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心理科

精神分裂症产生的原因

时间:2023-05-23 分类: 心理科 查看: 7

我们在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接触的时候应该要避免刺激患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警惕精神分裂症的出现,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会导致精神受到刺激,严重的影响到了生活,这种疾病的出现,跟遗传因素,孕期感染,都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需要尽早认识,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常见原因是什么?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精神分裂的表现有哪些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会时长的出现一些幻觉,这时候患者很喜欢一个人独处,不愿与人相处跟沟通。平时情绪不稳定,有时候脾气会很容易就暴躁起来,还伴有妄想症,总是出现失忆的状态。

人一旦出现精神分裂的话,日常生活中就能看的出来,整个人变了,变得不那么好相处了。有时候还会做一些行为怪异的事,甚至还会自言自语,让别人看起来稀奇古怪的样子,更严重的就会出现离家出走,彻夜不回家,甚至还会流浪。

还有一些患者的睡眠也会发生改变,每天晚上都是很难入睡,每天晚上都在做梦,并且在睡梦中很容易就被惊醒,尤其特爱做噩梦,自身行为会变得怪异,如对异性过分追逐,不知羞耻,外出夜荡。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做为家属们就要多加照顾,保护他们的内心,平日里一定不要刺激他们,多加体谅衙门。家属们要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平时最好应该跟他们进行一些沟通交流,而且不要经常地大声呵斥他们。、

治疗精神分裂症,平时应该调整药物和剂量,坚持的服用药物能够有效的防止精神分裂症变严重,而且,最重要的是加强心理上面雨幻者的一些沟通了解,才能够了解他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查看详情>>

2精神分裂症产生的原因

(一)先天性遗传。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虽然六成患者是没有家庭史的,但是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胎儿时期受感染。有学者指出,母亲在怀孕初期感染病毒可能使胎儿的大脑神经细胞错位,胎儿娩出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内分泌失衡。该病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患者在分娩后急性起病。

(四)社会心理原因。这是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征产生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多是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所造成的。

(五)脑结构异常。有研究证实,脑部额叶和颞叶是和思考、记忆、情绪及判断有关。患者的这些组织都较常人小。

3精神分裂症后遗症会引发哪些常见疾病

精神分裂症会直接地引起结核病的发生,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生活会比较懒散,而且饮食没有主动性,也会变得非常的孤独,不愿意去运动,由于出现营养不良,所以机体能力就会比较差,也会容易出现后遗症的发生,主要是会造成结核疾病或者是肠结核疾病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也会直接的诱发肝脏疾病的发生,在完善的精神病的医院当中,都会设有界河或者是肝炎的传染病区,如果出现了精神分裂症,也会直接的合并传染性肝炎,那么在精神病医院当中就需要接受住院进行治疗,就是分裂症和传染性的肝炎,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精神分裂症也会直接引起心脏疾病的发生,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某些抗精神类的药物会直接加重心力衰竭的出现,相反心脏病也能够导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受到限制,所以在选择抗精神类的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自身的心脏方面的情况。

精神病患者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会造成记忆方面的混乱,也会导致意识和情感以及思维,还有行为方面出现障碍,所以在出现了精神病的时候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平时在生活当中要避免精神病的出现,千万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查看详情>>

4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用药

(一)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因能缓解约70%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而成为该病治疗的首选措旌,同时,对肪止病情恶化、预防疾病复发也起着关键作用。

1.常用抗精神病药

已开发的抗精神病药有近百种之多,临床常用的有20多种,药物的化学结构虽然不同,但都有较好的对抗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差异在于剂量大小、作用强弱和不良反应的轻重。

2.药物治疗原则

(1)一般原则: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原则。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有效推荐剂量,药物滴定速度视药物特性及病人特质而定,维持剂量可酌情减少,通常为巩固治疗期间剂量的1/2—2/3(要个体化)。高剂量时应密切评估药物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并给予合理的调整。一般情况下不能突然停药。

(2)选药原则: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阳性症状方面总体疗效相当,医生选药应根据病人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副作用大小、长期治疗计划及价格来定。当今国外治疗指南建议,一般推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而就我国目前的实际用药情况来看,典型药物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在不少地区仍广为使用,可作为首选药物选用。由于氯氮平诱发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除外)较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多见,建议谨慎使用。

(3)药物治疗程序与时间:治疗程序包括急性治疗期(至少6周)、巩固治疗期(3~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1年以上)。药物维持治疗至少1年,经典药物维持量折合成氯丙嗪300-600mg/d,第二代药物维持剂量比急性期治疗量适当减少,但具体减少到何种程度,尚缺乏成熟的模式。如病人为首次发作,且在1年的维持治疗期间无阳性症状及复发迹象,可试行停药观察方案;对目前症状控制良好已1年,但既往有1次或多次发作的病人,应长期维持治疗,除非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及某些禁忌证的出现。

