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更新时间:2023-05-24

身为父母,每个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成人,但是这样的想法的极端作法往往让孩子陷入困境,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父母的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得孩子细想观念扭曲,往往导致孩子犯种种错误,家庭教育专家张健老师给大家总结了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部分观点,希望对各位父母都有所帮助!

1孩子的反面教育不要忽视

当前,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常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实际上,希望通过这种做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较小。首先,并不是因为父母为孩子指明了榜样,孩子就只接触、模仿、学习这些榜样。那些父母所不期望的榜样,往往有时也对孩子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甚至去模仿和学习。其次,父母虽能在局部范围内为孩子提供相对单纯的环境,但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孩子接触社会生活反面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因此,只注重正面教育,忽视反面教育,显然难以使孩子适应开放、复杂、多维、快速的社会环境。反面教育像正面教育一样,在子的教育中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反面教育能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曲折与艰难。因为反面教育告诉孩子 :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人们的合理要求也不是总能实现的。这样一来,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其次,反面教育能激起孩子强大的内心能量。因为生活的反面往往最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有价值的东西受到挫折。而这些常常能使孩子产生一种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力量,产生一种同情心和责任感。

第三,反面教育能使孩子产生克服反面现象出现的心理需要。反面现象常常让孩子看到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从而使孩子在感到同情、惋惜、愤怒的同时产生一种自觉克服反面现象的心理需要,而这正是父母教育的目的之一。

第四,反面教育能加快孩子的社会进程。如果让孩子始终生活在过分单纯、受到保护的气氛之中,那么这种孩子将来肯定是脆弱的,经受不了社会的风吹浪打。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失败,能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一些苦头,体会一下逆境的滋味,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从而加快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当然,反面教育也须慎重进行:

父母要能把握反面现象。遇到反面现象时,要能分析危害,找出原因,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如此。只有这样,孩子将来遇到类似情况时,才知道如何处理。

2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要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大人的意见要统一。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4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3教育孩子找对良策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4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夏天的一天,荣荣的妈妈把荣荣送到幼儿园,不知为什么,荣荣走到二楼教室,就发了脾气,怎么也不让妈妈离开,妈妈急着上班,推开荣荣就走了。荣荣大哭大闹着,班上的老师怎么也哄不好,荣荣嘴里念叨着“我要跳下去”。此时,我正好上楼,看到这一幕,于是,我从老师的怀里接过荣荣,拉着她的手说:“和园长奶奶下楼看看,好吗?”她还是哭个不停,我把她领到我的办公室,无论我说什么,她也不理我。突然,从开着的窗户飞进来一只苍蝇,我惊奇地说:“荣荣,你看!那儿有一只大苍蝇,太脏了!快点打死它!找个苍蝇拍打它!”荣荣从门后找到苍蝇拍,然后我问荣荣:“你会打苍蝇吗?”“会。”她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家的苍蝇都是我打。”我说:“你太棒了!”于是荣荣拿着苍蝇拍,追打着苍蝇,一拍,两拍,三拍......终于,把苍蝇打死了,荣荣拿卫生纸把苍蝇包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荣荣说:“苍蝇最脏了,有传染病。”“是呀,我们把苍蝇打死了,是做了一件好事吧?”我问。荣荣说:“是。”我说:“那你是最棒的吧?”“对!”她说,然后荣荣高高兴地回班去吃早餐了。

打死一只苍蝇就能让荣荣破涕为笑,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教师:孩子哭闹时,不可采取训斥、指责的方式,对于幼儿,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教师们用发自内心的爱来耐心地引导孩子,这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正是教师们的这种爱,才能真正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5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坚持

蒙蒙妈在挨了我批评她”手太勤快”后,开始痛定思痛寻求改变。

她想在扎小辫上蒙蒙毛病特别多,很让她头疼,她想起自己象蒙蒙这么大时早就学会自己扎小辫了,但蒙蒙至今却习惯一起床就坐在小凳子上等着她”服务”,于是蒙蒙妈第一堂给自己定下的”懒妈妈课”,就是放手让蒙蒙自己学习扎小辫,选了蒙蒙不上课的周日做第一天培训。(选了不赶上课的周日为培训开始日这点,可瞧出蒙蒙妈”用心不用力”的智慧育子開窍了)

“蒙蒙,从今天开始你自己学着扎小辫吧。”

“不嘛,我不会扎二个,不会分GANG”

“那你就扎一个吧”

“不嘛,扎一个不舒服,前边那么多碎头发。”

“蒙蒙,你已经九岁了,应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正好今天没什么事,你慢慢学学吧。”

蒙蒙不依开始撒娇的哭起来:

“妈妈,你帮我扎好吧,我不想浪费时间,我想利用这个时间弹琴!”

瞧,孩子很会抓住妈妈怕耽误孩子学习的心态哟!但蒙蒙妈这次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并不因为蒙蒙的哭闹而生气发脾气或屈服。

“蒙蒙,没关系,今天有的是时间,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比弹琴还重要。以后妈妈也要放慢脚步,不催你做这做那,还是先把小辫扎好吧”

蒙蒙妈狠心不去理会蒙蒙哭着、一遍遍地扎了拆、拆了扎.....。

慢慢地蒙蒙情绪稳定下来,小辫也已经扎好了,虽然这个过程用了快一个小时,但蒙妈觉得这时间花得值,一点儿没觉得浪费!

许多妈妈都能做到如蒙蒙妈星期日所表现的”一时或一日的坚持”,但要一直贯彻这坚持教育,可就是充满了挑战了,因为聪明的孩子会使各种招数来向妈妈的”懒决心”挑战。

不傻的蒙蒙当然也会如此,在扎小辫教育实施到第四天早上,蒙盟友开始软磨硬泡要妈妈帮她,但蒙蒙妈继续坚持不肯,因为她已意识到-

再好的教育法如果不能坚持下去,一切都将归于零。

虽然蒙蒙现在小辫扎得很不好看,但那也是她自己的成绩,谁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扎漂亮了,总有这个过程,不练习永远也扎不好。

蒙妈也在这个自我培训做懒妈的过程中,琢磨出一些懒妈语录-

手放懒些!给女儿更多自己的空间,更多自己实践的机会,更多自己做决定的时刻。

手放懒些!虽然急在心里,也得慢在嘴上、慢在手上,孩子总要自己慢慢成长,该受的苦该遇的坎都得自己去经历。

手放懒些!女儿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生,做妈妈的我代替不了。

手放懒些!这句话我会铭记在心,时时提醒自己。

想做个懒妈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只要管住手和嘴不快快提供服务、指导就成;不容易的是脑子可懒不得,得忙着去思考如何有智慧的运用方法,让你的懒不是成为孩子的坏榜样,而是还给他自我成长的机会。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