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心理科 查看: 8
一提到精神分裂症,相信大家都会联想到电影里那些具有攻击性的人格分裂体现。这样的反面印象很自然就让大家会自动远离精神分裂症患者,拒绝与这类人群的交流。那么精神分裂症不治能好吗?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1、幻觉
幻觉是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却能感知到它的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会出现幻觉,尤其是幻听,这些幻听一般都是对患者不利的,在患者听来,这些多是攻击、威胁、恐吓、谩骂等声音。
2、思维内容障碍
多表现为妄想,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这种信念与客观事实、所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不相符合,甚至荒谬离奇,但患者确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亲身的经历加以纠正。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出现各种妄想,最常见的是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
关系妄想:周围发生的很平常的事情,患者就会认为跟他有关系,可能别人一个普通的眼神,他可能就会觉得有特殊的意义,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议论自己。
被害妄想:常常认为自己受到了威胁,总是认为有人想要谋害自己,感觉被跟踪、被监视。
影响妄想:觉得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及躯体障碍不受自己控制,而是被别人或外界某种力量控制。
内心被洞悉感:认为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情别人都早已经知道。
钟情妄想:坚定地认为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嫉妒妄想:认为爱人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
非系统妄想:认为自己的父母并非亲生父母。
夸大妄想: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财富。
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与患者的经历、现实环境无关的病理性信念。
妄想知觉:患者突然对正常的知觉体验产生妄想。
3、情感障碍
对周围的事物情感反应缺失,早期为细致的情感缺失,如缺乏对亲人的体贴关心,重则对关系自身利益的重大事件也漠不关心,对能引起常人情感波动的事件毫无感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障碍还表现在情感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无法与常人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4、意志行为障碍
①意志减退
与人交往中,孤僻离群,生活态度不积极,缺乏主动性,终日无所事事,懒散度日。
②紧张性木僵
轻者少言少语,少动,行为迟缓,重则不吃不喝不动,伴肌张力增高。
③紧张性兴奋
木僵状态时,突然出现的兴奋、冲动、行为杂乱。
5、无自知力
自知力指对自己疾病和表现的认识能力。患者对幻觉、怪异的想法和行为意识不到是病,不能认识到自己精神活动有问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变化,否认有病,无自知力。
2精神分裂症不治能好吗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
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3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性,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人的患病率较高。研究显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为40%左右,父母其中一人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的患病率为7%-17%。
2、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中受到突发性或刺激性事件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经济压力等社会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的影响。
3、病前性格特征
若性格偏异或性格不健全,心理承受能力低于正常人,尤其是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碍,那么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4、生物化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
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增宽。
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5、环境因素
研究认为,生活在贫困阶层的人群生活条件很差,接受治疗不及时,再加上易与家人发生冲突,引起反复住院,最终造成疾病迁延不愈,从而增加了患精神分裂的病率。
4精神分裂症如何预防
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三级预防”的概念,一级预防是指从病因发病机理方面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指预防复发和防止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充分阐明,所以一级预防难以实施。在二级预防方面,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如诊断标准的统一、标准评定量表的使用、对疾病进行早期的心理社会干预,使二级预防工作进展较快。
二级预防:
在精神分裂症的一级预防尚未能实施以前,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上。因此要在社区建立精神病防治机构,在群众中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消除对精神病人歧视、不正确的看法,使病人能及早发现和早期得到治疗。在返回社会后,要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为病人康复创造条件。在社区康复机构的指导和训练下,在家庭的支持下,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心理应激,坚持服药,避免复发,减轻残疾。国内外的经验均说明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遗传咨询:遗传素质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因素之一。建议处于生育年龄的病人,在精神症状明显时,不宜生育子女。如双方均患过精神分裂症,建议避免生育。调查资料表明:父母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子女罹患此病的几率为39.2%,较父母一方为此病者的子女罹患此病的几率(16.4%)高出1倍左右。
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素质和环境中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现有研究资料表明,母孕期病毒感染,围生期的合并症、外伤以及幼年与双亲被迫分离的社会心理应激可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对高危人群的家庭及时进行咨询,注意母孕期和分娩过程的保健,以及对其子女成长发育阶段的心理健康发育环境,以减少胎儿发育成长环境中的生物学和心理应激因素十分重要。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主要指康复,指利用尽可能取得的条件和时机采取综合的手段,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率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让病人不复发或少复发,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出院前的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经住院治疗大部分精神症状消失后,自知力部分恢复,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变化的情况,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病人一些防治疾病复发的方法。
2 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得到医疗性监护的保证及心理上的支持。
3 建立定期门诊随访制度,指导患者服用适量的维持治疗药物,通过药物治疗预防复发,研究表明,维持服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4 提高全社会的心理卫生知识水平,可以从社区开始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日间工疗站,为精神分裂症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查看详情>>5精神分裂症的饮食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要保证患者饮食合理,营养全面,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等,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不吸烟,不酗酒。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禁忌的食物有:
1、辛辣刺激食物、煎炸烧烤食物、粗糙食物、生冷食物、坚硬食物等。因为辛热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辣酱、洋葱、胡椒粉、咖啡、浓茶等,此类食品多性热,属阳,进入人体后易助热生湿,加重病情,故应忌食。
2、烟酒也是禁忌品。中医认为酒乃纯阳毒物,与火同性,易助湿生热,饮酒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禁忌。
3、食用含优质蛋白食物和高维生素食物,同时要注意在烹饪中要精工细作,进食时细嚼慢咽。第三,宜食高维生素食物。新鲜水果的主要成分时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直接为人体吸收。而且它们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铁、铜、钾、钠、镁、锰、磷、硅、铬、镍等,与人体血液中成分相近似,利用率高,有极强的滋补作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