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36
现如今治疗肾病综合症方法有很多,比如患者可以采用激素治疗,大家熟知的糖皮质激素就能够治疗这种疾病,但患者必须要懂得正确的用法,千万不能自己盲目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有效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发病特点
专家指出:小儿肾病综合症的患病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发性肾病:与机能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单纯性肾病——常见类型,2~7 岁多见。除肾病症状外,不伴有镜检血尿或高血压,肾活检90%以上属微小病变型。
肾炎性肾病——7 岁以上儿童多见。除肾病症状外,伴有镜检血尿,或高血压,肾活检除微少病变外,有增殖性变型,膜性增殖型、硬化型。
(2)继发性肾病:继发于疟疾、蚊咬伤、红斑性狼疮、过敏性紫癜、金属或药物中毒等。
(3)先天性肾病:较少见,起于婴儿期。
2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适用于微小病变肾病的患者,疗程可分为短效、中效以及长效。糖皮质激素的短效药物有氢化泼尼松20毫克,时间为6小时~12小时;中效药物有泼尼松5毫克、泼尼松龙5毫克、甲泼尼松龙4毫克、氟羟泼尼松龙4毫克,时间为12小时~36小时;长效药物有地塞米松0.75毫克、倍他米松0.60毫克,时间为48小时~72小时。
由于糖皮质激素可经胃肠道迅速吸收,故片剂为最常用的剂型。首治剂量一般为泼尼松1mg/(kg×d),儿童1.5~2mg/(kg×d)。经治疗8周后,有效者应维持应用,然后逐渐减量,一般每1周~2周减原剂量的10%~20%,剂量越少递减的量越少,速度越慢。
二、减量治疗阶段: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8周后,不论治疗效果是否好均应减量(近年也有学者提出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12周才见疗效者,可供参考)。每1~2周减少原剂量的10%,成人通常每次减5mg。逐步将激素减至小剂量,即成人每日为0.5mg/kg,小儿每日为1mg/kg。然后按病人情况:①如果首始治疗阶段患者已获完全缓解,则应继续减量,缓慢进行,剂量越小时,则减量宜越慢,持续用药时间宜越长;②如果8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见好转,仍有大量尿蛋白甚或恶化,应迅速减量,乃至停用,改用中药治疗。③如首始治疗阶段后,只获得部分缓解(蛋白尿<3g/d或较原先减少一半以上,水肿等症状有所减轻,则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维持治疗8个月或更长时间,希望能达到完全缓解。若在小剂量维持治疗过程中完全缓解,则在缓解后按原量再服4周,然后按缓慢规则减至维持量。
三、维持治疗阶段:糖皮质激素用量为0.2mg/(kg·d)视病情变化再酌量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减量至停药。若是上述情况①,则维持4个月或更长时间,然后缓慢减量,直到停药;若是上述情况②,则仍以每周减5mg,乃至停药;若为上述情况③,则维持治疗1年左右,然后缓慢减量,直到停药。有些患者虽在首始治疗获得完全缓解,但在短期内(<6个月复发,甚或药量减至一定程度即复发(即激素依赖型),可重新使用激素治疗,也可以配合使用细胞毒药物治疗。在激素按上述常规减量至维持剂量持续治疗时,可持续服药12~18个月。
四、总之,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应强调:“首始量足,减量要慢,维持要长”。当然这些激素使用的方法是写给医生看的,病人自己切不可擅自决定激素治疗的疗程或剂量,即使反复使用激素治疗自己的疾病。同时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些患者自己擅自使用激素长时间治疗出现胃穿孔、甚至股骨头坏死的病例。
3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主要发病原因
1.临床分类
为目前国内的主要分型方法。
(1)单纯性肾病:即具有肾病综合征的四大临床特点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单纯性多见。
(2)肾炎性肾病:除具有典型症状外,还同时并有以下特点之一,包括高血压[学龄前小儿,血压高于16/10.7kPa(120/80mmHg),学龄童高于17.3/12kPa(130/90mmHg)];血尿(离心尿镜下检查红细胞高于10个/Hp);氮质血症(BUN>10.7mmol/L,>30mg/dl)及持续低补体血症。
(3)先天性肾病: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生后<2月)即发病,呈现上述典型症状,多有家族史,本病患儿出生体重低(多系早产儿),宫内窒息,胎粪污染羊水,臀位产及大胎盘均有助于本病之诊断,本病在芬兰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罕见,对激素无反应或反应不良,多在生后6月内死于感染,肾衰或其他并发症。
2.按临床惯例分类
(1)原发性或特发性:即原始病变发生在肾小球的疾病,按目前国内的临床分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球肾病都可在疾病过程中出现NS,在病理学上,微小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近年发现的脂蛋白肾小球病,胶原Ⅲ肾小球病,纤维性肾小球病及塌陷性肾小球病都以NS为主要表现,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也可发生NS。
(2)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即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NS,病因广泛而复杂,现简扼归纳如下:
①感染性疾患:许多感染均可引起NS,按其病原体分列如下:
