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皮肤性病科 查看: 28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存在一些意外,其中烧伤烫伤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意外,而且烧伤烫伤特别容易导致出现水泡和疤痕,并且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出现感染和伤疤,并且烫伤和烧伤会给我们的带来非常严重的疼痛感,那么想要得到有效的缓解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治烧伤烫伤的方法有哪些?下面一起了解下治烧伤烫伤的方法。
1中医治烧烫伤偏方
侧柏大黄治烧烫伤
【功能主治】主治烧烫伤。
【处方组成】鲜侧柏叶240克,川大黄、当归、地榆各60克,血余90克,槐树露蜂房30克,黄蜡(冬用150克,夏用210克),香油1000毫升,樟脑9克。
【用法用量】将大黄切为细末,将血余取男女各半,用碱水洗净,晒干,将香油置锅中加热使沸。先下侧柏叶,次下当归,再下地榆,待炸至黑枯,将渣捞出;再下血余、蜂房,炸枯捞出后过滤;趁热下大黄、黄蜡,最后下樟脑。搅匀待凉即得,贮大口瓷瓶内备用。用时,将患处洗净,涂敷。水泡宜先剪破后再上药,敷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以愈为度。
【加减】烫伤重者,须配合内服汤剂:用琥珀3克,朱砂、冰片各1.5克,共研为细面。再用大萝卜榨汁1盅。加人童子便2盅,冲服药面。
【宜忌】忌用手搔,忌食辛、辣,忌烟、酒等。
【病例验证】此方用于治疗烫伤患者达500余人,均获治愈。烫伤轻者,一般仅用上药外敷即可;烫伤重者,则必须配合内服汤剂。
小米冰片治烧烫伤
【功能主治】清热止痛。主治烧烫伤。
【处方组成】小米500克,冰片6克。
【用法用量】取小米500克置于铁锅内,炒成炭状,加冰片6克,研为极细末,以麻油调成糊状。按一般方法清理创面后,涂敷小米散厚约2 毫米左右,盖上油光纸,然后用5~6层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固定(亦可采用暴露疗法)。开始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以后2~3日换药一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0例,收到满意效果。治疗后,局部症状得以迅速改善。对Ⅰ度伤皮肤发红或有极少小水泡者,能促进及早痊愈;Ⅱ度烧烫伤者一般换药5~7次痊愈。
2治烧伤烫伤的方法
1.当归10g 生地10g 紫草10g 川军10g 冰片5g 蜂蜡5g
用4两香油(或花生油)煎熬,取出药物,投入冰片蜂蜡
用此方熬制的药膏涂抹烫伤处,每天数次,有水泡的不要刺破水泡,预防感染可吃点消炎药或打消炎针
此法治疗,伤口愈合快,愈后不留疤痕
2.盐酸黄连素片,研细末,用香油调匀(注意不要太稀),清洗,消毒后外敷并用无菌纱布包扎,1次/2天/。一般2--3次可以愈合。
3、用清水洗干净,烫伤膏
先用水清洗伤口,稍干后在创面涂抹消炎修肤液,再涂烫伤膏,每天3~4次,
3烧烫伤不宜用牙膏涂
牙膏是用来刷牙的,并不是药品。此外,牙膏有许多种,有的是酸性,有的是碱性,还有些含有很浓的刺激性。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牙膏、酱油等涂在创面上,还可能侵蚀创面、增加损伤。乱涂红药水甚至还会导致中毒,红药水是前些年医院常用的外伤用药水,但只限于小面积的创伤,因为它的成分为有机汞,具有高度的脂溶性及扩散性,被吸收后易导致中毒,轻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失眠、恶心呕吐等,重者表现为兴奋、语无伦次、惊叫、肢体震颤、心率快、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4烫伤擦什么药
五绝烫伤粉:五绝烫伤粉为纯中药精制而成,对各种烧烫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治愈后不留疤痕。使用方法:取烫伤粉10克,用氟轻松软膏约40克调和,调匀后较厚地敷于患处,用绷带或纱布包扎,换药时撕开纱布不疼,隔天换一次药。注意事项:有水泡者,可先用针具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后敷药;换药时,不可擦洗患处粘膜;保持患处的湿性。
京万红烫伤药膏属非医保非处方类油膏剂。本方系消炎止痛、化腐生肌之剂。主治各种烧、烫伤、溃烂、化脓等证。用于Ⅰ~Ⅱ度烧烫伤;局部皮肤红斑水肿或水疱,溃破糜烂,或继发感染,疮口久不愈合者;病久成卧床过久褥疮,皮色暗红,糜烂,流黄水者。
康美肤烧伤膏:由福建地产药材九龙藤、金线莲、冰片、蜂蜡、麻油等组成,临床上主治各种Ⅱ度烧伤。
5烫伤后不能吃什么
营养不良可延迟创面愈合,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感染和组织修复的能力进一步削弱,严重影响预后。所以,对于严重烫伤伤病人,给予足够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烫伤病人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缩短病程的重要治疗措施。
烧伤后病人应多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量高、体积小,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增加蛋类、鱼类、肉类等。
宜多食高蛋白质食物,特别是多喝些鲫鱼汤、黑鱼汤、牛奶等流质易吸收的食物,利于创面细胞增长,加速愈合。
烧伤病人宜多食含锌量较高的食物,如牡蛎、鲱鱼、虾皮、紫菜、鱼粉、芝麻、花生、猪肝、豆类等,可有效避免伤口的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
烫伤后忌烟、酒、茶。香烟中的尼古丁使血管收缩,不利于皮肤创面的愈合。酒会扩张血管,并会促进血液循环。当有感染时,应忌酒,早期蛋白大量渗出更应忌之。饮茶虽然补充液体,但在机体需要营养时,大量饮用茶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