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9
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捏脊,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
1怎么按摩刺激脑垂体啊?
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搓脊柱,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按压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除了这些方法,想要长高的话,平时还要注意睡眠,这样能够让大脑和全身有足够的休息,注意运动,多参加一些能够拉伸骨骼的运动也是很好的,比较推荐的是游泳和打篮球,跳远跳高也是很好的,多吃一些能够补钙的食物,也能够有帮助作用。
2垂体的结构组成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它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并释放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1] [2] [3] [4-5]
垂体由外胚叶原始口腔顶部向上突起的颅颊囊与第三脑室底部间脑向下发展的漏斗小泡两者结合而成。颅颊囊下端形成垂体管(颅咽管),后由于露骨闭合,使得颅咽管与口腔顶部隔开。颅颊囊前壁发育成垂体垂体前叶远侧部及结节部,后壁形成中间部。而漏斗小泡发育成垂体后叶、漏斗柄、正中隆起。因此,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组织学来源是不同的,其功能各自分工也不同。被称为人体“内分泌腺之首”。[4-6]
垂体悬垂于脑的底面,通过漏斗柄与下丘脑相连。垂体很小,重量不到1g。女性的垂体较男性稍大。垂体大致可以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现将垂体的构成部分列表如下:
腺垂体中的前部占腺垂体的绝大部分,在内分泌功能方面也起主要作用。其中的腺上皮细胞根据对染料的反应不同,可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和嫌色性三类腺细胞。用近代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方法,结合电镜观察证明腺垂体由六种腺细胞组成。嗜酸性细胞占腺垂体总数的35%左右,再分为分泌生长素和催乳素的细胞。嗜碱性细胞约占总数的15%,再分为分泌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GTH)的细胞。嫌色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前部腺细胞总数的50%,这种细胞不分泌激素,但可逐渐出现颗粒而变为嗜酸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后即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结节部仅占腺垂体的一小部分。这部分血管丰富,功能不详。中间部是位于腺垂体前部和神经垂体的神经部之间的薄层组织,它能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3垂体的分类
垂体是体内最重要、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垂体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交叉前沟后方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下丘脑。根据其发生和结构特点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包括垂体前叶和中间部,是腺组织,具有制造贮存和分泌多种多肽激素的功能,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性的功能等均有调节作用,并能影响其他分泌腺的活动。神经垂体包括垂体的后叶和漏斗部或神经柄,它是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的轴突部分,下丘脑神经细胞所产生的下丘脑-神经垂体激素便贮存于此,后叶分泌催产素和加压素有升高血压、刺激子宫收缩和抗利尿作用。
4脑垂体的分泌功能
脑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种,它们分别为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 神经垂体本身不会制造激素,而是起一个仓库的作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制造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通过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神经纤维被送到神经垂体贮存起来,当身体需要时就释放到血液中。
脑垂体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 泌乳素:促进乳房发育成熟和乳汁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刺激甲状腺增生,细胞增大,数量增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增生; 卵泡刺激素:促进男子睾丸产生精子,女子卵巢生产卵子;黄体生成素:促进男子睾丸制造睾丸酮,女子卵巢制造雌激素、孕激素,帮助排卵;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控制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合成;抗利尿激素:管理肾脏排尿量多少,升高血压;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分娩。
5脑垂体的研究进展
1、研究发现人类脑垂体会自动分泌"死亡激素"
06年12月相关资料显示,生物学家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被称为“死亡激素”的物质有关。“死亡激素”影响人的生命正常生活,从而使人走向死亡。 生物学家将对以下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死亡激素”是脑垂体什么细胞产生的?通过什么渠道发挥它的作用?它的分子结构又是如何?有哪些因素可以使“死亡激素”减少,甚至停止分泌?这些问题解决后,人类就可以采用药物、手术等多种现代医疗技术来破坏“死亡激素”的产生,或延缓它的出现,从而使人的寿命得以延长。
2、日本研究发现过度疲劳损坏脑垂体
据08年2月相关文献显示,日本研究人员经过老鼠实验确认,极度疲劳会导致位于大脑中心部位的脑垂体细胞逐渐死亡。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大脑中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分泌能力下降,脑垂体的死亡细胞增加。
3、实验鼠脑垂体中发现成体干细胞
美国科学家在2008年2月《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实验鼠的脑垂体中首次发现了成体干细胞。科学家因此推断,成年老鼠的脑垂体中有两种看似一样、实则不同的激素分泌细胞,一种直接来自胚胎发育时期,另一种是出生以后才出现的,这可以使它们以不同的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生长条件。
4、芬兰科学家研究发现诱发垂体腺瘤的基因
2006年5月国际权威杂志《科学》中文献显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低外显率的基因缺失会导致颅内肿瘤,也就是垂体腺瘤。尤其是个体携带缺失基因时会容易感染分泌生长激素的肿瘤,而生长激素过量会导致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研究人员使用DNA芯片技术对这些基因缺失进行鉴别,进而了解相关的遗传方式,如对一个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遗传缺陷基因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