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10
正常月经周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物钟的现象,而且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以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这很容易会让女性生殖生理以及生殖内分泌功能,严格地遵循生物节律,任何干扰月经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月经失调和异常子宫出血,那么破坏性血小板减少应该要怎么办?下面告诉大家。
1孕妇血小板低注意事项
1、孕妇要避免外伤和感染,这二者会增加血小板的消耗。
2、孕妇禁止使用损害血小板的药物和检查,如不要服用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和进行X线检查。
3、孕妇要在预产期前1周住院,为分娩做准备,以减少分娩时的危险。
4、向医生陈述病史,在产前2周口服泼尼松,以提高血小板数量,阻断胎儿体内出血倾向,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
5、孕妇分娩后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让医生对母婴双方的病情进行观察和治疗。
6、避免母乳喂养婴儿,以免母体的抗血小板抗体和药物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伤害婴儿。
7、产后要避孕,不宜生第二胎,也不要用避孕环。
2小孩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小儿出生时多一般都正常,然而只有在出生后数小时或24小时左右,这个时间段就会出现广泛性出血点、瘀斑,也可能会发生呕血、鼻出血、便血、脐渗血等,严重的话也会发生颅内出血,血液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母有血小板减少症或用药,会使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出血,免疫、感染等因素也可使血小板减少而发病。
怀孕期的母亲用药不当、感染等都是导致小儿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的原因。由于用药不当而发病的患者,病情一般会在一周后好转;由于感染而发病的患者需要在控制感染后再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重症患者需要采取换血或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小儿血小板减少发生后不但会对小儿患者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加重家长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们需要针对小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还有就是由孕母用药引起的,一般在一周后就会逐渐的好转而恢复,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需要对重症患儿需输新鲜血及换血;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需要控制感染后才可以进行治疗。
3破坏性血小板减少应该要怎么办
一、全身性因素 包括不良精神创伤、应激、营养不良、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如缺铁、贫血、再障性贫血、血液病和出血病、糖尿病、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
二、HPO轴功能失调 包括生殖激素释放节律紊乱、反馈功能失调、排卵和黄体功能障碍。
三、子宫和子宫内膜因素 包括螺旋小动脉、微循环血管床结构和功能异常,内膜甾体受体和溶酶体功能障碍,局部凝血机制异常,和前列腺素TXA2、PGI2分泌失调。
四、医源性因素 包括甾体类避孕药、宫内节育器干扰正常HPOU轴功能。某些全身疾病的药物(尤以精神、神经系)可经神经内分泌机转影响正常月经功能。
五、性激素分泌失调 无排卵功血时,单一而长期雌激素刺激使子宫内膜渐进性增生、增殖至高度腺囊型、腺瘤型增生过长,甚至进展成为子宫内膜癌。由于缺乏孕酮对抗和腺体分泌化,子宫内膜肥厚、腺体增多、腺腔扩大、腺上皮异常增生。内膜血运增多,螺旋小动脉迂曲缠绕。而雌激素引起的酸性粘多糖(AMPS)聚合和凝胶作用,使间质内血管通透性降低,影响物质交换,造成局部内膜组织缺血、坏死脱落而引起出血,而AMPS的凝聚作用,同时也妨碍了子宫内膜脱卸,使内膜呈非同步性剥脱,造成内膜长期不规则性出血。
有排卵功血时,黄体或为过早退化致黄体期过短、月经频发;或为萎缩不全、孕酮持续分泌致黄体期(经前)出血、经期延长、淋漓不止,或为两者兼而有之。机理是雌—孕激素分泌不足,尤孕酮分泌不足,以使子宫内膜完全分泌化,腺体、间质和血管发育不成熟,且由于雌—孕激素非同步性撤退,而造成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和异常出血。
血小板生成很容易就会引起微血管收缩和血小板凝聚,血小板是维持正常子宫内膜出血和止血的一个重要关键因素,而且作用主要是因为受到性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他们都能够很好的调节神经活动,但是也会受到子宫肌的收缩活动影响。
4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
血小板计数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 - 正常值
(100~280)×109/L;
男性 (108~273)×109/L;
女性 (148~257)×109/L;
平均值 19×109/L。
5血小板高者注意事项
1、饮食上不要吃葱、蒜、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羊肉、狗肉、鸡鸭肉等热性食物。
2、饮食应多吃含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类、乳类、白菜、萝卜、西红柿、马铃薯等。
3、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
4、定期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及早发现病症,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