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补充维生素之类的保健品,服用量的问题应特别谨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同时要考虑各种维生素摄入的平衡,其实维生素最好的补充方法是“食补”。平时膳食营养比较均衡的人没有必要再额外进补维生素之类的保健品,因为食物中提供的各类营养物质足以确保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确实也有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这种情况下要进补维生素,但一定要适量。
1正常的孩子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
首先我们一同复习一下了解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它与甲状旁腺共同维持小儿血钙的水平稳定,维持血液钙和磷的正常水平,对正常骨骼的钙化,肌肉收缩,神经传导以及体内所有细胞的功能都是必须的,同时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对婴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是非常需要维生素D的。
婴儿因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母乳中维生素D的水平较低。维生素D既可由膳食供给,又可经阳光照射皮肤合成,但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以及早产儿、双胞胎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
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初乳每升的维生素D含量约为16.9国际单位,成熟乳中每升母乳含维生素D平均26国际单位。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季节和南方的梅雨季节,因为孩子户外活动少,不能进行日光浴,它又不能通过妈妈大量口服维生素D来达到宝宝对维生素D的需求,所有单纯依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孩子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D,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于出生后1~2周开始每天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南方的婴儿如果梅雨季节,北方婴儿在寒冬季节每天均需要补充400~600国际单位。早产儿也要加至每天600~800国际单位。
7~12个月母乳喂养儿:每天需要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但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添加辅食,一般婴儿食品厂生产的食品都强化了维生素D等一系列的营养素,因此也要计算上所吃辅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足的部分才是需要补充的。
人工喂养儿,所用的配方奶粉中都含有维生素D,孩子从配方奶中获得的维生素约基本可以满足每天的生理需要量,如果孩子的饮食不合理或者光照的时间不够,就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不足的部分。
2别给孩子过量补维生素D
不久前,家住西安市郊的邹女士抱着孩子急匆匆来到医院,说1岁1个月大的孩子近段时间总是烦躁不安,不爱吃东西,晚上也不肯入睡。医生询问后得知,孩子从小缺钙,出汗多,睡眠不好,8个月大时被诊断为佝偻病,一直服用鱼肝油和糖钙片,但效果不好。在医生建议下,最近这段时间孩子多次注射了维生素D3,没想到抽血化验结果显示血钙过高。原来,孩子的反常举动是过量补充维生素D导致急性中毒引起的。
佝偻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小儿疾病,补充维生素D是治疗佝偻病的有效方法,但一定要掌握好剂量。一般来说,如果宝宝每天补充维生素D在4000国际单位以上,连服数月,或者反复、多次大剂量肌肉注射,即可引发中毒。
维生素D具有生物活性,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但维生素D并不是营养品,不可过量补充,如果摄入过量,会致机体对钙的吸收过多,造成高钙血症,过多的钙会沉积在骨骼、血管以及脏器中,并因此导致相应的组织或脏器出现功能异常。维生素D中毒早期表现为厌食、恶心、乏力、烦躁不安、低热,继而出现呕吐、腹泻、顽固性便秘、体重下降、嗜睡或烦躁,重者可出现惊厥、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心脏有杂音,并有喜饮水、小便次数增多的表现,有的患儿甚至会出现脱水、酸中毒。
如果自己的宝宝平时服用维生素D制剂,一旦发现以上症状,特别是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无汗或少汗,体温晚上比白天高,24小时的体温变化超过1℃,四肢温度较头部和躯干的温度低等症状,应警惕是否为维生素D中毒。若经检查确诊是因维生素D过量引起的,要立即停止使用维生素D和钙剂。一般停服不久,孩子的身体状况很快会恢复正常。
3你真的懂给孩子补维生素D吗
维生素D对孩子有什么作用呢?
维生素D是关系到儿童骨骼健康以及各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营养元素。正确补充维生素D对儿童是大有益处的。尤其是2岁以内和青春期儿童,由于处于生长高峰,因此更应该补充维生素D。而对于一些患有胃肠慢性疾病,长期服用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物等特殊儿童,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调整维生素D的剂量。
怎样知道孩子的维生素D水平正常吗?
