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4
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很常见的一种,出现房颤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在合理治疗的同时生活还应有好的规律,特别是饮食规律,房颤食疗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1房颤患者的认识误区
误区1 房颤无需及早诊治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昏倒。
2、增加血栓与中风的危险。房颤时心房丧失了充分有效的射血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进而形成血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风病人许多是由房颤血栓所致。
3、长期的房颤会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另外,房颤往往合并其他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等。因此,房颤患者应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治。
误区2 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症状要好,病情要轻
在房颤早期,患者自觉心慌明显,心跳时快、时慢,症状十分显著。当转为持续性房颤后,因长期对快心率的耐受或持续性房颤心率相对缓慢,上述症状反而好转。这部分患者很容易误认为自己房颤好了很多,忽视了治疗。其实,这部分患者恰恰是最危险、最需要正规治疗的房颤病人。
房颤的发展规律是从阵发性房颤逐步过渡为持续性房颤的,持续性房颤是该疾病的相对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包括心力衰竭、血栓形成,脑中风等。一旦持续性房颤患者到再次出现明显症状时,大都合并了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许多阵发性房颤患者就是一等再等,直至转变为持续性房颤后,又忽略了进一步的治疗。最终,因为严重的偏瘫或气急,才接受正规的治疗,这样预后都非常不理想。其实,房颤的治疗和其他常见疾病相同,都应该及早治疗。在早期阵发性房颤时,若进行正规、系统的抗房颤治疗,特别是房颤的消融治疗,房颤是可以根治的。对于已经转为持续性房颤的患者而言,只要不因为自身症状的好转而忽视了治疗,在产生严重并发症之前,也应及时就医,正规治疗。
误区3 房颤患者阿司匹林抗凝效果与华发林效果相当
房颤中风的危险是正常心律者的5-6倍。是房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预防房颤引起的中风事件是房颤治疗中重要的一环。目前预防房颤血栓形成的药物有抗凝药物(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两大类。临床上公认华法林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而且有研究认为阿司匹林需每日300毫克以上才有效果。房颤患者中采取抗凝治疗的比例较低,大部分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毫克)抗凝治疗。研究显示,房颤的抗凝治疗中,仅2.7%患者服用华发林,37%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由于华发林抗凝治疗需要定期验血监测,限制了其广泛使用,但从预防栓塞角度而言,尤其对高危患者(中风史、高龄并有高血压等),推荐首选华发林抗凝治疗。即使正规口服华发林抗凝治疗,部分房颤患者仍有发生栓塞的风险。近几年随着房颤消融技术的提高,目前的治愈率可达90%,有望无需抗凝药物,从根本上解除房颤患者的栓塞风险。
误区4 老年人房颤导管消融风险高,安全性差
老年人体质较弱,合并慢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不少人认为老年人房颤导管消融风险较高,其实这是对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方式不了解造成的。所谓导管消融其实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操作。只需在局麻下,穿刺静脉,提供血管入径即可,只留有针眼大小的皮肤切口。导管送入心脏对引起房颤的病灶进行消融,手术需要2小时左右,手术后穿刺部位仅需要沙袋压迫6小时即可,老年人能很好的耐受。
房颤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临床工作中老年人房颤占导管消融房颤80%以上。从国内外大的电生理中心实践来看,消融安全性很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实际上小于1%。我院电生理中心迄今已完成房颤导管消融逾600例,最大年龄为82岁,其中包括了合并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房颤,说明老年人房颤也可安全有效地进行导管消融治疗。
误区5 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无需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生率较高。据报道,风心病中合并房颤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当风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后,解除了瓣膜的狭窄,扩大的心房应该回缩,理想的情况是回缩至正常大小。但如患者合并房颤,这些风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后,扩大的心房不但不回缩,而且继续扩大,最后心衰。这样,患者受了开胸手术的痛苦,花了很大费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也须要对房颤进行及时正确处理。最正确的方法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我院已为近百例这类患者进行了房颤的导管消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误区6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房颤不能根治。
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心肌病、甲亢型心脏病、高心病、冠心病等)患者同时并存房颤非常多见。由于抗房颤药物对于这类患者疗效更差,很多患者认为,自己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一旦又发作了房颤,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一下心跳频率。殊不知房颤发作更加重心脏负担,恢复窦性心律对他们尤为重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熟的房颤外科治疗(左心房迷宫术)成功率几乎均在90%以上,提示器质性心脏病不是影响房颤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是与外科迷宫术理念极为接近的一种介入方法,由于其创伤小、临床根治率高(已经达到80%,二次消融可达到90%)的特点,在我院已经成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而药物仅仅是辅助治疗的措施之一。
