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儿科 查看: 7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现他们有说谎的情况。部分家长甚至会采取恐吓和暴力的方式,来阻止孩子说谎。因为孩子说谎让家长们非常的苦恼,家长都认为,如果孩子小时候说谎,那么长大之后也很可能会养成爱说谎的习惯。那么父母怎么能更好的了解孩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说谎
1、他们说谎有时是由于不让他们说真话
有些家长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一个孩子打破了一个花瓶,妈妈回家后,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可妈妈一听珍爱的花瓶被打破了,很恼火,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通。从此,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为了逃避惩罚,就采取说谎来保护自己。想让孩子避免说谎,父母不但要听得进孩子令人高兴的真心话,也听得进令人伤心的真心话。
2、被家长哄骗之后心态发生改变
孩子的感情体验无论是积极的、消极的,或是矛盾的,都不应该鼓励他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说,而应该按照孩子自己的体验去说。例如,孩子生病时,不想服药,家长骗他说药不苦;不想打针,家长骗他说打针不痛。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什么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说谎的方法欺骗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实现自己的意愿。
2父母怎么能更好的了解孩子
怎么能更懂我的孩子?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我的成长时代那样迥然不同,我怎么和他们沟通?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有很多方法可以和他们沟通。随着孩子的生活范围扩大,包括学校、运动团队和其他额外的课程活动的增加,你对他们的生活控制会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他们会更独立,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是他们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是,对父母来说,这个阶段是项挑战。父母会觉得,突然间,自己对孩子失去了影响力,甚至最小的事,孩子都可能反叛。
处理这个问题,最好的(不一定最容易)方法,是承认孩子需要独立。毕竟,你处在他们的位置上,难道你 不想自由一些?经常和他们聊聊,但是一定要给他们需要的空间。
让他们知道,如果需要你,或者需要一个肩膀哭泣,你会在他们身边。通过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独立,你就给了他们一个自己学会成长、了解世界的机会,同时,你也向孩子表明,你信任他们。
不要把孩子的这段发展时期当作挑战,应该积极看待,过了这一时期,你会发现一切很好。所以,你要相信孩子同样会没事。关键在于,如何在这段时间巩固和孩子的关系,经常问问自己,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3别小瞧和孩子互动
1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2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3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4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5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
4关心孩子更要理解
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如何,家长们“入侵”朋友圈都是发自于爱,他们想要了解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过,初衷感人并不代表方法正确,太沉重的爱就会变成负担。我身边恰好有一位同事被儿子拉黑了,孩子说的话很发人深省:“我不需要你了解我,只需要你理解我。”
其实,大多数“95后”的父母都犯了一个错误,朋友圈并不是了解一个人真实生活状态的可行途径,而要想从了解到理解,有些父母首先就要摆脱朋友圈依赖症。
围绕着朋友圈产生的家庭冲突,根源都在于信息的不对称。
首先要考虑到,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发朋友圈?又会发送什么内容?俗话说“人咬狗才是新闻”,大部分人发朋友圈也是如此,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有什么好发的,只有遇上特别的事或在特别的情绪下,才会有分享的欲望。
例如连续赶工后放松放纵一下,偶尔和同学室友拌两句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小碎片,一闪而过。
但由于父母没有更多渠道了解孩子,难免会断章取义,将这些小小碎片放大解读,认为日常生活即是如此。所以,想靠朋友圈了解一个人,基本上不靠谱。
其次,信息不对称还在于代际差异。即使把朋友圈算做一个沟通渠道,可孩子们发的很多网络化、二次元、亚文化的内容,是父母们不懂也不怎么能接受的。以前,相差20年是一代,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爆炸式发展,这个代际划分被缩减到10年、5年,所以才有了“95后”的叫法。
5越了解孩子智力越突显
研究报告的作者、达勒姆大学教授伊丽莎白·梅因斯博士说:“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对孩子两岁时的发育十分重要。”在婴儿发育是否完全方面,母亲是否有工作此时就无关紧要了。梅因斯博士说:“一位有权有势、但不理解孩子想法的母亲与一位不了解孩子内心感受的全职母亲对孩子发育的影响没什么不同。”她说,大家清楚,婴儿的家庭背景会影响其发展,但这不是“预见他们今后语言和游戏技能的最佳途径。”
这份报告是梅因斯博士在对200多名妇女及其孩子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涉及这项研究的半数妇女在16岁以后就再未受过教育,她们要么没有工作,要么从事非技术性或半技术性工作。研究发现,给予孩子发育最佳指导的不是母亲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而是母亲对孩子的需要和情绪的理解程度。善于“阅读”孩子情绪的母亲被描述成更有“头脑”的母亲。梅因斯博士主要针对8个月、14个月和24个月大的婴儿进行研究,研究手段包括录制母亲和孩子玩耍的录像。
如果一位母亲看上去能够正确“阅读”孩子,比如清楚婴儿默默摆弄玩具是否满意,这时,这位母亲就是称职的。相反,一些母亲似乎老是错解婴儿的意思,比如,当婴儿表现出不安、疲倦和无聊的迹象时,她们却并不清楚原因。当婴儿两岁大时,出生自家庭不富裕的婴儿在语言和游戏的测试中得分不高,而在测试中得分最低的婴儿中,有10%的母亲更有可能处于社会和工作的最底层。
但研究人员也表示,这些联系并不是特别紧密。母亲从家庭和朋友那里得到多少支持以及她是否患有抑郁症,这些因素对孩子的语言和游戏能力影响不大。但是,研究发现“更有头脑”的母亲与孩子两岁时语言和游戏能力的发育确实存在联系。那些母亲能够“阅读”他们内心感受的婴儿,在这两个方面的得分会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