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5-23

黄疸肝炎是指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由于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黄疸肝炎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传染给他人,那么黄疸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呢?来看看吧。

1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1.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导致。

2.肝区疼痛:名为黄疸型肝炎,一定会使肝脏受损。疼痛的位置为右上腹。出现肝区疼痛这种黄疸型肝炎的症状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及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导致。

3.发热:当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很多人都会误诊为是感冒发烧,这也就耽误了病情的及时治疗。发热的原因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临床表现

黄疸前期

在这阶段因个体差异、患者表现复杂多样易被 误诊,应特别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关节酸痛而被误认为风湿病。也有少数人有剧烈腹痛而误认为急腹症。还有少数人可出现等麻疹。此期中末,查体可发现肝区叩击痛及压痛,半数以上患者肋缘下可触及肝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阳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 、呕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强的传染性。

黄疸期

热退后出现黄疸,常见巩膜首现黄染,继而全身皆黄,于数日至2~3周内达顶峰。多数为轻度至中度黄疸。此时消化道症状加重,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少数脾脏肿大,助缘下可触及。部分病人伴有皮肤瘙痒、心动徐缓、腹痛及皮疹。患者经过数日休息后,恶心减轻、呕吐消失、食欲逐渐好转。血液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偏高,可有少数异常淋巴细胞出现。尿胆红素、尿胆原阳性(黄疸很深、粪便灰白色者,尿胆原可能暂时阴性)。血清ALT活力显著升高,常在400u以上,此期持续2~6周或更久。

恢复期

此期黄疸渐退、肝肿大及其他各种症状均渐消退,食欲恢复正常,但仍感轻度肝区痛。此期持续平均一月。少数病例黄疸显著,持续数月不消,乏力、肝痛及胃肠症状不甚明显,肝功能显示阻塞性黄疸,ALT仅轻度或中度上升,称为淤胆性肝炎。并发症:少数病例可并发心肌炎、心包炎、粟粒性病毒性肺炎、胰腺坏死、糖尿病、脑膜脑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性静脉炎、肾炎、睾丸炎、丘疹性皮炎、多发性关节炎等中的一种咸数种。

黄疸型肝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如果拖延时间恐怕会对肝脏有所损害,或者引起身体的其他并发症,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另外黄疸型肝炎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所以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大家要保持距离,避免传染。

2黄疸型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早期黄疸型肝炎患者症状不明显,待病情进一步的发展,患者可以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疲乏无力、尿黄如茶、肝区疼痛、发热、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等症状。黄疸型乙型肝炎整个病程一般分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恶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黄疸等,也有极少部分的患者只有黄疸体征而血象检查肝功能正常。

专家指出,由于急性黄疸肝炎属于乙肝,它是乙肝的一个类型,因此急性黄疸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之一,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之特点,对人们健康危害甚大,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黄疸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

2、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品传染给他人。

3、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4、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黄疸型肝炎的传播。

专家提醒,黄疸性肝炎有很多种,有乙肝引起的,有丙肝引起的,有的是普通的非传染性肝炎。黄疸肝炎如果是因为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从而导致血液的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都升高了,最终引起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分发黄的症状,那么就具有传染性,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就有传染性。

3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分期

各种病毒性肝炎均可引起急性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甲型、戊型肝炎不转为慢性,成年急性乙型肝炎约10%转为慢性,丙型肝炎超过50%,丁型肝炎超过70%转为慢性。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来说,其临床经过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

甲型、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可有畏寒、发热,约80%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一般不超过3天。乙、丙、丁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本期持续时间为1~21天,平均5~7天。

2、黄疸期

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内黄疸达到高峰;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

3、恢复期

患者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时间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4黄疸性肝炎会不会遗传

专家介绍,黄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急性黄疸型肝炎。

那么黄疸性肝炎会不会遗传呢?

专家指出,一般肝炎都会引起黄疸,具体要看分型了,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可能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自以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临床上以疲惫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按病源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5型: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可表现为慢性化,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此外,最近还发现第6型和第7型肝炎病毒暂定名为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病毒但其致病性尚未明确。

所以肝炎均无遗传一说,但乙肝可通过产道传播,怀孕时打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

不是所有的黄疸性肝炎都会遗传的,实在很多肝炎是通过母婴传播,因此被人们以为遗传。

5黄疸性肝炎饮食注意事项

黄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黄疸性肝炎饮食注意事项

1、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给主要应通过主食。

3、为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4、脂肪摄入一般可不加限制,因肝炎病人多有厌油及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脂肪摄入过多的问题。

5、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6、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7、注意烹调方法,增进食物色、香、味、形,以促进食欲。忌油煎、炸等及强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汤、鸡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减轻肝脏负担。

8、采用少量多餐。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疸型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