误区7 房颤患者只能药物治疗
大多数房颤患者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常见的药物为心律平、莫雷西嗪、倍他乐克、地高辛、可达龙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对房颤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经长期观察发现,这些药物的作用是暂时的,达不到根治的目的,而且,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长期服用者。近几年来导管射频消融为房颤的根治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我院自1999年开展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以来,为600余例房颤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特别是2004年引进三维标测系统后,成功率更是极大提高。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近90%,慢性房颤的成功率80%以上。在我院已经成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
误区8 快-慢综合征患者只需起搏器治疗
快-慢综合征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快-慢综合征是心跳一会快、一会慢,快的时候为心脏乱跳-房颤,慢时心跳为40-50次/分。这种情况患者会选择安装起搏器,但是患者不知道这种心跳快和心跳慢的关系。如果患者平时心跳不低于55次/分,而且无心跳慢的症状,那么患者出现心跳慢是由心脏乱跳-房颤所引起。如果没有心脏乱跳-房颤,也就没有心跳慢。患者选择安装起搏器只能解决心跳慢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心脏乱跳-房颤的问题。因此,只有根治心脏乱跳-房颤才是最根本的方法。我院已为数十例这类患者进行了房颤消融术后,根治房颤后起搏器也无须更换。
2房颤食疗方法
一、熘洋白菜:首先,将洋白菜清洗后切块,并用手将木耳撕开,把精盐、白糖、淀粉等调料勾兑在一起。其次,在油烧差不多时,将洋白菜和木耳放入勺中同炒。待颜色转变后,随即倒入芡汁即成。
二、素白斩鸡:首先,将豆腐切成块,并用沸水烫一遍,再将玉兰片、木耳切成细丝。其次,将上述材料调拌到一起,并加入淀粉、花生油、精盐、清汤等。接着,将调拌好的馅料铺在豆皮上,再入屉蒸熟。最后,用刀将豆皮切成菱形,在从外面浇上由姜末、酱油、料酒、味精等勾兑成的芡汁即成。
三、虾子冬笋:首先,将冬笋煮到九成熟后冷却,并切成片。其次,煸炒冬笋,并加入调料和鲜汤。在装盘时,撒上素火腿末即成。
四、龙眼莲子粥:将龙眼肉,莲子,大枣,粳米,共同煮粥食之。
3老年人房颤如何治疗
1、老年人房颤如何治疗
第一、发作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心律(心律平等),或减慢心率药物(例如西地兰),一般都会转复成窦性心律。
第二、发作间歇,可使用预防发作药物(例如心律平,胺碘酮等)。
第三、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或脱落(例如阿司匹林)。
2、老年人容易发生房颤的原因
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表现为心跳过快且节律完全不规则。
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在800万以上,其中有70%的患者都是65~85岁之间的老年人。专家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未来四十年,房颤患者将会大幅增加。老年人之所以成为房颤的高发人群,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的心脏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这些都可以成为引发房颤的诱因。
3、老年人房颤的早期症状
美国心律协会总结出六大房颤信号,可帮助大家早期识别房颤。一是胸口怦怦跳,仿佛雷声滚滚、鼓声敲击或鱼儿扑通跳水等;二是脉搏强弱不等,有时感觉漏跳一拍;三是用力时感觉气短;四是易疲劳,运动量降低;五是出现胸闷(胸痛);六是发生昏厥或头晕的症状。患者一旦出现这些信号,千万不要大意,预示房颤可能已经发生,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4用药物预防房颤效果怎么样
房颤的药物预防方式:
因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基础,所以采用一些药物如地高辛、倍他乐克等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使心室率维持在60至70次每分钟的理想标准,可使患者憋气、心慌症状消失。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令或阿司匹林等防止左心耳内血栓形成,预防脑中风等危险地发生。
同时,在进行房颤预防的时候要注意:房颤一旦发生,由于电重构规律,即便除去病因,房颤仍然会发生。因此一切引起房颤的病因应在房颤发生之前给予去除才能真正做到预防房颤。 LIFE试验发现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缬沙坦等可以减少新发房颤的发生,已发生过房颤复律后可巩固维持窦性心律,这类药提供一个很好的房颤预防的方法。
5房颤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1.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室性期前收缩的特点为:
①V1导联QRS波呈单向或双向型,V6呈QS或rS型;②以左束支阻滞多见;③有固定的联律间期,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④畸形QRS波的起始向量与正常下传者不同。
2.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前者的节律大多绝对不规则:
①心率极快时才基本规则,而后者基本规则(R-R间期相差仅在0.02~0.04s)或绝对规则;②前者QRS时限多为0.12~0.14s,易变性大;而后者QRS时限可大于0.14s,如>0.16s则肯定为室性心动过速,此外易变性小;③前者无联律间期也无代偿间歇,后者有联律间期并固定,发作终止后有代偿间歇;④前者无室性融合波而后者有;⑤V1~V6导联QRS波方向一致,都向上或都向下,高度提示室性心动过速;⑥如出现连续畸形QRS波时,如电轴发生方向性改变者,多为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3.预激综合征
合并心房颤动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室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
①心室率在140~200次/min,大于180次/min者少见;②心室节律可稍有不齐或完全整齐,R-R间期相差仅0.02~0.04s;③QRS波很少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无预激波;④可见到心室夺获,有室性融合波;⑤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后的心电图可呈现同一形态的室性期前收缩。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房颤食疗》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