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皮肤性病科 查看: 8
很多人都以为,性病只通过性行为来传播,只要自己洁身自好就可以远离性病了.其实,性病的传播途径不是只有性生活一种途径,它的传播途径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
1关于性病恐怖症
性病恐怖症病人常常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恐惧、失眠,自我感觉泌尿、生殖道不适,有灼痛或刺痒等症状;他们还往往把身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的各种皮疹如红斑风疹、毛囊炎、淋巴结肿大或其他毫不相干的症状归结为性病的表现,但经过化验或泌尿系统B超检查,均未发现生殖系统有任何感染或病变。可见性病恐怖症病人的种种症状并非由某种感染所致,而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多发人群:
1、曾发生过不正当的两性关系,或曾感染过性传播疾病但已治愈者。他们害怕留有后遗症,不适当地夸大治疗后的不适。
2、一些人并无不洁性交史,有的甚至从未有过性行为,但由于他们受一些社会传闻或江湖游医的影响,或者与一些曾患有性病的亲朋好友交往过,便盲目地将自己身体的一些症状与性病症状相联系,从而无端地猜疑自己已患了性病而惊恐不已。
性病恐怖症的诊断必须慎重,既不能性病误诊为性病恐怖症而延误了对性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也不能将性病恐怖症误诊为性病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诊断依据:
1、病史及症状无特定某种性病的表现,即使有婚外性关系也不能断然诊断病人患了“性病”,以吓唬病人。
2、有以上所述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有一定的素质与人格方面的缺陷。
3、心理和行为异常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病程超过3个月。
4、体检与实验室检查,确定无性病阳性改变。
疾病鉴别:
1、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
2、性病所致的实质性脑损害。
3、各种性病。
2性病并非都是性传播
一、性行为传播:所谓性行为主要包括接吻、触摸、拥抱、性交等.性交是传播性疾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性交之所以造成性疾病传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生殖器直接接触病原体. 2、性交的双方生殖器均处于充血状态,组织内压力增加易于发生损伤。
二、间接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非性关系的接触传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某些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滴虫病和真菌感染等,可以通过毛巾、浴盆、衣服等用品传播.尤其在经济条件差和卫生水平低的地区,通过间接接触传播时有发生。
三、血源性传播:梅毒、艾滋病、淋病均可发生病原体血症,如受血者输了这样的血液,可以发生传递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有如下特点 :发病率高、发病快、可跨越病程、发生播散性病变、全身症状重。
四、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传播胎儿.梅毒、艾滋病大多存在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传播疾病的母婴传播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原发感染 ;第二种时逆行性感染;第三种是获得性感染。
五、医源性传播: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防护不严格,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医生、护士身上.2、消毒不严格,检查病人用过的器械,用后应浸泡灭菌再反复冲洗,然后再高压灭菌.如果消毒不严格,病原体未被杀死,再使用时可感染他人
3走出性病观念的误区
目前我国到底有多少性病患者?日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1985年,全国疾控部门统计的性病发病人数为0.58万;到2003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75万。18年间,性病患者增加了129.3倍!而且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患者出于个人情面和隐私,只愿去街边的性病门诊或社区小医院求诊。目前,中国性病患者到底有多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可以确定,这个数数字是惊人的。我们应该清醒了,要认真对待,需要足够重视了。在如何遏制和逐步消除性病的问题上,我们颇需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一贯重“嫖娼卖淫”的严打,重“性乱行为”的谴责,却对性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由于陷入了这个“误区”,愈“整”性病患者的队伍愈庞大。要想有效地遏制性病患者骤增的态势,以致逐步消除性病,也需要“两条腿走路”:既要下“务虚”的功夫,加强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婚恋观教育,有效地减少各类“性乱”现象;又要下“务实”的功夫,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性病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救助政策。前者的道理,已经铺天盖地,无需我再学舌,我只想就“务实”问题说点浅见。不洁性行为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古来就被人嗤之以鼻,讥之为“脏病”、“丢人病”、“缺德病”。在某种程度上,性病患者就意味着道德败坏。所以,我们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总体心态是不人道的,幸灾乐祸的,称其“自作自受”、“报应”。
