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少尿期如何治疗?

更新时间:2023-05-23

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肾病类型,而且此病的病情还是很复杂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里,伴随着的症状,乃至需要采用的治疗方法都是有所区别的,在少尿期的时候,还是需要抓紧时间进行医治的,那么出血热少尿期如何治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导致出血热的病因有哪些

出血热的常见病因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鼠。

(二)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

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一)虫媒传播

日本学者在40年代观察到寄生在黑线姬鼠身上的优势寄生虫革螨有叮咬吸血能力,将革螨制成悬液,注射人体,可产生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故提出革螨是传播本病的媒介之一。近年来已从革螨体内分离到本病毒,并证实病毒可在螨体内经卵传代,成为储存宿主之一。革螨通过叮咬吸血可在鼠间传播,也是鼠-人之间传播本病的途径之一。韩国李镐汪等对革螨传播作用作了研究,未能证实上述结果。有人提出恙螨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并在小盾恙螨体内分离到本病毒。

(二)动物源传播

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通过带毒的鼠排泄物可传播本病,已引起重视。

(1)呼吸道传播:黑线姬鼠感染后第10天,其唾液、尿和粪便开始有病毒排出,尿排毒时间可长达1年以上。带毒的排泄物可污染尘埃,人经呼吸道吸入后可引起发病。

(2)消化道传播:摄入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发病者已有报道,也有进同一食物而引起人大批发病的事例。病毒可通过破损的口腔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发病。

(3)接触传播:由感染鼠的排泄物或病员血标本污染破损皮肤、粘膜而感染引起发病的报道已引起重视,但此种感染机会毕竟较少,不能作为主要传播途径。

2出血热少尿期如何治疗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患者出现少尿现象时,必须严格区别是肾前性抑或肾性少尿,确定肾性少尿后,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一、一般治疗

少尿期病人血液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仍处于较低水平,病人常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和细胞脱水现象。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应作血液渗透压监测,以区别高渗性脑病抑或低渗性脑水肿。有高血容量综合征伴有低胶体渗透压的病人,若输液不当易诱发肺水肿。

通常给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限制入液量,可根据病人排出量决定摄入量;即前一日尿量、大便与呕吐量加400ml.当发生少尿或无尿时,液体要严格控制,24小时进液量不宜超过1000ml,并以口服为主。

二、功能性肾损害阶段的治疗

1.利尿剂的应用

(1)解除肾血管痉挛的利尿药物:利尿合剂(咖啡因0.25~0.5g,氨茶碱0.25g,维生素C1~2g,普鲁卡因0.25~0.5g,氢化可的松25mg置于25%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作用于肾小管的利尿药物:速尿和利尿酸钠作用于肾曲管抑制钠和水的再吸收,而发挥较强的利尿作用。速尿副作用小,可较大剂量应用。用法为20~200mg/次静脉推注。利尿酸钠剂量为25mg/次,肌注或静脉推注。

2.抗凝治疗:丹参可减轻肾血管内凝血,有疏通肾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用法与剂量见发热期中医中药治疗。

3预防出血热的哪种措施比较有效

1、预防出血热发生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体防护,凡是在疫区生活或劳动的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可有效预防出血热的发生。

2、预防出血热发生要注意食品卫生及其管理,为了杜绝出血热是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在本病疫区特别是家鼠型疫区,除开展灭鼠工作外,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3、预防出血热的哪种措施比较有效?预防出血热发生野外作业工地一定要重视起来,水利、农垦、国防、桥梁、铁路等野外作业工地,在施工前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疫源的监测,如属出血热疫区或可疑疫源地,必须采取预防性措施,事先做好灭鼠防病工作。

4、灭螨防螨是预防出血热发生的主要措施,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也能减少出血热的发病率。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染出血热,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

4出血热的典型症状

1.发热:这是出血热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大出血,现将我国及其他地区所见到的出血热疾病出血发疹情况简述如下: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瘀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着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瘀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着,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肿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瘀点,有时融合成瘀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病人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瘀点及瘀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瘀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瘀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far easter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瘀点。

(5)阿根廷出血热(Argentinia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螨,有发热,头痛,腰痛,齿龈及鼻出血等。

(6)玻利维亚出血热(Belivia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系由虫媒病毒的Machup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是啮齿动物,初起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和肌肉痛,部分病人皮肤感觉过敏,即使受光线照射后也能使皮肤产生疼痛,有明显结膜炎,眼眶周围水肿,但皮肤黏膜无瘀点,可有胃肠道出血,恢复期可发生弥漫性脱发。

3.低血压休克:各种出血热均可发生休克,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流行性出血热休克发生最多而且严重。

4.肾功能衰竭:以流行性出血热的肾损害最为严重,其他出血热也可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但多轻微,仅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蛋白尿。

5出血热的护理保健

1、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2、做好消毒工作:对出血热出现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3、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4、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血热少尿期如何治疗?》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