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心理科

睡前上厕所是强迫症吗

时间:2023-05-23 分类: 心理科 查看: 9

睡觉前上个厕所是大比分人都有的习惯,那么我们为什么睡觉前想上厕所呢?有的人上完厕所躺床上,玩手机看个电视,在入睡前又会想上厕所,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文章怎么说的吧!

1如何才能做好强迫症患者的护理呢

首先,要掌握并熟练地应用森田疗法和行为矫正疗法,协助医生做好强迫症患者的治疗。帮助病人体验积极的生活,指导病人改变消极的生活态度,而将其行为逐渐投入到向上的、有建设性的生活中去。

其次,对患者的强迫症状做一个认真、细致的评估,制定出可行的护理计划。

第三,做好患者的对症护理。如对失眠病人的护理、对皮肤损伤病人的护理、对自杀病人的护理等。

第四,进行健康教育。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强迫症患者必不可少的。要帮助病人找出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指导病人完善人格的科学方法,寻求良好的支持系统的帮助。

最后,心理护理。以支持疗法为主要内容,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2睡前上厕所是强迫症吗

睡觉前上个厕所是有强迫症吗

这真的不是肾虚也不是强迫症。有人认为睡前必须上厕所是强迫症,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肯定地告诉你,这不是心理问题。不止一个人这样,很多人都这样。睡前上厕所不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顶多就是多跑一趟厕所的事。也不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就纠结那么一下。所以,睡前上厕所不是病!

为什么睡觉前想上厕所

是牢固的条件反射睡前尿尿,这包含2件事情,睡觉和尿尿,二者存在先后顺序。这是从小被多次训练养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或者叫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的是原本无关的两件事,由于多次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以后,当前者出现的时候,后者也会随着出现,是有机体因信号的刺激而发生的反应。)

人在小时候都会被家长训练睡前尿尿。因为担心小孩子尿床,所以,家长要求孩子睡前先尿尿。从2岁多开始训练,无数个睡前尿尿的训练,让睡觉和尿尿建立了牢固的联结。

有人不仅晚上睡觉前要尿一下才安心,中午午休前也要上趟厕所才能入睡。可见,这个条件反射建立的多么牢固。

为了满足心理需求上厕所本是身体需求,可是在长期的习惯养成中,也变成了心理需求。明明10分钟前刚上过厕所,理智上明白膀胱里没尿,可是情绪上却要求再去一次。

理智和情感交战的后果往往是情感获胜,然后安心睡去。偶尔一次理智胜了,没有去厕所,也总会在半夜醒来,要去厕所。因为你的心理念念不忘上厕所这件事,即使入睡了,它也在潜意识里念叨上厕所,最终它得逞了。

压抑内心上厕所的需求是没用的,只好顺应它。

功能是保护睡眠睡前上厕所最大的功能是保护睡眠,促进身体健康。人要靠食物和睡眠来恢复体力和精神,睡眠质量的好坏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劳碌过后能美美的睡一觉,可以快速回血。为了保证睡眠,不被尿憋醒,睡前把尿排干净是上选。

3强迫症的主要表现

1.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常见有:1)强迫怀疑;2)强迫联想;3)强迫性穷思竭虑;4)强迫回忆等。1)强迫怀疑是指病人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难以摆脱。如寄信时怀疑是否已经签名,丢进信筒后又怀疑是否写错住址等;2)强迫联想是指见到一句话或一个词,或脑海中出现一个观念,便不由自主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如联想的观念或词句与原来意义相反则称强迫性对立观念。3)强迫性穷思竭虑是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反复思索,刨根问底,明知缺乏现实意义毫无必要,但不能控制。如反复思考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1+1 为什么等于 2等。4)强迫回忆是指病人对经历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反复呈现,无法摆脱,感到苦恼,如果这种回忆达到表象程度称强迫表象。

2.强迫情绪:对某些事物不必要地担心或厌恶,明知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

3.强迫意向:反复体验到想要作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并知道没有必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但难以摆脱这种冲动,也称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

4.强迫动作和行为:常是强迫观念导致的不由自主的顺应性行为,企图由此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临床常见:①反复洗涤;②强迫检查;③强迫询问;④强迫性仪式动作,如仪式动作或行为导致行动缓慢称强迫性迟缓,例如反复看书的第一行,不能继续往下阅读。

5.自知力:病人对强迫症状有一定的自知力,知道这类思维或行为是不合理的或不必要的,试图控制又未能成功;

