多种手段控制病毒性肝炎
3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日常护理7大注意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忌烟酒。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被人体吸收后,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破坏肝脏的生理功能,使肝细胞坏死,同时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使肝内脂肪堆积。进而引起肝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肝硬化,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注意事项。
2、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饮食原则,应是“三高一低”,即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蛋白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而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肝脏参与而增加其负担。
3、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孕妇,分娩前后或人工流产时,要注意卫生防护,防止血液污染环境。同时,为了达到保护儿童免受感染的目的,应对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产妇在乳房受伤时,应停止哺乳。
4、合理营养,劳逸结合。
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禁烟,避免剧烈运动、熬夜等伤害肝脏的行为。年轻人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这样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导致抵抗力下降。一些人原来已经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可适当选择安全有效的、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如黄芪、女贞子、猪苓、枸杞子、苡仁等进行中医食疗,如煲汤、熬粥等。
5、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卫生。
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家庭成员中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毛巾、脸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月经期间应妥善处理好个人用品及卫生用品。如果年轻夫妇一方查出来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但未感染的另一方应接种乙肝疫苗(共3针),并建议过性生活时带安全套。在孕育下一代时,如果男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女方应注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可以有效预防女方感染以及母婴的垂直传播;如果女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对新生儿提供主被动联合免疫,保护率可达90%以上。
6、定期复查及随访。
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在正规医疗单位定期复查,动态观察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指标。一般情况下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是否需要治疗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7、有条件时,进行肝穿检查,以了解肝脏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治疗。
大多数乙肝携带者肝脏内部已有不同程度的炎症,个别患者纤维化程度已经够得上肝硬化水平了,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肝穿组织学检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并制定相应的方案。
4病毒性肝炎检查
1、肝功能检测
(1)血清酶学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细胞中的浓度比血清高104倍,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可使血清浓度升高1倍,急性肝炎阳性率达80%-10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心肌中浓度最高,故在判定对肝功能的影响时,首先应排除心脏疾病的影响。AST 80%在肝细胞线粒体内,一般情况下,肝损伤以ALT升高为主,若血清AST明显增高,常表示肝细胞严重坏死。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血清转氨酶增高的程度大致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平行,但重症肝炎时,可出现胆红素不断增高,而转氨酶反而下降,即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坏死严重。
(2)血清蛋白检测临床上常把血清蛋白作为肝脏蛋白代谢的生化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有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水平升高,且以γ-球蛋白升高为主。
(3)血清胆红素检测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有摄取转运,结合排泄的功能,肝功损伤致胆红素水平升高,除淤胆型肝炎外,胆红素水平与肝损伤严重程度成正比。
(4)凝血酶原时间(PT)能敏感反应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情况,肝病时PT长短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2、肝炎病毒标志检测。
3、肝穿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亦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确切证据,但因为系创伤性检查尚不能普及亦不作为首选。
4、超声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检查应用非常广泛,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指标,已明确并可帮助肝硬化与肝癌及黄疸的鉴别。CT检查亦对上述诊断有重要价值。
5病毒性肝炎治疗
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如下:
1、甲肝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
2、乙肝尚无特效药物,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和监测。目前,治疗乙肝是调节免疫、抗病毒综合治疗。病人可以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两大类。
3、丙肝能够治好。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美国和欧洲丙肝防治指南上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取代了普通干扰素,并联合利巴韦林成为丙肝治疗的金标准。
4、保证血液和血制品质量,是降低输血后丁型肝炎发病率的关键。接种乙肝疫苗,也是控制HDV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5、与甲型肝炎相同。保护水源,防止水及粪便传播,注意食品卫生和讲究个人卫生。国内外戊肝疫苗尚在研制之中。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种手段控制病毒性肝炎》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