目前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已经较为普遍,它是反映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一个较稳定产物。而它的评判标准,目前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基本有了一定的共识。美国儿科学会定义: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50nmol(20ng/ml)为足够,30-50nmol/L(12-20ng/ml)为不足,<30nmol/L(12ng/ml)为缺乏。也有部分专家较为认同内分泌协会的定义,>75nmol/L(30ng/ml)为足够,52.5-72.5nmol/L(21-29ng/ml)为不足,<50nmol/L(20ng/ml)为缺乏。
孩子纯母乳喂养,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
儿童维生素D缺乏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依旧较为普遍。因此,各国儿科权威机构都建议孕晚期母亲及儿童额外补充维生素D。目前推荐1岁以内婴儿每天应补充维生素D400IU,1-18岁儿童为每天600IU。母乳中的维生素D的含量相较于现在的配方奶粉更低,因此,更加需要补充维生素D。
孩子吃了维生素D就一定够了吗?
人体的维生素D仅一小部分是经过饮食摄入的。而90%以上是通过日光照射经皮肤转化而来的。因此,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应该辅以适量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冬季。另外,日光照射的时候,玻璃、衣服、防晒霜的使用等等,都会明显减少维生素D的产生,在保证孩子不晒伤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
孩子一直挺健壮的,是否就代表不会缺乏维生素D了?
很多的家长,尤其是老年人,会认为孩子胖,就是营养充足,不需要额外补充任何东西。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越是肥胖的孩子,由于日常不健康的膳食习惯和维生素D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它的维生素D缺乏可能性越大。因此,更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以及户外活动。
4维生素D的概述
维生素D的发现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结果。
简单介绍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种作用于钙、磷代谢的激素前体,它与阳光又密切关系,当有足够的阳光照射时可减少这种维生素的膳食需要,维生素D在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清钙和磷的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维持神经肌肉功能正常和骨骼的健全,它是生命必需的营养素和钙代谢的最重要生物调节因子。
发现过程
维生素D的发现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结果。早在1824年,就有人发现鱼肝油可在治疗佝偻病中起重要作用。1918年,英国的梅兰比爵士证实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但他误认为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1930年Gottingen大学的A.Windaus教授首先确定了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1932年经过紫外线照射麦角固醇而得到的维生素D2的化学特性被阐明。维生素D3的化学特性知道1936年才被确定。
食物来源
鱼肝油含量最为丰富、沙丁鱼、鲱鱼、鲑鱼、鲔鱼、鸡蛋、牛肉、黄油含量相对较高,奶类及奶制品含量较低。蔬菜、谷物、和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
代谢吸收
维生素D是一个总称,由类固醇衍生而来,以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最为重要。维生素D2来源于植物,维生素D3是动物细胞内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两者皆有日光作用而形成。从口中所摄取的维生素D由小肠壁与脂肪一起吸收。约90%被吸收的维生素D与乳糜微粒结合进入淋巴系统,其余与α-球蛋白结合,维生素D的这种吸收过程有效性约为50%。已确定维生素D有16种以上形式的代谢物,大多数是生理上无活性的排泄形式。
生理功能
1.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2.对骨骼钙的动员。
3.促进肾脏重吸收钙、磷。
需要人群
1.住在都市的人,特别是浓烟污染的地域的人应该摄取更多的维生素D。
2.夜间工作者、修女,或者是因为服装、生活方式而不能充分得到阳光的人要特别注意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
3.如果您正服用抗痉挛的药物,则必须增加对维生素D的摄取。
4.饮用未添加维生素D牛奶的小孩必须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量。
5.皮肤颜色较黑且住在北方气候地域的人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
生理需要
1.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5μg。
2.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应当增加1倍左右的摄入量。
3.每天手脚露出30厘米,在阳光下晒30分钟,有效的防止维生素D的缺乏。
过量表现
一些学者认为长期每日摄入25μg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这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对维生素D较敏感的人,但长期每天摄入125μg维生素D则肯定会引起中毒。中毒的症状是异常口渴,眼睛发炎,皮肤搔痒,厌食、嗜睡、呕吐、腹泻、尿频以及钙在血管壁、肝脏、肺部、肾脏、胃中的异常沉淀,关节疼痛和弥漫性骨质脱矿化。我国制定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μg。 缺乏症
佝偻病、严重的蛀牙、软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5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不管是对于备孕的女性还是孕期的准妈咪还是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那么我们怎么给自己、给孩子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呢?在生活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又有哪些呢?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另外像脱脂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产品、添加维他命D的营养强化食品。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有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维生素D的来源与其他营养素略有不同,除了食物来源之外,还可来源于自身的合成制造,但这 需要多晒太阳,接受更多的紫外线照射。
经常晒太阳,以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经常晒太阳,以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
但是要记住晒阳光可不是中午去晒,要在早上10点之前下午3点之后才可以晒啊,因为中午的有害光线太多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D不可过量补充,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D,会使体内维生素D蓄积过多,出现中毒的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和消瘦等。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给孩子过量补维生素D》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