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传染科 查看: 6
肾损害常见于肝源性肾损害和药物肾损害,肝源性肾损害主要包括 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肾小球肾炎;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引起的功能性急性肾衰,肝硬化时的肾小球肾炎。从生活细节远离肾损害?长期服降糖药会致肝肾损害吗?一起来看下。
1长期服降糖药会致肝肾损害吗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有些患者在用药时,一看到药物说明书上写有“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就非常担心,即使该药物非常适合自己的病情,也坚决弃之不用,宁愿去选择一些降糖效果不确切的保健品或中药,致使血糖长期居高不下。
还有些患者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当血糖得到初步控制后就自行将药物减量甚至停用,导致血糖忽高忽低,反复波动。凡此种种,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都极为不利,因为血糖大幅度波动会促进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药物进入体内以后,大多都要经过肝脏代谢,然后再由肾脏排出。如果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就能保证药物在肝脏及肾脏中的正常代谢和排泄,而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相反,如果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者用药剂量过大,便会加重肝脏代谢及肾脏排泄的负担,并影响肝肾功能。
目前认为,只要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并且对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胀、腹泻等)能够耐受,就可以长期服用该药,但在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就拿前面的例子来说,如果刘大爷的肝肾功能正常,而且二甲双胍的用量是在临床允许的剂量范围以内(500~2000mg/d),就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长期用药应当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患者肝肾功能衰竭,由于二甲双胍经肾脏排泄受阻,使得二甲双胍和乳酸在体内堆积,容易导致乳酸酸中毒。因此,当血肌酐大于150μmmol/L或肝功能异常时,禁用二甲双胍,最好换用胰岛素治疗。
也许有医生会问,除了双胍类药物以外,其他类型降糖药(磺酰脲类、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药、胰岛素增敏剂、DPP-4抑制剂等)是否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呢?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其他五类降糖药均有出现肝功能异常的个案报道(发生率<1/10000),多表现为轻度和暂时性转氨酶升高。总体说来,只要合理用药,临床使用的各类口服降糖药都是比较安全的。
2肾损害如何确诊
一、病史及症状
(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和男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少数病人可出现肉眼血尿。
(二)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有肝硬化病史,患者可表现为尿检异常(如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少数病人无临床表现。肾功能恶化较为缓慢。
(三)肝肾综合征常见于肝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大多数病人有一定诱因,如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消化道出血及应用某些肾毒性药物;通常在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同时或之后少尿,可于数日、数周或数月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往往伴有恶心、呕吐、精神淡漠和嗜睡;病情严重者有肝性脑病及昏迷。感染、出血、低血压和肝功能衰竭等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体检发现
肝性病容,黄疸,蜘蛛痣,肝掌,脾大,腹水,或眼睑、下肢浮肿。
3肾损害如何避免
(1)采用中美传统经典肾复康、肾炎康、肾保康、血尿康等治疗,临床上有着良好的效果。肾复康系类是在经典秘方的基础上、以免疫平衡理论为依据。提取精致的特效系列新药,根据本病的病理特点,去除病因,消蛋白、降潜血、保护肾功能。
(2)采用复方液体,平衡机体内环境、纠正机体免疫紊乱、活血化瘀调畅气血,清楚免疫复活物与霉素,达到澄源复本之效。并结合中药西药按正规疗程及针对个案特别制定的攻关方案取得好的临床疗效。
(3)采用离子超导局部激活治疗及囊内注射直达病灶强化措施,有效避免激素全身用药副作用及肾区作用药物微乎其微的弊端。
(4)采用穴位贴敷,刺激穴位,通过其经络通道,以达到调和脏腑,平调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5)采用药浴熏蒸疗法,针对肾功能损伤的患者,采用皮肤排毒,有良好辅助效果。
4从生活细节远离肾损害
细节一:食品选择别单一
余学清教授介绍,超量的重金属摄入会对肾脏,特别是肾小管造成损害,这点是已经得到科学研究证实的。不过重金属摄入量与肾损害程度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他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意向牵头在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开展这一课题的多学科研究,这对于预防重金属相关的肾损害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有利于推动政府干预措施的出台。
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减少重金属的摄入?余学清教授建议,购买有机食品或无公害食品是远离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方法,另外,饮食尽可能多样化也是有效措施。他解释,不同的蔬菜种植区域不同,它们对污染物的吸收和残留也不同,“变着花样”吃,不容易让某种重金属在我们体内过量蓄积。
细节二:多喝水
