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内科

血红蛋白高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6

血红蛋白属于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血液疾病,一般来讲,正常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保持在150g/L左右,如果超出了这个数值,则说明患上了血红蛋白偏高症,专家表示,这种血液疾病危害很大,下面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血红蛋白偏高会造成的危害。

1准妈孕期需查血红蛋白

准妈孕期需查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对人体非常重要,红细胞输送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主要就是通过它实现的。

它由铁和蛋白结合而成,是红细胞重要组成部分。孕期血容量约增加50%,其中红细胞约增加30%,血液相对稀释,称之为“生理性贫血”,即以血红蛋白低于100克/升以下为准。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为贫血,则我国孕妇半数以上有贫血现象,这是值得重视的。

膳食中血红蛋白含量很低。铁来源于膳食和每日正常破坏的红细胞,孕期母、胎对铁的需要增加,供应不足会引起贫血。贫血的孕妇红细胞数目少,携带氧能力低,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缺氧。为了多输送氧来满足母、胎的需要,只能靠加快呼吸、心跳次数来补偿严重贫血。时可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无力、浮肿,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缺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分娩时对出血的耐受力减低,即使出血不多也能引起出血性休克,产后阴道、腹部伤口愈合慢,容易有产褥感染。

产前检查应每1~2个月复查一次血红蛋白。妊娠后半期除了要从膳食中摄取蛋白和铁,还需要补充铁剂,以防贫血,对贫血孕妇要积极治疗。

2血红蛋白高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专家提醒,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血红蛋白偏高,对身体都存在着伤害,如果在肝功能检查中出现血红蛋白偏高应及时去正规肝病医院进行更加详尽的检查,查找病因,并对症治疗。

总结:看来血红蛋白的危害十分严重,所以希望已经发现自己血红蛋白含量偏高的朋友要及时到医院治疗,此外,由于该疾病的发病与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希望大家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控制,这样才能避免发生血红蛋白偏高的情况。

3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血红蛋白水平的问题,但是却有很多人不知道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当血红蛋白偏高或者偏低,往往说明病情出现变化,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诊断,规范治疗。那么,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呢?

肝病专家指出,临床上血红蛋白能从肺携带氧经由动脉血运送给组织,又能携带组织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经静脉血送到肺再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都有红细胞衰亡,也会有新的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总是保持一个动态平衡。

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不同的年龄段,人体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也不一样。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儿童:110~160g/L。当某些生理性原因或是机体某些组织受到损伤,就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偏高或偏低。

血红蛋白不正常怎么办

一、病理性原因导致的血红蛋白偏高常见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等导致的血红蛋白升高。

二、生理性原因导致的血红蛋白的值偏高或偏低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在短时间内自动恢复。

血红蛋白偏低主要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引进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以及急性失铁老大中是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当血红蛋白不正常时,应提高警惕,因为只要患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就可能发生变异,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出现问题,看似与肝脏疾病无关,其实是疾病引起的并发症。目前最好的乙肝治疗方法就是对症用药,也就是在治疗之前一定要进行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此检测能够知道病毒是否变异耐药、是否传染、是否需要治疗,患者对哪种药物有效,对哪种药物无效等,从而有效地获得康复。

无论是血红蛋白偏高或偏低,只要是疾病引起的,都需要的进行治疗,以免病情继续恶化加重。当然,乙肝治疗离不开正规专业的大医院,只有这些医院才拥有一流的检测技术和专家队伍。

4血红蛋白浓度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5血红蛋白异常结果如何分析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孕妇纤维蛋白原偏高的临床意义
下一组:如何挑选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