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乙肝患者的健康饮食方法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乙肝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肝病,此病传染性很高,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注意,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做好乙肝的保健工作。为了使乙肝患者尽快康复,患者还要学会健康饮食。那么乙肝患者能吃韭菜吗?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乙肝慎吃哪些食物
1、罐头食品
罐头食物中的防腐剂、食物色素等会加重肝脏代谢及解毒功能的负担。
2、 羊肉
羊肉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乙肝患者却不宜食用,这是因为羊肉甘温大热,过多食用会促使一些病灶发展,加重病情,所以乙肝患者应少吃或不吃为宜。
3、 鹅肉
鹅肉中含脂肪较多,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鹅肉是“发物”,容易助湿生热,加重肝病的病情。尤其是急、慢性乙肝和脂肪肝的患者应当忌食。
4、 虾
虾虽然可以补肾壮阳,但也属于传统医学上的“发物”,并且虾是一种高胆固醇食物,患有急、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的患者不宜多吃。
5、鸭蛋和蛋黄
鸭蛋和蛋黄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乙肝患者食用后,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不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所以乙肝和脂肪肝患者不宜多吃。
6、 韭菜
韭菜含粗纤维较多,而且比较坚韧,不宜被胃肠消化吸收,这对肝硬化胃气虚弱的患者极为不利,食用时需要谨慎,慢性乙肝患者多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应该忌食。
7、肥猪肉
这是一种含脂肪很高的食品,含动物性脂肪高达90%以上,而蛋白质仅有2.2%。乙肝患者如果摄入过多的脂肪,会使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利于病情恢复。所以肥猪肉被列为乙肝患者的禁忌食物。
8、油炸食品
油炸、油煎属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吸收不良性脂肪写。反复煎炸的食物油中会有致癌物质,对防止乙肝发展为肝癌是不利的。
2乙肝患者能吃韭菜吗
专家介绍,作为乙肝患者,饮食调养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过于惶恐,人云亦云。对于乙肝患者到底能不能吃韭菜;的问题,专家肯定地回答,在适量的情况下,乙肝患者是可以吃韭菜的。
乙肝患者到底能不能吃韭菜:韭菜的保健功能
表示,韭菜的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书中称,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
韭菜味甘、辛,性温;有补肾助阳,温中开胃,散淤血等功效。韭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脂肪、蛋白质和辛香挥发物硫化丙烯等,营养丰富,又有温补肝肾,助阳固精作用。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因此,乙肝患者适当吃韭菜,可以温补肝肾、消食导滞、除积健脾,非常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乙肝的病因
性接触传播(20%):
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性交、同性恋性接触及未采取防护措施。
医源性传播(20%):
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母婴传播(10%):
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
血液传播(30%):
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在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肝细胞损伤不是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结果,而是由T细胞毒反应所介导,人感染HBV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这些免疫反应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一.急性肝炎
当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后,其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攻击受染的肝细胞,由破坏的肝细胞释放入血的HBV,而被特异性抗体所结合,且干扰素生成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转终归痊愈。
二.慢性活动性肝炎
见于免疫功能有缺陷和免疫调节紊乱者,感染HBV后,由于Tc细胞功能不正常,或特异抗体封闭部分肝细胞靶抗原而制约T细胞毒反应,致部分肝细胞损害,干扰素产生较少,HBV持续复制,特异抗体形成不足,肝细胞反复被HBV侵入,形成感染慢性化,此外,肝细胞膜特异脂蛋白(Lsp)因HBV感染而形成自身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Lsp(IgG型),在抑制性T细胞(Ts细胞)活性降低情况下,自身免疫性ADCC效应致肝细胞进行性损害。
三.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在感染HBV,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致肝细胞损害轻微或不出现肝细胞损害,尤其无症状HBeAg携带者,缺乏干扰素,不能清除病毒,以致长期携带HBV。
四.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短期内T细胞毒反应迅速破坏大量感染HBV的肝细胞,或短期内形成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致局部发生超敏反应(Arthus反应),造成大块肝细胞坏死,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可致Schwartzman反应,使肝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加以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和白三烯等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促进肝细胞损伤,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肝脏病变最明显,弥散于整个肝脏,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侵润,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
4乙肝如何预防
乙肝日常预防
1、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或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即半岁时注射第三针。
2、切断唾液传播
在50~8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乙肝携带者母亲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3、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
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4、搞好卫生工作
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5、远离易感染场所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HBV;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6、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尽量一个人使用自己的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养成饭前便后、出入公共场所(公交车、医院、超市等)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乙肝健康教育
1、管理传染源
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此类人员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应与健康人分开。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3、易感人群保护
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血源疫苗每次10~30μg,重组疫苗5~10μg,产生的抗-HBs效价与保护作用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认为>10U/L才具有保护作用,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国内生产的HBIg多数为U/ml,用量应为0.075~0.2ml/kg。
5药物治疗乙肝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些乙肝患者常用药物,服用时必须注意调整肠道功能的微生态制剂中,死菌制剂(整肠生等)可与抗生素合用,活菌制剂不宜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口服补钾药物补达秀缓控释制剂,应该整片吞服,排便时,药片完整排出。乙肝患者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应该于饭前半小时~1小时空腹口服。
乙肝患者的用药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饭前还是饭后使用一定要搞清楚。拉米呋啶、泛昔洛韦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食物不会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可以在吃饭时同服。中药复方和中成药,一般不受食物影响,多在饭后服用。降黄药物思美泰片剂必须在两餐之间整片吞服,熊去氧胆酸片不宜与消胆胺或氢氧化铝等合用。胃动力药物,如吗叮啉、普瑞博思,乙肝患者应该于餐前15~30分钟服用。
乙肝患者体内内毒素含量较高,机体处于超敏感状态,对于药物中的微量毒素敏感,无论是口服或注射给药,均较正常人群容易发生过敏,所以乙肝患者用药时需格外注意。尽量杜绝多种药物合并混合输液,因为混合后的药物微量毒素可以累加超过限量,容易引起过敏。由于过敏反应的种类和表现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中药注射液、生物制剂、抗生素等药物原则上应单独输液。
乙肝患者长期口服核苷(酸)类抗乙肝药物可显著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癌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阻止肝癌的发生。因此,慢性乙肝患者仍需定期复查甲胎蛋白、肝脏B超等检查,以便监测肝癌的发生。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乙肝患者能吃韭菜吗》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