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传染科 查看: 5
丙肝在我国已呈中等流行,抗体阳性率约为3.2%。由于丙肝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今后有可能成为威胁大家健康的主要肝脏疾病。 丙肝病毒(HCV)感染危害性不容忽视,全球发病率约为3% (1.7 亿人)。 丙肝要怎么治疗?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1丙肝的检查
(一)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二)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三)肝功能检查
血清酶测定
(1)丙氨酸氨酶(alt,曾称为谷丙氨酶gpt):是目前林装上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alt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流。血清alt升高,对肝病诊断的特异性比天冬氨酸氨酶(ast)高,因为其他脏器中alt含量比ast低得多。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ast/alt常小于1,黄疸出现后alt开始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ast/alt常大于1。比值越高,则预后愈差,病程中ast/alt比值降低,提示未损及肝细胞线粒体,预后较佳。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酶升高、胆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got):此酶在心肌含量最高,依次为肝、骨骼肌、肾、胰。在肝脏,ast80%存在于肝细细胞线粒体中,仅20%在胞浆。在肝病时血清ast升高,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病变持久且较严重时,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流,其值可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心肌其其他脏器细胞受损时,ast亦升高,应予以鉴别,以免此类疾病被肝炎症状所掩盖。
(3)乳酸脱氢酶(ldh):肝病时可显著升高,但肌病时亦可升高,须配合临床加以鉴别。
(4)y谷氨酰胎酶(y—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ygt活性变化与肝病病理改变有良好的一致性。
(5)胆碱酯酶:由肝细胞合成,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有较明显损伤,其值愈低,提示病情愈重。
(6)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正常人血清中alt主要来源于肝和骨组织,alp测定主要用于肝病和骨病的临床诊断。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时,组织表达的alp不能排出体而回流入血,导致血清alp活性升高。
2关注发病率陡升的丙肝
丙肝在我国已呈中等流行,抗体阳性率约为3.2%。由于丙肝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今后有可能成为威胁大家健康的主要肝脏疾病。
丙肝病毒(HCV)感染危害性不容忽视,全球发病率约为3% (1.7 亿人)。
60%~85%的丙肝患者病程会呈慢性化,罹患肝硬化的危险性在感染后20年内达10%,在感染后30年内达20%。肝硬化患者中有一部分发展为肝癌。
丙肝漏诊率约52%
在美国,大概只有5%的丙肝患者被确认;在英国,每8名丙肝患者只有1名被诊断;在我国,丙肝漏诊率约52%。丙肝的传播方式有:混用注射器、职业暴露、透析、家庭成员间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而未知形式的丙肝传播方式占 20%~40%,如医源性感染(牙科器械、内窥镜、介入性操作、外科手术)、不洁注射、某些生活习惯(文身、美容、美甲、修脚等)。需要指出的是,接吻、拥抱、打喷嚏、咳嗽、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HCV。
确诊要做哪些检查
应查丙肝抗体(抗-HCV)、丙肝基因(HCV-RNA)和丙肝基因分型,还可以做B超检查和肝穿刺活检。
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是:丙肝抗体、丙肝基因均为阳性,阳性指标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确诊。
单纯丙肝抗体阳性有两种可能:感染过丙肝,现已痊愈;慢性丙肝,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期,尚不能检测到,因此需要定期随访或进行肝脏穿刺活检。
对抗体阳性者需要通过基因检测HCV-RNA定性试验确诊,准确性很高(98%以上),只要一次病毒定性检测阳性即可确诊HCV感染。但一次检测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应重复检查。
对丙肝患者还要做基因分型,目的是指导判定治疗的难易程度以及制订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中国患者基因1型多见,为丙肝中比较难治的一型,也是预后比较差的一型。基因1型的患者要进行加强治疗,治疗时间相对也会比较长。
肝功能正常也要抗病毒治疗
