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皮肤性病科

口蹄疫传播途径有哪些

时间:2023-05-23 分类: 皮肤性病科 查看: 8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易感的是牛类,猪也易感,羊、山羊、骆驼,象等均有发病报告,人亦可感染。那么口蹄疫传播途径有哪些?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口蹄疫的症状

各种动物感染本病的潜伏期不完全一样。牛的潜伏期为2~4天,最长达1周;猪的潜伏期为1~2天;羊的潜伏期为7天左右。

1.潜伏期:人的潜伏期为2~6天,人体发病过程和易感动物十分相似,表现为体温升高,口腔发热、口干、口腔黏膜潮红,出现水疱。手足部位的皮肤亦出现水疱。

2.前驱期:病状不明显,常表现为全身不适、疲乏、伴有口腔、舌咽局部充血和颈淋巴结肿大。常为轻微头痛、不适及发热。

3.发疹期:病毒侵入处出现原发疱疹,体温可达39℃伴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少数可至低血压、心肌炎等。在指端皮褶和指掌面有蜇刺感和烧灼感,发生水疱的先兆为指掌部。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发生水疱,口腔内形成的水疱则凸出而饱满,周围有充血区,初发时水疱液澄清而呈微黄色,原发性水疱消退后5天内还会出现继发性水疱。足部、掌跖部,因皮肤较厚,发生的水疱平坦。口腔水疱影响饮食吞咽。

4.恢复期:高热数天后进入此期多数患者如能及时对症治疗,常可在2周内完全康复,无后遗症,婴幼儿和体弱儿童和老年患者,可有严重的呕吐、腹泻、心肌炎、循环紊乱和继发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招致严重的后果。

2口蹄疫传播途径有哪些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口唇和蹄部等部位发生水疱及其溃斑为主要特征的偶蹄动物(猪、牛、羊、鹿、骆驼等)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为“鹅口疮”、“口疮”、“蹄癀”、“脱靴症”。蒙古族牧民称其为“雪里河”,维吾尔族牧民称其为“阿克塞勒”,藏族牧民称其为“卡查”。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如易感动物与被感染动物及其排泄物直接接触;间接传播,主要通过带毒媒介物和器械传播。

气源传播,口蹄疫病毒可以随发病动物呼出的气体传播。水源传播,如污染的饮水、水源等。口蹄疫病毒还可经乳汁传播。

3口蹄疫的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大多正常。

2.血清学试验:ELISA是目前检测FMDV感染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与补结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血凝抑制,免疫扩散沉淀试验相比较,具有灵敏,快速,价廉等优点。

3.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其他如核酸杂交,DNA重组技术,核酸序列分析,核苷酸指纹分析等,对该病有诊断和科研价值

4口蹄疫的饮食

食用清淡性凉利湿之物,慎用辛辣、油腻之品。谷类大多甘平或偏凉,一般均可食用;其中,薏苡仁清热利湿,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毒,煮粥或煮汤饮用均可,攻邪而不伤正,补益而不恋邪。鱼虾性发,均不宜食用。

蔬菜水果除韭、葱、辣椒等性热之品外,一般均可食用;其中,马齿觅、芹菜、慈姑、鲜藕等尤长于清热解毒凉血。热重伤津者,宜选用西瓜、梨、丝瓜、冬瓜、番茄等,或生食或挤汁,或煮汤代茶饮。

查看详情>>

5口蹄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降温、给予营养制剂,口腔局部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糜烂面可涂1%~2%明矾或碘酊甘油(碘7g、碘化钾5g、乙醇100ml、溶合后加入甘油10ml)或口腔局部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漱口。

手、足患部涂以各种抗生素软膏如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治疗水疱烂斑效果较好,可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查看详情>>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腋下有硬块不痛不痒可能是皮脂腺囊肿吗
下一组:身上长痱子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