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管状息肉要注意什么

更新时间:2023-05-24

大肠息肉这种疾病现在比较常见,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用电切的手法去治疗,但是要知道做电切手术要注意的方面也是十分的多的,但是大肠管状息肉患者应该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大肠息肉类型有哪些

腺瘤性息肉

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最大,尤以绒毛状腺瘤为著,多无蒂,被称为癌前期病变。大肠息肉的癌变率国内外报告大体上在10%左右,对年龄较大的成年人更应提高警惕。

增生性息肉

又称化生性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很少会发生癌变,但不赞成放任不管,如果息肉>0.5cm,仍需内镜下电灼切除,少数增生性息肉也会消失。故明确病理性质对于临床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炎性息肉

又称假息肉,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炎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炎性息肉一般不恶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对这种肠道疾病也应及时彻底治疗。

家族性息肉病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此类患者的息肉的恶变率是100%,腺瘤的分布以直肠为最常见,也最为密集,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盲肠。一般小肠无息肉。数目常超过100个。多数在40岁以后发生癌变,有的病人十几岁就发生癌变。由于最终将发展为大肠恶性肿瘤,过去多选择早期手术切除全部的结直肠,但全结肠切除手术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的还要做人造肛门;现在可以选择每年定期随访两次肠镜,如怀疑息肉有恶变,就应立即手术治疗。

2大肠管状息肉要注意什么

1、术后不可立即回家,家属应陪同在候诊大厅休息,观察有无持续性腹痛、腹胀、血便等可能的出血及穿孔症状,1小时后可由家属陪同乘车回家;

2、术后一般禁食1-2个小时,无明显腹痛和腹胀,进食以流质为主,如无明显不适,再进食半流质(稀饭,面条,面包,蛋糕等)3天,忌粗纤维, 1周内禁饮酒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3、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爬山,游泳,泡温泉等;

4、如果大便一直有鲜血和腹痛剧烈或背部疼痛要及时要医院急诊科或与经治医生联系。

术前注意事项:

1、有无凝血功能异常的病史;

2、有无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史;

3、是否有服用阿斯匹林,双嘧达莫,华法林等抗血小板及抗血凝药物;

4、准备肠息肉电切术不安排一内出差或旅游。

3大肠息肉如何治疗

大肠息肉西医治疗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6、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7、“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8、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9、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大肠息肉中医治疗

1、湿热下注

【证候】大便粘浊带血,肛门灼热不适,下坠伴腹痛、腹泻、腹胀,息肉表面粘着脓性物,糜烂,可有肿物脱出肛外,指诊有时可触及肿物,舌质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滑细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止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茯苓、地榆炭、大小蓟各、枳壳。若便秘加炒决明

2、气滞血瘀

【证候】病久息肉明显增大,硬而痛,纳少,面黯消瘦,脉弦滑,舌质暗,苔白。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纳少,面黯消瘦,息肉增大,舌质暗,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全当归、赤芍、地龙六条,川芎、桃红、牛膝、穿山甲。腹胀、肛门下坠加枳实,木香

3、脾虚气滞

【证候】自幼出现便血,时有肿物脱出肛外,腹泻史较长,腹部隐痛,便血时多时少,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理气散瘀

【方药】良附丸加味。高良姜、制香附、制黄芪、炒枳实。便时带血加赤石脂、血余炭

4、寒凝结滞

【证候】腹胀痛喜暖,四肢冷而无力,腰膝酸痛,大便清冷,伴面部或下肢浮肿,小便少或清长,舌淡暗苔白,脉沉无力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利湿

【方法】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生地、山药、泽泻、茯苓、桂枝、制附片、山茱萸、木香。腹痛者加白芍、甘草

4大肠息肉的护理

1、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如果粪便停留在大肠内的时间太长,即会刺激肠黏膜增生,引发息肉。

2、极治疗慢性腹泻。结肠的慢性炎症如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刺激大肠黏膜而引起增生,若根据不同的病因治疗慢性炎症,可降低大肠息肉的复发。

3、平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绿叶蔬菜,减少脂肪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4、坚持定期复查肠镜。对单发性息肉每2年复查一次,多发性息肉每年复查一次,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

5、大肠息肉的护理方法还包括适当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能有效地预防大肠息肉复发。

5直肠息肉术后为什么要检查

直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直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约为10%。肠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当息肉数量很多,超过100枚以上时,称为直肠息肉病,临床上主要有黑斑息肉病(P—J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两种。在直肠息肉中,有两种病理类型应特别重视:一是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大,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二是家族性息肉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属癌前病变,恶变率为100%。

直肠息肉多有遗传倾向,直肠息肉患者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子女等,患直肠息肉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6倍,患肠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6~10倍。因此,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大便出血、腹泻、大便变形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直肠息肉很容易复发,这次出现在直肠,下次可能在盲肠发现。因此,息肉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患者可1~2年随访1次。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重度不典型增生应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随访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直肠息肉在息肉切除后也并不安全,有复发的可能,还需要定期检查。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肠管状息肉要注意什么》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