(4)对拒绝口服用药或乐于接受长效药物治疗的病人,长效药物可作为首选维持治疗方案:对兴奋躁动病人,治疗早期可以选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注射治疗,如氟哌啶醇5~10mg/次,肌内注射,每天1—2次,也可以注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氯硝西泮2—4mg/次,肌内注射,每天1-2次.待症状控制后可以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对木僵违拗或有自杀企图病人早期可以采用舒必利0.2~0.4g加入500ml葡萄糖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药物治疗;对自杀企图严重者.可以先行电抽搐治疗,再选用抗精神病药物口服治疗。

(5)对两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不佳者可改用氯氮平治疗;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佳,病人表现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和攻击行为,或病人有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时.应改用氯氮平治疗。

(6)如病人持续出现焦虑、抑郁和敌意等症状,即使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症状控制较好,仍应合用辅助药物。如病人已接受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甚至包括了氯氯平,但仍表现持续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应合用辅助药物(增效药物),或电抽搐(ECT)治疗,或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亦可单独应用ECT治疗。辅助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等。联合用药以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不尽相同的药物联用比较合适,达到预期治疗目标后仍以单一用药为宜,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原则上不宜合用。

(7)病人应用ECT治疗的指征:①病期不足1年;②尽管病期超过1年,但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早期;③有明显的情感症状和紧张症症状。分裂症病人接受ECT治疗一般不应超过12次。

(8)不应常规预防性给予抗帕金森病药。如需使用,应综合考虑病人的躯体状态,既往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的发生情况。

(9)以下情况应作血药浓度监测:①病人对常用剂量的药物反应不佳时;②医生对鉴别药物副作用与精神症状有困难时;③合并用药可能影响药代动力学时;④儿童、老年病人、躯体疾病病人,药代动力学有变化时;⑤当怀疑病人有藏药行为时。

(10)安全原则:抗精神病药物~般来讲是安全的,但用药之前均应常规检查血象、肝、肾、心功能和血糖,获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病人这些指标的基础值,并在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对比,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有以下情况时应不用或慎用抗精神病药物:①病人既往有严重的过敏或变态反应史者。②与酒精、阿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合用,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或抗胆碱能谵妄。③严重的心、肝、肾等躯体疾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④有实质性或特发性痉挛发作高危因素者。⑤闭角型青光眼病人。⑥白细胞过少;重症肌无力。⑦甲状腺功能减遢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⑧胃溃疡伴出血。此外.对老人、儿童和孕妇(尤其妊娠头3个月)也宜慎用。

(11)关于换药:合适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观察时间最短需要4~6周,如无效可改用不同类别的抗精神病药。实践表明,病人如对首次用某药有较严重的不良体验,常预示病人对该药的远期疗效不佳和服药依从性差。这些负性体验包括主观不适感、过度镇静、急性肌张力障碍等,如果用药不久病人即出现明显的上述体验,可考虑快速换药(此时可不需观察4周)。

换药注意事项:①换药前要对已有的药物治疗进行充分的评估:诊断是否正确,疗程、剂量是否足够,病人是否有藏药行为,病人是否属于高代谢型等。②要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焦虑、症状复燃、撤药反应;可能出现疗效空档,即新药尚未起效,原药药效已消失;可能新药疗效不及原药;新药可能引发新的不良反应等。③一般主张住院换药,以便医生能及时观察。④服氯氮平的病人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出现严重的撤药反应,如意识障碍、抽搐等。

换药指征:①原治疗疗效不满意,如阳性症状未控制,阴性症状或其他症状持续存在;②病人虽然服药依从性好,但依然复发;③药物虽然能很好控制精神症状,但副作用太大或太明显,病人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服用等。

换药力法:①缓减原药、缓加新药:两药重叠使用2周左右,此为常用的换药方法,可减少撤药反应及症状复燃,但可能增加二药合用引发的不良反应。②骤停原药换药法:适用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该片法可能出现疗效空档致复发或撤药综合征。③快停原药换新药法:两药重叠使用7天左右,适用于出现明尼的EPS病人或服药撤药综合征不明显的药物的换药。

3.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对某些轻度副作用可不予处理,在用药过程中会逐渐耐受,不影响治疗的进行。对某些中度或重度不良反应,则需减量、停药或换药,并作对症处理。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涉及多个系统。

(二)心理与社会干预

1.行为治疗(社会技能训练)

