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技巧有什么

更新时间:2023-05-24

输液治疗疾病是很常见的,很多人在感冒严重的时候,都是会选择输液治疗方法,对这样的治疗方式使用后,如果出现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停止选择,那静脉输液的技巧都有什么呢,对静脉输液的技巧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静脉输液的技巧有一些了解。

1慎重对待老人输液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静脉输液成了人们生病后(例如感冒发烧、腹痛、腹泻等)寻求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的确,静脉输液由于给药剂量的准确性、操作的方便性、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等因素,深受人们的欢迎。但对于老人来说,选择输液的治疗方法时还是要慎重。为什么呢?

一是老年人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老年人心脏生理功能减退,心脏功能只能应付一般的负荷,维持适宜的心排血量。如遇较大的刺激(如失血、过量输液等)可因不能产生调节反应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因此,老年人输液除要控制总量、减少钠盐的输入外,还要根据病情控制输液速度。

二是老年人的血管随年龄递增而呈进行性硬化加重,血管弹性降低,表现为血管硬、脆、滑,增加了静脉穿剌的难度。体质瘦弱的老人皮肤松弛,针头不易固定;体质肥胖的老人血管深浅不易掌握;慢性病和体质差的老人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强,容易导致漏针。由于老年人对疼痛、肿胀感觉不敏感,一旦漏针不易发现,极易导致药物渗出到组织及皮下,轻者引起疼痛、局部肿胀,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三是老年人身体的各种反应机能减退,一旦发生输液过敏反应如出现寒颤、荨麻疹等症状时,老人对其反应不甚敏感,常常等周围人发现时已错过了早期抢救时机。

四是某些药物对外界的反应较敏感,一旦配制后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否则会影响药物的效能甚至于加重药物的副作用或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几率。但这种药物本身的要求又和老年人在短时间内不宜进入大量的液体、不宜快速输液的原则相悖。

此外,输液还存在着冬季须肢体保暖、增加排尿次数等问题,这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会增加额外的负担。

基于此,老年人输液时一定要持谨慎态度,最好选择正规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进行输液。在医院,给老年人输液时医务人员应把握好适应症,严格执行老年人输液原则,多观察、多巡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2静脉输液的技巧有什么

静脉输液的技巧:

1 配液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发应的发生。

2 排气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择血管技巧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的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面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胶布固定。

在对静脉输液的技巧认识后,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都是可以根据以上方式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静脉输液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而且使用的器具都是比较安全的,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3肾病患者如何静脉输液

有的患者在输液的时候常常轻视大意,认为这只是一种很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一些小诊所对于这些也并不重视,从而造成了患者从慢性肾炎转成肾功能不全的病情变化。肾病专家们认为:慢性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慎用肾毒性药物

有些药物(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要使用合理,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对于肾病患者,使用肾毒性药物可能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所以输液前要与医生详细沟通。

2、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有些药物虽然本身肾毒性不明显,但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清除。在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还按常规剂量给药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增加毒副作用。故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输液前应向医师确认所用药物是否需要根据肾功能来调整剂量。

3、注意补液量

在肾功能不全晚期,尿液生成功能受损,会引起体内液体蓄积过多,进而导致高血压、心衰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此时应该严格限制入液量尤其是静脉补液量,根据尿量调整补液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大量出汗、严重腹泻等,体内液体大量丧失也可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肾脏的缺血性损伤,此时则需要适当增加补液量,以保持充足的血容量。

4、注意保护相关静脉

考虑到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前数月,患者需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即将患者一侧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相连接,使动脉血长期直接冲击进入静脉管腔,导致局部静脉压力升高、静脉管壁增厚扩张,静脉既能获得足够血流量又能耐受反复穿刺,满足长期血液透析的需要。

所以,静脉输液治疗应使用手背静脉,不得不使用肢体静脉时也要注意变换穿刺部位,肢体静脉特别是非惯用侧的头静脉尽量避免使用,不要行静脉穿刺或静脉插管,以避免可能的静脉穿刺并发症造成相应静脉不再适合行内瘘成型术。

患者除了输液的时候需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静脉炎冷敷还是热敷

静脉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浅静脉炎,在生活中则更是常见,一些患者由于长期的输液或静脉内留置针很容易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对于静脉炎的治疗有冷敷、热敷、理疗、硫酸镁湿敷、生姜外敷、仙人掌外敷等治疗的方法,那么静脉炎冷敷还是热敷呢?哪一种效果比较好点呢?下面就有请我们的专家为大家详细的解答一下。

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由于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控制炎症扩散,从而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但是冷敷会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减慢,药液易滞留于局部,对局部刺激加重。年老体弱,合并风湿类风湿病者不宜使用。

在出现了静脉炎的症状后,一般采用先冷敷后热敷的物理疗法,热敷具有促进局部组织之血液循环,有消炎解毒之作用。但是热敷的时候要多加的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在热敷的期间,若病情出现加剧或身体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热敷,并向医护人员查询。

静脉炎冷敷还是热敷?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静脉炎到底是冷敷好还是热敷好,这没有一个绝对的好坏,发生静脉炎后我们建议大家早期用冷敷,晚期用热敷,在进行冷敷或热敷的时候,一定要多加的注意,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有什么不良的反应,要立即的停止冷敷或热敷。

5输液应要当心患上静脉炎

输液应要当心患上静脉炎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静脉途径可提供水分、营养、药物补充营养液、血液等用于诊断、治疗。然而80%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静脉炎的出现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会影响治疗。

通常当血管受到化学、物理或感染等因素刺激后,血管内血液成分就会发生改变,血管内皮也受到损伤,致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诱发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出现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加,发生红、肿、热、痛 ,严重时可发生局部坏死及静脉血栓形成。

为了防止静脉炎的发生,输液时一定要正确选择穿刺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原则是先选上肢,从远端到近端交替选择。需进行长期静脉注射时,宜选小血管,尽可能从远端注射,以保护静脉,冠心病病人一般不选下肢静脉,以保留完好的下肢静脉,备日后进行冠脉搭桥术之需。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时,或者患者末梢循环差时,要选择粗大静脉进行穿刺,必要时可采用留置针或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禁止使用有病变部位的血管。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注药不通畅或局部凸起,表明针头脱出或穿透血管,应及时调整深浅或拔出针头重新注射。穿刺部位潮湿或污染容易引起感染,故正在输液的患者,一般不要淋浴,以保证输液部位的干燥。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一定要避免长期静脉穿刺或静脉置管,如果不可避免的话,一定要做好静脉的护理,避免同一部位长期穿刺,避免输液是药物外渗,特别是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一定要缓慢滴注,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脉输液的技巧有什么》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