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内科

血小板正常范围值是多少

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8

血小板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是特别有意义的,所以对于很多人现在就特别重视自己的血小板到健康,因此很多人为了能保障自己的血小板健康,想全面了解一下血小板正常范围值是多少?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下面内容就给很多的人做了具体介绍,你可以充分了解一下。

1血小板低有什么后果呢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血小板破坏过多和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而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有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血小板破坏过多则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血小板过低的一般症状是皮下及黏膜部位如鼻、口腔牙齿容易流血,而关节内出血 会导致关节肿胀。

2、血小板减少对人们的危害表现在很多方面,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有出血症状的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关节痛、皮肤瘙痒与潮红等。

3、血小板过低的情况 可通过验血验出,若病人在短时间内病情恶化致死,有可能是血癌所致。若及时发现 ,及时对症进行治疗,病况或不至於恶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常伴有皮肤粘膜出血,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血小板低有什么后果?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相信现在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和认识到血小板低对于人们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只有及时的去正规医院接受医治,这样患者朋友才能尽早的控制住病情,减轻病痛。

2血小板正常范围值是多少

血小板正常值范围多少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正常值范围是(150 一450 ) x 109 / L 。

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纲有纺锤细胞起凝血作用,鱼纲开始有特定的血栓细胞。两栖、爬行和鸟纲动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细胞,血栓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梭形成椭圆形细胞,功能与血小板相似。无脊椎动物没有专一的血栓细胞。

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到7一8微米不等,且个体差异很大(5~12立方微米)。血小板因能运动和变形,故用一般方法观察时表现为多形态。血小板结构复杂,简言之,由外向内为3层结构,即由外膜、单元膜及膜下微丝结构组成的外围为第1层;第2层为凝胶层,电镜下见到与周围平行的微丝及微管构造;第3层为微器官层,有线粒体、致密小体、残核等结构。

血小板正常范围值是多少,以上的内容就给很多的人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你也了解了血小板正常范围值,在充分了解后,为了能保障自己的血小板能始终保持正常,平时在饮食方面,在其他方面都要做得很到位,这样才能保障自己血小板始终都保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

3血小板与血小板减少

人体血液里有一种称为“血小板”的成分,形如圆盘状小体。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的,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

当人体受到外伤而碰破血管时就要出血,血小板随着血液流出。这时由于破损了的创面组织上的胶原纤维暴露出来,与血小板接触,在1至2秒钟内即可粘附在伤口表面上,随即发生凝集、形成一种白色血栓。这种血栓能初步堵塞血管上的伤口,使出血暂时停止。同时血小板又释放出凝血因子,形成血块而堵住伤口,由此可见,血小板具有帮助止血的功能。

当血小板减少时,特别是少于每立方毫米5万以下时皮肤和粘膜就容易自动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皮肤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多见于四肢,以下肢最常见,称为“紫癜”。医学上把这种病叫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可以因为缺乏某些生成血小板的成分而使血小板产生不足;也可因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化学损伤、放射线或某些药物(如抗菌素、磺胺类)破坏了大量的血小板;使用一些化学物质如苯和某些染发剂,也可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各种血细胞均有减少。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首选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控制出血。作用于血小板的药物如利血生、肌苷、氨肽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核苷酸等,可促进血小板生成。用于皮肤粘膜出血的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等,可达到止血目的。也可行脾切除术,还可向体内输入血小板,具体治疗方法要由医生根据情况决定。当前使用中药如小蓟、茅根、生地等治疗此病,对于缓解出血,提高血小板数量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最重要的。如,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抗菌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和某些止痛药如消炎痛、保泰松、阿斯匹林等。防止某些化学毒品或有害因子的影响,防止或减少电解辐射,预防各种感染,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这些都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预防血小板减少有所帮助。

4抗血小板药物

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除了主要参与止血功能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作用,如血小板可以贮存和分泌血管活性胺类,吞噬异性颗粒、病毒及细菌等,还可能参与炎症反应及血管通透性或张力的改变、免疫过程,同癌症的扩散也有关系。