基于学习理论,运用各种方式训练病人的各种技能,如行为动作、人际关系、竞争能力、生活技能等,将某些复杂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再训练各种技巧来完成这一行为或解决这一问题。包括有特殊技能训练、解决问题方法训练、概括及表达能力训练等多种形式。大多数研究认为,率法对减少精神病理症状和再住院无明显疗效,但能使病人获得某些有目的的技能,能改进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2.家庭干预 常见的方式有:①心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病人和监护人对疾病的理解,使病人和亲属能意识到精神分裂症的各种表现是一种疾病的过程。对高情感表达的家庭成员进行指导。所谓高情感表达是指家属对病人情感的过度介入,诸事包办,减少病人与外界的接触及病人自身潜能的发挥;或情感过度指责,采用批评、排斥、放任不管的态度。这种高情感表达会使病人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方式而发展,心理教育就是要阻止这种恶性循环,缓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状态。心理教育的内容包括向家庭成员讲解疾病的性质特征;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正确的态度对待病人;如何为病人提供有效支持(如督促服药).帮助家庭成员分析当前矛盾、存在的冲突、家庭环境的紧张因素等。心理教育每周做1—2次,每次45~60分钟,次数就具体病人而定。②家庭危机干预:目的是指导病人和其家庭成员处理或应付应激的方法和途径,减轻病人的压力,教会他们通过交谈和互相谅解来解决家庭之间的冲突。要求家庭做到:能接受病人精神症状的存在:确认可能诱发精神病的应激源;预防可能导致下次急性发作的应激;向家庭成员提供能避免或降低疾病发作的对策,包括复发先兆症状的识别等。③以家庭为基础的行为治疗:治疗计划包括行为训练,指导家庭成员如何同病人相处,并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识别问题,分析评估后找出最恰当的解决办法,对病人的改进及时给予鼓励和强化,使其得以保持。鼓励病人从事某些技巧性活动,并给予指点和强化。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模式包括多种形式,而其中以主动性社区治疗和职业康复较为常用。①ACT模式:ACT模式是立足于社区,采用多种训练途径,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治疗、康复及其他服务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包括:主动和病人约定;在病人的生活环境中传递服务措施;多种训练途径的协调整合及工作人员的持续负责。ACT工作队包括医生、护士等至少2人以上组成,管理的病人较多(平均每个工作人员管理约10个以上病人),每次接触病人的时间不长但频率高,而治疗的焦点是给病人决定治疗的选择。此外还包括帮助病人处理日常应激、处理钱财、调解冲突、制造和提供各种机会、加强监管、增强服药依从性等。②职业康复:职业康复措施能促使病人接触社会,提高自信自尊,改善生活质量而被许多国家所应用。过去20余年,发展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包括:以医院为基础的就业;保护性就业;个别处理;职业培训与过渡就业;支持性就业;咨询、教育及生恬技能训练等。

5精神分裂症预防预后

【情志护理要点】

1.创造安全舒适的病室环境病室安静整洁,严禁在患者面前讲刺激性语言,严禁态度粗暴;不要将过喜或过悲的事情告诉患者。

2.经常接近患者,与其谈心,了解患者心态,给予其帮助鼓励,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3.对认知错觉者如怀疑食物中有人放毒时,可让患者共同进餐,或要求与别人调换食物者,则应设法恰当地满足其要求,以解除其疑虑,取得其信任。

4.对有自杀自伤轻生念头患者,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多加巡视,必要时日夜专人守护。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其改变不良心境,树立乐观情绪;也可用转移注意法,引导其思维,从而转变其精神状态。

5.迫害妄想者常恐惧不安,甚至有出逃的可能。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仔细研究其原因,耐心说服解释,必要时有人陪伴,以减轻其惊恐心绪。

6.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情,可采用喜胜忧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

【保健护理】

1.用药长期服药者按时服药及复查,不宜自行停药或减量。家属应看护患者服药,服药后要观察片刻,以免患者用探吐法拒服药物。

2.饮食宜选择清热、祛痰、疏肝、安神作用的食品,一般予普食即可。重视食物的花样品种,尽量注意色、香、味。

3.运动 鼓励患者适当地参加体力和脑力活动。坚持治疗服药,配合气功及体育疗法,发作未完全控制前,不宜单独外出、游泳、登高、开车等。

4.生活起居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外出时,随身带有注明姓名、诊断、住址及联系方式的联系卡。培养兴趣爱好,如练习书画、听音乐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淡化不良情绪。

5.情志了解家庭及社会环境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人员的工作,取得配合,对患者要关心爱护,对患者的各种病态不可讥笑,不要议论。尽量减少诱发因素。

6.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时复诊,如出现病情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缓解精神紧张的药有什么?
下一组:怎样防止精神分裂复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