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皮肤性病科 查看: 9
天气一冷,那么人们就需要格外注重防寒保暖工作了,因为我们都知道感冒着凉的话,对健康自然也不利,而且有很多人天气一冷的话容易长冻疮,这是非常折磨人的一件事情,可是到底有什么样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的去手冻疮?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冻疮的预防措施
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和耐寒能力。在寒冷潮湿环境工作和生活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局部干燥。
手足暴露受冻后,不宜立即火烘和热水浸泡。鞋袜不宜太紧太窄,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夏季可用蒜泥(大蒜捣烂如泥)晒热后,经常涂擦患冻疮的部位,可以预防复发。这属于“冬病夏治”的方法。
2怎样去除冻疮呢
1、温差水泡法:取一盆15度的水和一盆45度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每天三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2、生姜切片,磨擦常患冻疮处,每日1-2次,连擦1周。
3、夏天时,取芝麻叶在生过冻疮的皮肤上反复搓擦20分钟,并将叶汁留在皮肤上1小时左右,然后用水洗净,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4、将新鲜鸡蛋煮熟,取蛋黄放在铁勺上榨出油,去渣后冷却备用。冻疮溃烂处,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敷上鸡蛋黄油,外用纱布包扎,三五天即愈。鸡蛋黄油也适用于治疗湿疹、慢性皮肤溃疡、烫伤等。
5、夏秋吃黄瓜时,用瓜蒂反复擦常发生冻疮的部位,只要坚持经常,保证不再复发。
6、取干红辣椒5-7只,加水煮沸成辣椒汤,待水不烫时泡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用五天。
3导致冻疮的原因有哪些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阳气不伸,寒凝血淤而致。因此,在治疗上常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
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
4冻疮症状
典型皮损为局限性指盖,蚕豆大小,暗紫红色隆起水肿性斑块或硬结,境界不清,边缘鲜红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紧张光亮,触之冰凉,压之褪色,去压后恢复较慢,重者肿胀加剧,表面可形成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浆液,疱破后可形成糜烂或溃疡,多对称发生于四肢远端以手指,手背,足缘,足跟,面颊,耳廓等处多见,亦可单侧发生,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女性,以肢端血运不良及手足多汗者多见,自觉有痒感,烧灼感,肿胀感,痒感受热后加剧,有糜烂或溃疡者自觉疼痛,每年冬季发病,天暖后自愈,病程迁延。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本病系阳气不达,复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隔,气血凝滞肌肤。
中医辨证:阳气不达,寒冷侵袭,气血凝滞。
5冻疮的检查
主要根据冬季好发,常见于儿童,妇女及末梢血运较差者及皮损好发于手足背,足跟,指趾,耳廓及鼻尖等处,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双缓慢恢复,严重者可有水郊,破后形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本病应与多形红斑进行进行鉴别,后者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呈多形性,有典型虹膜样损害,常伴有粘膜损害,好发于手足部。
组织病理:皮损处主要表现为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及血管壁水肿和空泡形成,后者称为绒毛状水肿,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常见于表皮下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