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内科

糖尿病的诊治存在四低

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8

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病例总数居世界第二位。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潘长玉教授指出,国内在对糖尿病的诊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为四低:下面一起来看看到底是哪四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糖尿病是否遗传

糖尿病能否遗传,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可以肯定地回答: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多年来经过对糖尿病的调查研究,父母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发病率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有所增高。单卵孪生子女均患糖尿病者,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这说明不仅幼年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成年后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也有密切关系。但是,糖尿病病人也并非都能找到明显的遗传现象,父母双亲均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的发病率也并非100%。这说明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但不一定都发生糖尿病。至于是否发病,还得看后天发病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丰盛、感染等)是否具备,是否足以引发糖尿病。遗传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外在环境因素常常作为诱因,只有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病因素二者兼有,相互作用,才会发生糖尿病。

因此,家族中有糖尿病病人时,其子女就应该注意节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防止肥胖,尽可能避免这些后天发病因素的伤害,以达到防止或延缓发病的目的。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也应该注意控制体重的增长,以防引发糖尿病。

2糖尿病的诊治存在四低

1、糖尿病检出率低,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以致其中一些患者直到发生严重心脑血管异常,才查出有糖尿病。据对4000多患者进行调查,很少有人知道应定期检查血糖。

2、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低。一些患者虽然在体检中查出尿糖或血糖不正常,但却不清楚其危害性,不去定期看病。

3、接受治疗率低。一些人明知自己有糖尿病,却不重视,不积极治疗。

4、治疗达标率低。由于治疗措施不利,很多患者虽经治疗却达不到血糖和其他危险因素控制指标,导致各种并发症。

潘长玉教授认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另一方面需要向公众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3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和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两种紊乱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使机体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失去调控。目前对于糖尿病发病的营养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

1.能量: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美国国家糖尿病学会报告,轻、中、重度肥胖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5倍和10倍。肥胖者多有内分泌代谢紊乱,如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脂肪、肌肉以及肝细胞内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游离脂肪酸减少,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肥胖和糖尿病之间关系的基础。一般随着体重的下降,葡萄糖耐量可以得到改善,并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轻。

2.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主要代谢标志是高血糖,并可引起全身性的代谢紊乱。当一次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时,血清葡萄糖浓度迅速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平衡。多余的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储存或转化为脂肪储存。持续性摄入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使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则对胰岛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胰腺因过度刺激而出现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最终出现糖尿病。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不同,其餐后血糖升高的快慢及幅度也不同,其影响程度可用血糖指数(gi)来衡量。一般情况下,低gi的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反应小,可有效控制餐后胰岛素和血糖异常,有利于血糖浓度保持稳定。

4得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得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1、流行发病:糖尿病是目前发病人数第三位的慢性病。

2、病因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发病。

3、病程缠绵。

4、全身罹难: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损害部位:眼、肾、神经、心脏、脑血管、足及下肢血管。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凝状态的综合治疗是预防慢性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5、异质多变:糖尿病的发病诱因、起病年龄、高血糖程度、临床表现、药物反应和预后等均有很大差异,并须强调个体化治疗,病人之间不要攀比具体的治疗措施。

6、可干预性:通过长期合理控制体重、血糖、血脂和血压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总体预后。

7、预后迥异:预后差别很大。影响预后的因素有不可更改因素(如年龄、病程、遗传等)和可更改因素(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糖尿病知识、治疗合理性),应积极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努力改善预后。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什么

1、病情轻,进展慢,比较稳定

老年人糖尿病往往症状较轻,也可仅有慢性并发症或伴随症的临床表现,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痛风、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白内障、眼底病变等。当其发生脑血管意外,或因外科手术,或因伴发严重感染时,才发现糖尿病。因此,对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2、心血管并发症常较严重,为主要死因

由于糖尿病病人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大血管、微血管、心肌都常常累及,且往往在糖尿病的无症状期即可发生。病人可有休息时心动过速,平卧时心率每分钟大于90~120次,体位性低血压,亦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3、容易合并感染

老年期是人一生中的多事之秋,机体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再加以机体内部的糖化使自身免疫力下降,肺通气量和身体血流量都下降,这些都使身体素质降低。抵抗力降低以后,很容易并发呼吸系、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感染重者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4、容易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主要诱因为严重感染、手术、脑血管意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伴严重呕吐、腹泻,或在患其它疾病时,因补液给予大量葡萄糖液或进食甜饮料较多,血糖明显升高,超过33毫摩/升,高者可达138毫摩/升,血钠常大于145毫摩/升,血浆渗透压大于330毫渗压/升,病人表现有严重失水,反应迟钝,嗜睡或烦躁不安、神志模糊、定向力丧失、昏迷,亦可有四肢肌肉抽动、扑击样震颤、局灶性癫痫大发作、偏盲、偏瘫等。如未能及早诊断,积极抢救,病死率可达50%左右。

5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

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

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

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

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3个月孩子的语言发育
下一组:老年人低血糖吃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