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4
下肢静脉曲张是很多人的烦恼,不但外观不美,病情发展后还会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那么下肢静脉曲张如何来防治?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下肢静脉曲张的分类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下肢发生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分支。临床所见主要是单独侵犯一条浅静脉,沿着肢体的浅静脉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灼热,常可摸到硬结节或硬性索状物,有明显压痛,有时伴有患肢肿胀。 当前静脉周围出现大片症状炎症反应时,则为静脉炎及其周围炎,是明显的湿热蕴结。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患处炎症吸收消退后,局部皮肤留着色素撑着和有无痛性硬性索状物;有时,这种血栓静脉纤维性变化,往往遗留微痛感觉,需要1~3个月之后才能消失。
大隐静脉系统
大隐静脉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开始直向上行,经内踝前方沿胫骨缘而抵达股骨内侧髁后部,向上外行,位于大腿内侧面在卵圆窝处注入股静脉。在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之前的 5~7cm一段中接纳许多属支,它们分别是:①旋髂浅静脉,接受腹壁下外侧和大腿外侧近端皮肤的血液;②腹壁浅静脉,接受腹壁下内侧皮肤的血液;③阴部浅静脉,引流男性之阴囊与阴茎部血液以及女性之大阴唇血液;④股外侧浅静脉,它位于大隐静脉的外侧;⑤股内侧浅静脉,它位于大隐静脉的内侧。
小隐静脉系统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在跟腱和外踝后缘之间上行,在小腿下1/3段,位于深筋膜的浅面处受皮肤和浅筋膜覆盖;在小腿中1/3段,在腓肠肌腱覆盖下进入筋膜下组织;在上1/3段,穿过深筋膜,进入腘窝注入腘静脉。上段小隐静脉处于较深位置,又受筋膜支持,一般无明显曲张静脉可见。
交通静脉支
交通静脉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交通静脉破坏必然导致浅静脉曲张。下肢浅、深静脉之间和大、小隐静脉之间,都有许多交通支互相沟通。大腿部浅、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主要位于缝匠肌下,内收肌管和膝部三处;小腿部以内踝交通静脉和外踝交通静脉最重要,内踝交通静脉有3支,引流小腿下1/3 内侧面的静脉血;外踝交通静脉引流小腿下1/3外侧面的静脉血。它们的瓣膜功能不全,往往与大、小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和静脉淤滞性溃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大、小隐静脉之间最重要的一个交通支位于膝部附近。
2下肢静脉曲张如何来防治
首先,全身放松,仰卧在床上,两臂平直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动作1:双腿蜷起,大腿尽量贴于胸腹部,膝关节弯曲;然后双腿向上伸直,再慢慢放下,恢复平卧。连续做15-20次,根据个人情况或左右腿交替各做15-20次。
动作2:弯曲双足趾再伸直足趾,反复做30秒,根据个人情况或左右足交替各做30秒。
动作3:足踝内旋、外旋,再转动踝关节,反复做30秒;然后伸平足背,弯曲足背,再转动踝关节,反复做30秒,共做60秒。也可根据个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应进行下肢静脉功能检查。
3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1、大隐静脉瓣膜及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站立后,不放松止血带,若在30秒内,见止血带以 下的静脉迅速充盈,表明止血带以下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放松止血带后,见静脉自上而下迅速充盈,即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定位试验。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让患者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若在二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表示该处有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 支静脉。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专门用于检测交通静脉瓣膜功能。病人仰卧,抬高下肢,使充盈浅静脉空虚,在卵圆窝处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处缚缠第1根 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第2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1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缠缚第2根弹力绷带,在2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任 何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这样可以发现和标记任何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4下肢静脉曲张病因
(一)发病原因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持久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1.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或静脉瓣膜功能缺陷,如瓣膜缺如或发育不全,因此静脉壁易于扩张,近端静脉瓣膜闭锁不全使血液倒流,进一步影响其属支,最终造成静脉曲张。
2.长期站立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血柱垂直的重力对下肢静脉压力增大,同时回流可以直接造成大隐静脉瓣膜破坏,因此大隐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的劳动者。
3.妊娠妇女或盆腔肿瘤患者,由于腹内压增高,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二)发病机制
1.静脉本身因素
(1)静脉壁软弱和静脉瓣缺陷,是全身支持组织软弱的表现的一部分,并与遗传因素有关,由于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内,又缺乏有力的支持,当静脉内压力增大时(如负重,咳嗽以及长期站立等),此种情况易引起静脉扩张,近端静脉瓣产生闭锁不全,血液向下倒流,使静脉压力增高,又逐渐破坏远端瓣膜,终致产生静脉曲张,由这种情况发病者称为“原发性静脉曲张”。
(2)当浅静脉壁和瓣膜受外伤后,若愈合不良,可能影响管壁弹性和瓣膜功能,而于受伤处发生静脉曲张。
(3)在老年人,静脉壁开始退化,亦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2.静脉压升高
静脉本身虽无病变,但由于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而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1)职业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者,作用于下肢静脉壁的血柱变直,以致下肢静脉内压力显著增大;又由于经常采取直立体位,下肢肌肉收缩较少,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当其血量超过静脉回流的负荷时,即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而发病。
(2)妊娠时子宫增大,盆腔内肿瘤和肿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亦可引起浅静脉曲张。
(3)深静脉受阻(如股静脉血栓形成),浅静脉代偿性扩张。
由除静脉壁软弱和静脉瓣缺陷者外的原因所引起的静脉曲张为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大多发生在大隐静脉,亦有大,小隐静脉同时发病者,而单独小隐静脉发生者则较少,深静脉因位于肌群之间而受到保护,同时下肢运动时,肌肉收缩,有助于血液循环,故不发生静脉曲张;相反,浅静脉因无上述保护条件,所以容易引起静脉曲张。
主要病理变化发生在静脉壁中层,由于血流缓慢或停滞,静脉内压力升高,在早期为肌纤维和弹性纤维代偿性增厚,后期肌纤维和弹性纤维则萎缩,甚至消失,均为结缔组织所代替,于是部分静脉壁因变薄而扩张,也有部分静脉壁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厚,以致成为不均匀的结节状表现,同时静脉瓣膜萎缩,硬化,而影响其功能。
5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
①静脉曲张性静脉炎:这主要是由血流缓慢所致,但亦可因外伤引起。
②溃疡形成:由于静脉长期淤血,血液含氧量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液体外渗,组织水肿,局部抵抗力降低,因轻度外伤而发生溃疡,这种溃疡常发生在内踝上部和小腿内下1/3处,其周围组织变薄,色素沉着,或有湿疹样改变,较难愈合。
③淤滞性皮下硬化症:由于踝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倒流加重,下肢淤血,结缔组织增生,在皮下组织内形成淤滞性硬化表现,或皮肤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脱毛,皮肤光薄发亮,脱屑,色素加深等,也可由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有血色素沉着。
④出血:由于皮肤退行性病变而变薄,难以支持其下静脉承受腔内高压,或者是因外伤而引起大出血,亦有因细静脉损伤而引起皮下出血者。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肢静脉曲张如何来防治》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