6.强迫症状应具备的特点为:①必须被看作是病人自己的思维或冲动;②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病人徒劳地加以抵制;③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令人不快;④强迫的思想或冲动必须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见于分裂症、Tourett氏综合征、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强迫症状应视为这些障碍的一部分。以强迫思维或穷思竭虑为主的病人可表现为观念、心理表象或行为的冲动。内容虽有变异,但总是令病人痛苦。强迫性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尤为密切,只有在没有抑郁症时出现或继续存在穷思竭虑,才可诊断强迫症。大多数强迫动作涉及清洗(特别是洗手),反复检查以防范潜在的危险情境、保持有序和整洁。常有害怕的心情,如害怕自己遇到危险或害怕由自己引起危险。强迫仪式动作可占去一天中的数小时,有时还伴有明显的犹豫不决和行事迟缓,两性发生率相等。与强迫思维相比,强迫仪式动作与抑郁的关系不那么密切,行为治疗更易于使之改善。

7.性格特征:多具有强迫性格特征,表现墨守成规、优柔寡断、过分仔细、刻求完美、力求准确。但亦有16%~36%的病人没有强迫性格。

8.病程与预后:强迫症多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无明显原因缓慢起病,病程迁延,症状可因某些应激因素而加重。症状随时间而波动,如果缺乏适当治疗很少有自发缓解。常有中度到重度的社会功能损害,生活质量降低,病人很少能建立和保持正常人际关系,而且苦于学习和职业功能受到干扰。约15%病人表现为职业和社会功能逐渐恶化。一般而言,一年后约2/3的病人症状缓解,病程超过 1年者,病情往往波动不已。对症状极重而住院治疗者随访发现在13~20年后有3/4病人无变化。预后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症状严重;②病前人格有严重缺损;③存在持续的心理社会应激。

4如何改掉强迫症

一、只要做就有收获:转移注意力来做其它的事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期待这些想法或感觉可以不可以马上走开。不要做强迫症要你做的事,你要坚持做我选择的活动,如此强迫性冲动会因为你的延迟而减弱甚至消失。即使冲动非常难改变,你还是会发现可以不可以稍微控制你反应的动作。

二、十五分钟法则:转移注意力不是件轻松的事。要将强迫思考瓦解,然后做该做的事,要花极大的力气与承受莫大的疼苦。我们运用十五分钟法则,就是延缓反应的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刚开始时可以不可以从延缓5分钟做起。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千万不要没有延迟就立即反应。注意这不是被动的等待15分钟,而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做“再确认”、“再归因”与“转移注意力”。

三、运用“全心的察觉”与当个“旁观者”将会让你更有力量。此步骤的长时间目标就是不要对强迫症反应。立即的目标就是反应前要稍微延迟。你学习不要让强迫思考来决定你该如何做,这也是一种改掉强迫症的方法之一。

5强迫症治疗不及时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后果

一、强迫症患者病情多较为严重,患者的生活品质较差,加上长时候生病、自尊心较低、在儿童方面这点尤为凸起,缺乏同窗间的活动等浩瀚身分的影响,患者对于本身的见解、自我效能、情绪掌握与行为模式也会逐渐受到影响。

二、儿童强迫症在带有敏感、害羞、郑重、力求完美等个性特征的孩子中对照多见。显示在儿童身上的那些强迫性行为不会伴有任何情绪障碍,但随着岁数的增进这些行为被固定,一旦不能实施就足以造成情绪上的转变了。

三、强迫症对患者的家庭功能也存在着显着的不良影响。例如,强迫症患者会要求家庭成员为避免受污染而刷洗涤,为了预防某种潜在的危险而一直检查,或要求不断的反复包管,家庭成员可能会因为不克达到患者的要求而出现气愤或言语上的辱骂,稀奇是患者的配头或怙恃,可能会因为不睬解患者的病情而斥责他们,又因 他们出现焦虑抑郁而感应忸怩。

四、好比:起首,在整体中接纳自动、自信心强、对峙己见等“支配性”特质起头下降,对于交付的工作能锲而不舍地完成、再接再厉、有决心又可托赖等“责 率性”特质也逐渐损失;其次,强迫症属于焦虑疾病,患者的生活非常焦虑、重要(一方面停不下来,另一方面又怕被打断或责骂),是以情绪“不乱性”较差;最 后,因为强迫症使自决心降低,也影响患者和他人相处的意愿与能力,因此,越来越少出门、不肯意列入社交群聚运动,“社会性”特质也会逐渐降低。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强迫症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下一组:躁狂强迫症怎样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