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同样可能在饮用水中存在。余学清教授说,如果对水源不放心的话,可以在家中安装过滤器,也有利于重金属的滤除。
此外,还要注意多喝水。余学清教授认为,肾脏是人体的“净化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和毒物,调节机体水盐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有害物质最终是通过肾脏代谢出体外的,它们若对肾脏造成损害,也需要一定的量,特别是一些会在肾内沉积的有害物质,多喝水,多排尿,有利于这些有害物质的排出;即使是对于其他类型的有害物质,大量喝水也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有害物质的浓度低了自然对肾脏的损害也就会减少。
细节三:感冒药别随意吃
很多人感冒不舒服了,就自己去买药吃,吃了不见好就再买一种试试,这样也会增加肾损伤的风险。小小的感冒药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余学清教授解释,“是药三分毒”,肾脏对药物是非常敏感的。人吃药后,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最终大多要通过肾脏来排泄到体外。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感冒药多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毒性,如果过量服用就可能会导致急性肾脏损伤,临床上经常能碰到因滥用感冒药而引起急性肾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的病例。
余学清教授提醒读者,感冒时用药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要自己随便到药店买药,或认为感冒药是非处方药就可以随便吃,又或者为求好得快,几种感冒药一起吃。 特别是两种以上具有相似成分的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
但这并不是说感冒药就不能吃了,这就成了因噎废食了。遵医嘱、规范用药,是可以把药物对肾脏的损害降至最低,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可能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果药物能够做过敏试验(如皮试),最好做过再吃,因为如果人体对药物有过敏反应,那肾损害的发生风险会大幅增高。
细节四:中药别长期吃
余学清教授是2007年广东省首次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负责人,正是这次调查得到“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慢性肾病”的发现。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药物毒性引起的肾损害占慢性肾病的3.6%,这说明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导致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
他介绍,特别是广东人有服用中药的习惯,中药的肾毒性要特别引起重视。目前已经明确可能带来肾损伤的中药成分有木通、防己和马兜铃酸等,含有这些成分的药物包括八正丸、大黄清胃丸、导赤丸、妇科分清丸、辛夷丸、纯阳正气丸、当归四逆丸、跌打丸、冠心苏合丸、十香返生丸等。
他提醒,对于本身有肾脏或胃肠问题的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要特别小心,服用剂量不要过大,服用时间不要过长。有些慢性病人可能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有时服用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药物中即使不含木通、防己和马兜铃酸,也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及肾损害情况,以防含有未知的有肾损害作用的成分。民间偏方更不能轻易相信,比如说所谓的“排石汤”就有很强的肾毒性。
细节五:每年查查肾功能、尿常规
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性,许多患者肾脏损坏了相当大比例时,却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等有了症状再去就医,可能已经发展到了尿毒症。余学清教授建议,无论是个人体检还是单位体检,最好在肾功能、肾B超的检查基础上,增加尿常规的检查。
现在许多单位体检都会查血肌酐(肾功能),这个指标虽然重要,可以反映出肾脏的功能状况,但不能准确反映出肾脏损伤情况。肾脏有极强的储备和代偿能力,10万个肾单位中有40%的肾单位遭到破坏时,剩下的肾单位仍可能照常工作,血肌酐仍是在正常范围。只有肾单位的损坏超过50%,剩下的肾单位的工作不足以排除身体内的毒素时,血肌酐才会表现出异常。尿常规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尿常规可以检查血尿、尿蛋白,则能更及时、更早期提示肾损坏的情况。而且尿常规检查费用低廉,完全无创。
5哪些药物易造成肾损伤
1. 抗生素
抗生素在各类能够造成肾损伤的药物中排榜首,也就是说,由抗生素引起的肾损伤出现最为频繁。常见能够引起肾损伤的药物如下:
(1)头孢类抗生素: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等;
(3)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4)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等;
(5)其他:万古霉素,克林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
2.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即平时说的退烧药和止痛药,也属于经常引起肾损伤的一类药物。较常见引起肾损伤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等。
3. 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也即化疗药物,也可引起肾损伤,常见的药品有鉑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丝裂霉素等。
4. 一些中药
随着“马兜铃酸肾病”的曝光,中药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瞩目。一些中药诸如关木通、广防己、雷公藤、苍耳子等,也有可能引起肾损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察用法用量,并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