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传染科

肝炎的预防

时间:2023-05-23 分类: 传染科 查看: 5

近年来,有很多人因为被检查出乙肝病毒而被解雇或者是拒之校门外,因为乙肝,很多的患者失去了美好的前程,乙肝患者觉得很痛苦,乙肝成了广大患者的心病,这么严重的疾病,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吗?其实,不用担心,乙肝是可以被预防的,下面就跟大家讲一讲。

1肝炎的预防

1.加强个人卫生意识: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2.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对具感染性病患的隔离,注意恢复期病毒携带者定期随访。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此类人员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应与健康人分开。

3.注射疫苗,保护易感人群: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血源疫苗每次10~30μg,重组疫苗5~10μg。产生的抗-hbs效价与保护作用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认为>10u/l才具有保护作用。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国内生产的hbig多数为u/ml,用量应为0.075~0.2ml/kg。

了解了乙肝的预防方法之后,有助于我们作出一定的预防措施,但是预防不是说我们就一定不会患上这样的疾病,因此,一旦有乙肝的相关症状,像低热、恶心、乏力、腹水、腹胀。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因为这些症状是在暗示你可能成为乙肝的患者。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担心。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让患者早日康复。

2肝炎不能吃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食

1、忌辛辣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

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

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

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

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

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

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3吃饭也能感染肝炎

吃饭也能传染肝炎?

1、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邢卉春:人感染了病毒以后,病毒通过粪便排出,如果粪便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各种食物、水源,若被食入,就有可能被病毒感染而得肝炎。

2、传染危险:

邢卉春:如果患者确诊了甲肝和戊肝,在急性期需要隔离治疗。

隔离:(1)住院治疗,病人跟家属分开;(2)床边隔离,不能和别的病人共用餐具;(3)消毒处理,传染病医院的废弃物有专门的消毒,要求特别高。

所以,危险性最大的情况是,患者感染了病毒,但他自己又不知道(即在发病前的潜伏期)。那么他传染给别人的可能性就很大。

3、预后情况:

邢卉春:目前来看,甲肝和戊肝只有急性肝炎,没有慢性的。

在急性期时,一定要好好的治疗,否则也可能出现肝衰竭,导致生命危险的。如果病人在急性期时没有发展到肝衰竭的程度,以后都是会治愈的,至少现在的观点认为,甲肝、戊肝不会发展成慢性。

4蜈蚣新功用 治传染性肝炎

蜈蚣,又名百脚、天龙。在古书《广雅》上称为“吴公”。中医认为,蜈蚣味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传统主要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症,以及疮疡肿毒、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

据现代药理研究,蜈蚣具有抗肿瘤、镇静、止痉和抗真菌等作用。蜈蚣的药用成分,正是它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据临床试用,具有以下新的功用:

治传染性肝炎: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2毫升,每次1~2次,10日为一疗程。

治肺结核:将蜈蚣去头足,烘干,研末内服,每次为3克,每日3次,连服一个月,停药休息一周。

治癌症:取蜈蚣晒干,研末,每日量约为2~3克,分3次服。

治阳痿:蜈蚣18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共研细粉,分为40包,每次服0.5~1包,早晚各一次,空腹用黄酒送服,15日为一疗程。

治癫痫:蜈蚣、全虫等量制成片剂,每片0.3克,每次4~5片,每日两次。

治慢性骨髓炎: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研细末,每日服20~30克,分2~3次用温开水送服。

5肝炎的化验检查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它包括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丁型(D型)、戊型(E型)等。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急性肝炎(又分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肝炎两种)、慢性肝炎(又分轻度、中度、重度三型)、重型肝炎(2K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淤胆型肝炎、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等,其临床表现不同。[3]

(1)血常规检查: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WBC)总数正常或略高,不超过10×109/升(/L);黄疸期,WBC减少,且以淋巴细胞(L)、大单核细胞(M)升高为主。

(2)尿常规检查:深度黄疸或发热者,尿中可出现WBC、红细胞(RBC)或管型等。

(3)血清酶测定:急性病毒性肝炎时,黄疸出现前3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升高;慢性肝炎时,ALT可持续或反复升高;重型肝炎患者,如黄疸迅速加深时,ALT迅速下降,表明肝细胞大量坏死。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的意义同ALT,但特异性较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显著升高,有助于肝外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从而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保肝护肝药有哪些
下一组:丙肝病毒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