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心理科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呢

时间:2023-05-23 分类: 心理科 查看: 12

行为习惯能够影响着人的一生,它是能够改变人的命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会受人尊敬,还会给他人带来良好的影响。而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举止直接就影响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可见父母对孩子是由多大的影响,但是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孩子的天生模仿能力就很强,不管是看到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他们觉得好玩就会模仿,而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后,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很大的影响。

1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具体要注意的是: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3-6岁的孩子每天应睡12小时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里,一次是午睡当然孩子之间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为准。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孩子经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发育不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重视平时,重点做好“四勤、四要、四不要”。

四勤:勤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漱口刷牙。

四要:早晚要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脚,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

四不要:不喝生水,睡前不吃零食,冬天不蒙头睡觉,平时不挖鼻孔和耳朵。

另外,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合理穿衣,不要太多,有些孩子体质较差,经常感冒生病,对于这些孩子,家长不要因孩子生病就给他多穿衣服,这样反而不好,因孩子稍微运动一下就出汗,更易感冒,有的家长提出不要让孩子“玩”,这样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长期下去只能使孩子自身的疾病抵抗力将更差。再有,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不要对孩子过于包办,要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不要怕孩子动作慢,穿不好,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2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呢

一、言传身教,认知良好习惯

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个重要层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二、创造机会,"练"出好习惯

习惯是人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而养成的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乌申斯基说:"我们应当对这种行为方式经过周密的思考,并把它用简单明了而又尽可能扼要的规则表达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去执行这些规则。"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练"出好习惯。

三、身体力行--对孩子潜移默化影响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家长会,使家长明白: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个步骤

步骤一: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二: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的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步骤三:进行榜样教育

用各种教育行为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

步骤四:是需要持久的训练

行为习惯一定要训练,但有一条,这种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训练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五:要及时评估,表扬

要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小孩一定要及时地表扬。

步骤六: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谁有不良的行为,大家会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4生活中良好习惯有哪些

1、学会倾听的习惯

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

(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与人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书籍有哪些

《小熊布迪系列》(全6册)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定价:45元/套

适合年龄:0~4岁

精彩点评:这是一套孩子看了好玩、父母看了学招的趣味教育童书。书里主要讲了两个小家伙的故事,一个是小熊布迪,另一个是鼹鼠莫迪。他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趣事、尴尬事、麻烦事和苦恼事,比如:努力地哄自己睡觉,坚决不洗头,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却懒得收拾等等。

受益无穷:孩子们会受到触动,由此渐渐地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懂得和朋友分享以及养成生活好习惯等等。

《小白系列绘本》 (全10册)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定价:60元/套

适合年龄:0~6岁

精彩点评:小白是法国家喻户晓的形象,在欧洲极受孩子们的喜爱。10个颇具生活性的小故事,是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尿床、交往、想妈妈……

受益无穷:这些故事里提供给了爸爸和妈妈们另一个视角,让他们更智慧和从容地面对孩子那些特别该理解的童年的懵懂和尴尬,去欣赏那珍贵的天真。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躯体强迫症有哪些?
下一组:强迫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