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10
心脏病的问题非常严重如果不尽快的进行治疗的话可能会给我们自身带来生命健康的危险,可以采用心脏搭桥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心脏搭桥手术并不是很完善还存在这一定的安全风险,为此很多人花费了高额的医药费用都没能得到很好的治愈效果,那么高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高原性心脏病预防
1.在进入高原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防治可能诱发高原性心脏病的因素,尤其要控制上呼吸道感染。
2.进入高原前3天可服用螺内酯20mg,3次/d或乙酰唑胺0.25g,3次/d,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3.进入高原的初期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必要时可卧床休息或吸氧。
2高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
3高原性心脏病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红细胞增多,一般多在0.6×1012/L 以上,血红蛋白常超过200g/L,血细胞比容多在0.60 以上。白细胞基本正常。
2.尿常规 可出现少量蛋白,红细胞也可见。
3.肝功能 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
4.动脉血氧饱和度 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因海拔高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如海拔在3658m 处测定正常人为90.27%,而成人患者为84.26%。
其他辅助检查:
1.X 线检查 高原性心脏病的X 线表现,主要为肺动脉段凸出,有的可呈动脉瘤样隆突,搏动增强,右肺下动脉干扩张,也有中心肺动脉扩张而外周分支突然变细,故呈截断现象或呈残根状改变。肺门影扩大,肺纹增多、增粗或呈网状。心脏扩大者占66.3%~95%,主要以右心为主,心尖上翘或圆凸,也有以右心为主的全心扩大,单纯左心增大者甚少。小儿常呈球形,搏动减弱。上腔静脉影多增宽。
2.心电图 主要特征为电轴右偏,极度顺钟向转动(V5R/S≤1),P 波高尖,呈肺型P 波,右室肥厚伴劳损及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仅少数病例显示双侧心室肥厚。少数病人有SⅠ、SⅡ、SⅢ图形,反映右室肥厚,电轴左偏者少见,少数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或左室占优势,心前区导联ST 段下移和T 波低平、双向及倒置。
3.超声心动图 主要为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受累的改变。肺动脉高压常用指标为肺动脉瓣a 波<2mm;B-C 斜率增大,有报道高原性心脏病组为(289.10±45.93)mm/s,而其对照组为(228.76±49.32)mm/s;RPEP(右室射血前期)延长及RPEI/RVET(右室射血时间)比值增加,这些指标较有意义,可支持高原性心脏病诊断。
4.心导管检查 测定肺动脉压力明显增高,且肺动脉压升高与患者年龄呈反比而与海拔高度及缺氧程度呈正比关系。因而年龄越小,居住海拔高度越高的小儿发病率较高。
4高原性心脏病如何鉴别诊断
1.先天性心脏病
高原地区先心病特别是动脉导管未闭的患病率很高,而且易与小儿高心病混淆。但动脉导管未闭的收缩期杂音粗糙而传导,X线检查多有肺门舞蹈。
2.肺心病
肺心病和高心病在某些方面极为相似。但前者有慢性咳嗽史,肺通气功能显着异常,而后者的肺功能基本正常。
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本病少见,病情进行性加重,脱离高原环境病情不缓解。
查看详情>>5高原性心脏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发病年龄较早,病情进展快,多数为右心衰表现,初起时夜啼不眠、烦躁不安、食欲不振、腹泻、咳嗽等,继而精神委靡、颜面苍白、呼吸困难,常有憋气、唇绀、消化道功能紊乱,可出现发作性晕厥,最终出现右心衰、肝大、尿少、水肿等。成人起病较缓慢,常发生于初入高原的过程中或到达高原后短期内发病,尤多见于突然从平原到高原者,常因呼吸道感染或体力活动后诱发,出现心悸、气促、咳嗽、呼吸困难、水肿等,左心衰症状较为明显,严重者因急性左心衰竭可突然死亡。体征:心脏可向一侧或两侧扩大,心前区闻及1/6~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可伴分裂,血压降低,两肺可有散在湿啰音,肝脏肿大等。慢性高原性心脏病多见于移居高原多年的成人,常合并有红细胞增多症和(或)高原性高血压。临床主要表现分两个阶段:
1.心功能代偿期
患者可以长期耐受,无任何自觉症状和体征,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出现心力衰竭,如过度疲劳、感染、精神紧张,或由高原转往更高的海拔地区,或由平原重返高原等等。多数病人心脏有轻度扩大,心尖部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肺部少许湿啰音,平时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头痛、胸闷、心悸、气促等。
2.心功能失代偿期
随着病程进展,心悸、气喘、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如伴红细胞增多症,发绀将更明显;继之出现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2/6~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个别病人还可出现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或伴分裂,两肺闻及干、湿啰音,肝脏增大,下肢水肿,杵状指发生较少,部分病人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血栓或栓塞。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