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药品 查看: 9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多注意一些细节,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尤其是饮食是最为重要的,像鳓鱼这样的食物一定不能随着食用,否则对身体也是有伤害的,下面一起了解下哪些人不适合吃鳓鱼呢!
1鳓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副作用
凡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红斑性狼疮,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肾炎,痈疖疗疮等疾病之人忌食。吃鱼前后忌喝茶。
禁忌人群
凡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红斑性狼疮,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肾炎,痈疖疗疮等疾病之人忌食。
鳓鱼虽然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了解了哪些人不适合吃鳓鱼之后,我们知道鳓鱼其实也是有很多人都不适合食用的,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结合身体情况去选择食物,不能只想着满足口味。
2鳓鱼的体态特征
体长而宽,很侧扁。背缘窄;腹缘有锯齿状棱鳞。头中等大,很侧扁,头顶平坦,具菱形隆起棱。头背后方略高。吻短钝,上翘。眼大,侧上位。脂眼睑发达,盖着眼的一半。眼间隔中间平。鼻孔每侧2个,约位于吻端和眼之间。口小,向上,近垂直。口裂短。前颌骨和上颌骨由韧带连结。上颌骨末端圆形,向后伸达瞳孔下方。下颌的前端向上突出。两颌、腭骨和舌上均有细齿。舌游离,前端钝圆形。鳃盖骨薄。鳃孔大,向下开孔至头腹面的前方,约止于眼的前下方。假鳃发达。鳃耙较粗,边缘具小刺,11—12+23-24。鳃盖膜彼此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尾柄长小于其高。肛门位于胸鳍基和臀鳍基末端之间。[1]
体被薄圆鳞,易于脱落。鳞片前部密布横沟线,环心线细,后部边缘光滑。腹部棱鳞23—26+13—14。背鳍中等大,起点距吻端和距尾鳍基底的距离相等,其基部短。臀鳍始于背鳍基终点的下方,其基部甚长,约为背鳍基的4倍。胸鳍侧下位,向后伸达腹鳍基。腹鳍甚小,位于背鳍前下位,其长小于眼径。尾鳍宽叉形。体背部灰色,体侧银白色。头背、吻端、背鳍、尾鳍淡黄绿色。背鳍和尾鳍边缘灰黑色。其它各鳍色浅。
除了吻长、叉长/体长等指标在雌雄间有显著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到了繁殖早期,雄鱼的体厚、成熟系数都显著地大于雌鱼,而肝指数却显著地小于雌鱼。
3鳓鱼的生活习性
为暖水性近海中上层洄游的重要经济鱼类。喜栖息于沿岸及沿岸水与外海水交汇处水域。黄昏、夜间、黎明和阴天喜栖息于水的中上层,白天多活动于水的中下层。遇大风、淡水或打雷时则沉入海底。游泳快,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不明显。喜集群,产卵前有卧底习性。[1]
食性
主要食物为头足类、甲壳类、小型鱼类。[3] 幼鱼以挠足类、箭虫、磷虾、蟹类幼体为食。成鱼时则以虾类、头足类、多毛类和鱼类为食。[1]
东海鳓鱼的饵料生物种类有60余种,浮游甲壳类、鱼类和不可辨认的头足类为其主要食物类群。按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排序,优势饵料种类最高的是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pterotum)(IRI%为46.54%),其次是中国毛虾(Aceteschinensis)(IRI%为30.38%)、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IRI%为12.08%)和不可辨认的头足类(IRI%为6.48%)等。统计分析检验表明,鳓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1),而无明显的叉长变化,摄食强度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相对较高,而冬季最低。
繁殖
生殖期多不进食。每年4-6月由越冬场洄游到盐底较低的浅海河口附近繁殖。辽宁辽东湾,河北沿海,山东小清河口、套儿河口、黄河口,江苏吕泗渔场,福建九龙江口、浯屿、青屿,广西北部湾等处都为产卵场。2-3龄鱼性成熟,怀卵量一般为4-10万粒。卵为浮性卵。卵径2.22-2.48mm。卵黄径1.71-1.81mm,油球1个。油球径0.38-0.42mn。卵黄龟裂呈泡状。受精卵在水温23-26℃时约30小时可孵出仔鱼。初孵仔鱼5.1mm。产卵后即散群,同幼鱼一起约于冬初游回深海。生长中以第一年生长最快,1龄鱼体长可388.37mm左右。以性别生长情况比较看,雌鱼各龄的平均增长量相应地要比雄鱼快。
4鳓鱼的繁殖
其洄游季节性较强,游泳迅速,对温度的反应敏感,在水温低时,它们都在近海水域栖息,当水温升高则靠近沿岸活动,每逢春、夏季它们成群结队地游到河口沿海产卵。
由于鳓鱼游速很快,渔民说它是“小小鳓鱼无肚肠,一夜游过七爿洋”,因此难以掌握其规律,加上群体小,年渔获量只有2000吨左右。
5鳓鱼的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适宜小儿及产妇食用;
2. 凡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红斑性狼疮,淋巴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肾炎,痈疖疗疮等疾病之人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