正是由于这种“惩罚”式的社会心态,医药卫生界对性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而一些不法医院更是 “趁火打劫”,乘机敲人钱财。对于性病患者,我们的社会亟需彻底摒弃“仇恶歧视”和“幸灾乐祸”的心态,实施积极预防、积极治疗、积极救助的方针。须知,绝大多数的性病患者都是社会弱势群体,其中不少人是常年离乡背井的打工仔打工妹,因为种种无奈而失足而染病,又很难获得及时和有效的治疗,他们难道不值得同情?实事求是地说,我国性病的蔓延,遭罪最深的,为害最重的,还是老百姓,还是社会弱势群体。其实,重视性病防治,关爱性病患者,也是“以人为本”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针的具体体现。党和政府应该把性病防治工作,上升到提高执政能力、执政为民、富国强民的高度来认识,用“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理念摒弃旧观念,开拓新思路,施行积极务实的防治措施。前些时候,一些地方已经对按摩、美发、宾馆及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实施性病检查制度,尽管暂时尚不为一些人理解甚至遭到诟病,但我以为,从防治性病的角度来看,其正确性是勿庸置疑的。
再如6月6日卫生部公布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导方案(试行)》中明确提出:为性病患者免费发放安全套,并提供转介服务;鼓励暗娼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和人性化关爱的具体表现。在这方面,政府还只是起步,作为空间相当大。比如,国家能否加大在性病防治方面的投入,鼓励防治性病新药开发研制;对于特困群体如失业、低保人员等,能否减免费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整顿规范性病治疗市场,扫除各类黑诊所和江湖野医。只要我们勇于走出观念误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预和治疗政策,性病的蔓延势头不仅可以有效遏制,而且性病也是能够逐步消除的。
4性病的危害
性病,也称为性传播疾病、性传播感染,是一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上世纪80年代,性病在我国重新流行,艾滋病作为性病的一种也从国外传入病开始流行,我国重点监测和防治的性病变为八种,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近年来,由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很罕见,不再纳入监测范围,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和报告标准不明确,改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因此,目前我国重点监测和防治的性病为六种,分别为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性病传播途径很广泛。最主要的途径是性接触传播,可以在男女、男男间传播。性传播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阴道交、肛交、口交、接吻、密切的身体接触等都可传播。第二个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如艾滋病、梅毒、乙肝、生殖器疱疹等都可以通过胎盘传播;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沙眼衣原体眼炎、尖锐湿疣等可通过产道传播;艾滋病病毒还可通过母乳传播。第三个传播途径为血源性传播,如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都可以通过输血、吸毒时共有针头、医源性污染等方式传播。另外,极少情况下性病也可通过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伤口、体液、分泌物等。
性病的危害极大。大多数性病感染后都无症状或进入慢性感染状态,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在女性中感染率很高,但绝大多数无症状;近半的梅毒患者为隐性梅毒,许多患者是在妊娠、查体、献血时发现的。多数人已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但对其它性病的危害了解不够。由于感染者众,其它性病的危害更大,如梅毒除引起患者皮肤和脏器的损害,还可导致孕妇早产、死产、胎传梅毒儿;感染淋病和衣原体的女性,近半数可发生盆腔炎,而近半数宫外孕、1/4的不孕症是由盆腔炎引起的;感染生殖器疱疹的孕产妇传染给新生儿的几率高达40%;大多数宫颈癌患者是由尖锐湿疣的病原体乳头瘤病毒引起的。
5性病的检查化验方法
1、淋病
(1)涂片法:对男性急性尿道炎准确性高,但不适用于女性病人;
(2)培养法:最为准确,尤其适合女性病人。
2、非淋菌性尿道炎
(1)涂片法:检查尿道或宫颈分泌物中的中性粒白细胞,方法简便,但不能确定病原体;
(2)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法:简便,但有的检测方法敏感性不高;
(3)支原体培养:较可靠,但是解释结果宜慎重,应结合临床,因为正常人也可能培养阳性。
3、梅毒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适用于有硬下疳损害的病人;
(2)非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为初筛试验,可有假阳性;
(3)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为梅毒的确证试验,但不能用来判断疗效、随访等。
4、尖锐湿疣
一般凭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必要时行5%醋白试验和组织病理检查。
5、生殖器疱疹
一般凭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必要时行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检查。
6、艾滋病
1、机体免疫功能检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为1、25~2、1),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试阴性,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低下。NK细胞活性下降。
2、各种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
如用PCR方法检测相关病原体,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3、HIV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检测法、免疫印迹检测法、放射免疫沉淀法等,其中前三项常用于筛选试验,后二者用于确证试验。
4、PCR技术检测HIV病毒。
7、软下疳
1、显微镜检查
直接涂片检查发现革兰染色阴性杜克雷嗜血杆菌。此法敏感性差。
2、培养法
杜克雷嗜血杆菌培养阳性。
3、病理学检查
有符合软下疳溃疡的组织病理表现。组织切片中有时可找到杜克雷嗜血杆菌。
4、核酸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法等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核酸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