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所有慢性丙肝患者均需接受抗病毒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清除病毒、延缓肝脏病变的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风险。
丙肝病毒本身也可以造成对肝细胞的损害,只要病毒存在,这种损害就存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肝脏病变也会有进展,同样会发生肝硬化。
3丙肝吃什么好
1-3岁的婴幼儿基本没有忌口的食物,当这阶段的小儿患丙肝时,家长可以让其多吃一些食物,对于治疗丙肝有很大帮助。多给患丙肝的小儿吃这些食物:
1、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可以帮助药物入肝脏,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且酸性食物可增加食欲,让小儿从食物中摄取更多的营养。
2、甜食:甜食能给小儿补充热量,小儿也喜欢吃。家长最好选择一些易吸收的甜食给小儿进食,对缓解丙肝症状有帮助。
3、苦性食物:苦性食物可清热解毒,肝胆湿热型肝病患儿进食苦性食物很有益处。
上述食物均对治疗小儿丙肝有帮助。具体的食物有如芹菜、青菜、苋菜、豆腐、葱、蒜、红枣、赤小豆、鲤鱼、鲫鱼、醋、花生衣、藕、香菇、胡萝卜、刀豆、李子、肝、瘦肉、猪心、猪腰等。
需要注意的是,丙肝患儿在饮食上有需要忌口的食物:
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3、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儿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常见的需要丙肝患儿忌口的食物有酒、辣椒、花椒、胡椒、猪油、肥肉、油炸食物、虾、蟹、公鸡、海鱼、菠菜、甲鱼等。家长需要注意不要让丙肝患儿进食这些食物。
4丙肝症状
婴幼儿的生理情况与成年人不同,因此患丙肝后再临床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小儿丙肝发病急者较多,发热较多,黄疸前期短者较多,有呼吸道症状者较多。小儿丙肝多发于秋冬季。由于小儿消化功能较弱,代偿能力较左,因此,患肝炎时,消化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常较成人明显。肝脾肿大多且显著,肝功能异常明显。
丙肝从潜伏期到病发时的症状表现如下:
1、潜伏期:本病潜伏期为2-26周,平均7.4周。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短,一般为7-33天平均19天。
2、临床表现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常见单项ALT升高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患者ALT和血清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病情较重,临床难与乙型肝炎区别。
3、急性丙型肝炎:多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常见乏力或活动耐力下降、厌食、腹部不适等。约25%出现黄疸,多呈轻度。肝脏轻到中度增大,脾大少见。ALT可表现为单相或多相型增高,后种类型预示肝损害严重或易发展成慢性型。病程约3-6个月或更长时间。有明显转慢性化倾向,约40%-60%转为慢性肝炎。
4、慢性丙型肝炎:病毒血症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以前者多见,自然痊愈的可能性极小,部分患儿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
5、亚临床型丙型肝炎:为儿科常见临床类型。患儿无肝炎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肝炎病情,进一步追查病原方得以诊断。追问相关病史可发现有些患儿尚处于急性期,而有些已进入慢性阶段。
6、病毒携带状态:从无肝炎症状,定期随访也无肝脏大小和质地异常,ALT无升高。肝活检基本正常或呈轻微病变。
5丙肝患者在日常中的自我护理措施
(1)首先要消除眼睛的疲劳。睡眠是保护眼睛、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提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除要保证每晚7- 8小时睡眠外,中午最好能午休半小时。另外长期过多地看书读报或用眼操作,常常会影响肝功变化。丙肝护理在工作生活看书写字超过1 小时者应以机远观景5-10分钟作为休息;开目注视搞研究或雕刻的人员应学会闭目养神10分钟作为休息。眼睛疲劳过度,看一看绿色的草坪或树木,以解除劳累。
(2用交叉工作法达到积极休息。脑力劳动时间持续2小时后可换为体力劳动或做操运动一下,常是驱走疲劳的积极办法;上班时精神过于集中在办公书写和思考上,下班时提壶开水,买菜做饭亦可算是积极休息。
(3)有爱好,就能劳逸结合。上班时的精力集中,紧张的脑体劳动常使你精疲力尽,没精打采,但只要你有爱好,如养花赏花,打扑克,下象棋,练习书法绘图,喂小鸟,唱京剧,哼小曲等娱乐生活,就可使你精神放松,消除疲劳。这也是丙肝的护理措施。
(4)对于丙肝的护理还需注意动静结合和自我保健。工作学习搞得你头晕眼花,休息时间争取去田间小径、公园娱乐场所走一走,或找个僻静处与友人、亲人散散步,聊聊天,吃顿"野餐"。学会久动后以为休息,久静后以动休息,动静结合不仅能健身,还能养心和保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