A.病毒感染: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HIVⅠ型,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及腺病毒等感染,
B.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沙门菌属,麻风杆菌及梅毒螺旋体等感染,
C.原虫感染:如疟原虫(以三日疟为多见)及毒浆体原虫感染,
D.寄生虫感染:各型血吸虫[尤以曼森血吸虫],锥虫及丝虫等,
②多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小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皮肌炎,过敏性紫癜,疱疹皮炎,结节病及牛皮癣等,
③过敏原:如蛇咬伤,蜂螫,花粉,血清,疫苗,毒栎树,常春藤,D860,青霉胺及丙磺舒等,
④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淀粉样变性,脂蛋白肾病及黏液性水肿等,
⑤肾毒性物质:如汞,铋,金及三甲双酮等,
⑥肿瘤:如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结肠癌,肺癌,乳癌,胃癌及肾癌等,
⑦其他:如先兆子痫,肾动脉狭窄,肾静脉血栓形成,逆流性肾病,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慢性回肠炎,慢性心力衰竭及缩窄性心包炎等。
(3)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如Alport综合征,Fabry病,指甲-膑骨综合征,先天性(芬兰型)肾病综合征及镰状细胞病等。
4简单踮脚走走出强肾与瘦身
双足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轻松踮脚可以增强下肢血液循环,简单的方法令你既可以减肥瘦身又可以强健肾脏。
我国古代医生和养生保健者,早就认识到下肢血液循环的重要性,故发明了相应的保健操,现在仍为不少人操练的八段锦中,就有背后七颠百病消的踮脚运动。
方法是双足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别看方法简单,可健身效果不错。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 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排血量。所以,当你下棋、打牌、玩电脑或久立不动时,最好1小时左右做1次踮脚运动,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而且,踮脚运动还 可以活动四肢和头脑,消除长时间用脑集中及突然站立而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毛病。
男性踮脚小便可强肾
另外,解小便虽是小事,也不可掉以轻心。男性踮起脚尖小便,则可起到强肾的作用,因而能连带达到强精的效果。女性坐蹲的同时,把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 用力着地,踮一踮,抖一抖,也可起到补肾利尿的效果。倘若能在一天内做上五六次这样的踮脚尖运动,连续1~6个月,便能达到很好的强精又健身的作用。同 时。亦可缓解因长时间站立而导致的足跟痛。若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小便时踮脚亦有尿畅之感。
踮脚走路
还要说的是踮脚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行走百步。可以锻炼屈肌。从经络角度看,还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足跟走路就是把足尖翘起来,用足跟走 路,这样是练小腿前侧的伸肌,行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阳经。两者交替进行可以祛病强身。当然,对于老年人则应注意安全,以免站立不稳而摔倒。患有较严重的骨 质疏松症的人最好不做。
5肾病综合征预防与保健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出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特点:大量蛋白尿持续2周以上;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浮肿。
(一)临床表现:
1、单纯性肾炎: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特点为: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水肿,开始眼睑、面部水肿,随后波及全身,呈凹陷性,逐渐加重且 随体位变化,严重者出现胸水、腹水、阴囊水肿,腹部及大腿内侧皮肤可出现紫纹。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腹泻,少尿等。
2、肾炎性肾病:除单纯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外,可有肉眼血尿和扶持性镜下血尿,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补体下降,肾功能减退并出现氮质血症。
(二)治疗:
严重浮肿伴合并症者应卧床休息,低盐限蛋白饮食,(这时若高蛋白饮食,则尿蛋白增多,肾小球高滤过,加速肾小球硬化)尿蛋白转阴后,可适当增加优质蛋 白;长期血脂升高者,应低脂饮食。不常规给口服利尿剂是因为肾病未缓解时,利尿越多,蛋白丢失越多,而且易造成电解质紊乱。高度浮肿时以速尿利尿,而且血 浆蛋白明显降低时可静脉输入白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纱A、D、C,钙及微量元素。适当应用抗凝治疗,如潘生丁等。
(三)预防与保健: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积极预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其他系统感染。一旦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