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在动脉硬化的发病、血栓(尤其是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因而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目前多限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如缺血性心脏病及血栓性疾病等。

正常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并不粘附在血管内皮上,而当血管壁损伤时,则血小板与内皮破损(如风湿性心脏病的瓣膜、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等)所暴露的胶原纤维等接触,可导致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

血小板粘附在异常或损伤的内皮表面后,血小板互相聚集(第一相聚集),并释放出二磷酸腺苷(adp),它使更多的血小板发生更致密的聚集(第二相聚集),形成牢固而不能解聚的团块(血栓)。由此可见,在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聚集是起始步骤或触发步骤,进而纤维蛋白形成稳固的血栓,因此,抗血小板聚集药在防治动脉血栓疾病上就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除adp外,血小板还能释放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组胺等物质,它们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能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的药物对防止血栓形成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是有益的。

最近的研究指出,血小板的聚集及释放过程可受前列腺素(pg)的调节。血小板内含有大量pg的前体花生四烯酸(aa)。许多刺激物包括胶原、adp、凝血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可激活血小板的磷脂酶而使aa游离出来,然后,aa在pg合成酶(环氧酶)的作用下生成许多不稳定的pg内过氧化物,其中与血小板功能关系密切的是pgg2和pgh2,二者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不大,而其代谢产物血栓素a2(txa2,即在txa2合成酶的作用下由pgg和pgh2所生成)具有强烈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另外,近年来也发现在血管内皮细胞含有丰富的前列环素合成酶,它能使pgg2和pgh2转变为前列环素(pgi2),它是一种强有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而且还能解除已形成的血小板聚集。

综上所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和血小板聚集及抗聚集的关系为;当血小板与胶原或凝血酶等接触后,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txa2,诱发血小板聚集;另一方面,粘附在血管壁上的血小板释放出来的pgg2和pgh2,通过pgi2合成酶被转变成pgi2,以限制或抵消txa2的作用,由此可见人体内血小板聚集功能可能由txa2和pgi2之间的平衡来调节。

此外,除了对血小板聚集有调节作用外,txa2和pgi2对血管也有调节作用,前者使之收缩,后者使之舒张。

因此,药物尚可通过对前列腺素的代谢,如抑制txa2合成酶或使pgi2合成酶活性增加来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其抑制pg合成酶有关,在大剂量时因其专一性不强,故txa2及pgi2均可减少,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尚不够理想;但在小剂量时则有一定的选择性。

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类新型的药物,目前正在发展中,现仅就常用的几种抗血小板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简介如下。

5血小板分布异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人体全身的血小板除分布在外周血中外,还有部分滞留在脾、肝等脏器内。如果某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大量被扣留在脾、肝等脏器内,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血小板分布异常。

引起这种分布异常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种:

脾肿大

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均能导致全血细胞的减少。而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脾亢性”血小板减少症,一般程度较轻。正常情况下体内1/3以上的血小板阻留在脾池内。

凡脾肿大的患者脾池内的血小板数明显增多。然而仅由脾肿大本身致使血小板减少至(40~50)×109/L以下者极为少见。加之血小板功能及其寿命仍正常,故很少有血小板减少相关出血表现。但在恶性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在脾池内血小板增多的同时,伴有与自身抗体相关的血小板寿命缩短,故此种病例脾切除可获效。相较而言,进展期的肝病患者常伴充血性脾肿大,但无血小板寿命缩短,故脾切除无效。

低温

在动物实验及人体低温诱导过程中,常能出现一过性、甚至很显着的血小板减少症,后者往往是外科低温复温过程中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

观察研究表明,体温低于25℃时就能诱使人体出现血小板计数降低。并且引用核医学手段标记血小板,发现复温后,几乎全部的标记血小板均折回血循环。这证明低温致使的血小板减少并非永久破坏,而是暂时阻留。多数被扣留在脾、肝两脏,少数也可被扣留于其他部位。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甘油的副作用有哪些
下一组:呼吸道出血有哪些食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