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皮肤性病科

爱吃嫩肉易惹病

时间:2023-05-23 分类: 皮肤性病科 查看: 47

很多人吃肉时追求嫩滑的口感,因此常常煮到七八分熟;有的人在烹饪菜时则习惯用热水过一遍……这些饮食习惯看似只是个人的喜好,其实都有损人体健康。为你揪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六大饮食误区,为了健康可要好好改过来。

1吃肉多危害

科学研究发现,早期的人类只吃蔬果而不吃肉类。直到后冰河时期,人类所需的水果、坚果与蔬菜不敷所需,为了活命,才开始吃死亡动物身上的肉作为补充。但过了冰河时期后,素食品充足了,吃肉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都有不少“肉食动物”,汉堡、烤肉、烤鸭、红烧肉——顿顿“无肉不欢”。据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每天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分别为248克和126克,而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标准仅为每天50—75克。

其实,中国古代对食肉就颇有争议,《吕氏春秋·重己》中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古人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吃肉过多对人体非常有害:美国每年至少有100万新增心脏病患者,近60万人因此丢掉性命。美国的心脏病研究委员会研究报告指出,这些心脏病患者,大多数是由于吃肉太多,吃蔬菜和运动太少。除此之外,吃肉多和高血脂、肥胖等代谢病也息息相关。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表示,连关节炎、胆结石、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病,也与吃肉多脱不了干系。当人类变身“肉食动物”,不仅会对身体带来损害,还会使人体大脑多巴胺分泌旺盛,乙酰胆碱活动异常,造成情绪暴躁、欲望强烈,而且影响智力。

2爱吃嫩肉易惹病

1、吃肉追求滑嫩,容易染病

吃肉一味的追求滑嫩,将肉类、内脏的烹调时间缩短,只烹调到7~8成熟,口感上是增加了,但是却容易染上疾病。未彻底煮熟的肉类难以消化和吸收,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另外未煮熟的蛋白质会增加过敏体质的人对食物过敏的可能性,肉类中可能携带的寄生虫等病原体可能没有别杀死,人体食用之后有染病的危险。

2、食物越精细营养价值越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对于食物的要求越来越多,我们的粮食也顺应着时代的变化,加工得越来越精细。精米饭、精面粉的口感确实要好得多,但是从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来看的话,大大的降低了。去掉外壳之后的糙米,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95%的营养成分都存在表面上,经过加工的精米就只剩下了5%的营养成分了。我们吃到到的米饭里,最有价值的植物蛋白、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大大的浪费了。

3、蔬菜先焯后炒维生素损失不少

有人烹调蔬菜的时候喜欢先用热水焯过之后再炒,这样的烹调方式会导致蔬菜中的维生素大大的损失。因为维生素B、维生素C都是水溶性的,生物特性很不稳定,容易溶于水中,同时也是很不耐热,60℃的水温中焯几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就会溶解在水中了。所以为了保持维生素的摄取,应该直接炒熟,部分可以生吃的蔬菜例如黄瓜和西红柿可以直接凉拌生吃,维生素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4、老火靓汤营养价值并不高

广东人喜欢喝汤,但是其实经过长时间的熬煮的汤营养价值并不高,特别是经过10几个小时熬制出来的老火汤,虽然味道上乘,但是大部分的蛋白质依然存在在汤料上,而经过长时间熬煮的汤料又变得嚼之无味,基本上都不会再食用,从而影响了人体对蛋白质的摄取,同时维生素在长时间的高温之下也被破坏了。

3每天吃多少肉合适

肉中的蛋白质我们还可以用牛奶、豆类来替代获得,但是B族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锌、铁等矿物质,是无法用蔬菜水果来替代的。因此,我们不是不需要肉,而是不需要过多的肉。

膳食平衡宝塔”中明确指出,一个人每天摄入瘦肉75克,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而蔬菜,每天最好摄入500克左右。“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将这两样吃反了。”

肉类有红肉、白肉之分。红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属于此类。白肉则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包括鸟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

体力劳动者适合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则多吃些白肉;男性对红肉需求大,女性对红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老人身体机能退化,多吃红肉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还是吃白肉的好;小孩子为了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两种肉都要吃。于康提醒,如果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最好少吃肉,多吃豆类食品,比如豆浆、豆腐等,若特别想吃一定要只吃瘦肉,以保证营养供给,还不会加重慢性病。

4焦肉中的致癌物质不容忽视

每个人身体中都含有癌细胞,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患上癌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饮食生活等各方面习惯,加上环境与个人因素,就会提高诱发胰腺癌的概率。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经常食用焦肉也会大大增加诱发胰腺癌的概率。

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4月于丹佛举行的年会上,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公布了这一研究报告。他们发现,如果经常进食烧焦的肉,诱发胰腺癌的概率高达60%。吃烧焦的肉越多,诱发胰腺癌的概率就越高。报告说,如果肉类被油炸、煎炒或烧烤变焦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但炖煮的肉却不会产生这种物质。研究人员建议,烹调肉类烧熟即可。如果非要吃烤肉,可先把肉放入微波炉内烹调数分钟,然后将肉汁倒掉,再把肉放在火炉上烤。此外,一旦肉被烧焦后,应在进食前去掉烧焦的部分。为了解进食烧焦的肉与诱发胰腺癌的关系,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近6.3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研究,研究涉及肉的消费量、肉类烹调方式以及肉类煮熟的程度等。最后得出了上述研究结论。

通过对于诱发胰腺癌因素的了解,相信各位读者对于焦肉的致癌物质又有了新的了解,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少解除烧烤食品,介绍致癌物的摄入,有效预防癌症。

5人体肠道里有爱吃肉的细菌

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使人得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特别提防肠道里那些爱吃肉的坏细菌。

爱吃肉的细菌 为啥是坏细菌

肠道是一个比肝脏还要活跃的代谢和免疫器官,其中有1.5公斤左右的肠道菌群。所以,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讲,我们吃饭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维持机体生存,另一个是养活1.5公斤的肠道菌群,特别是好细菌。

因为肠道里菌群有好有坏,有益菌是保持肠道健康的,有害菌是让人得病的。爱吃肉的人肠道里的有害菌数量比饮食搭配合理的人明显要多。

长期吃肉多的人,在肠道里也就培养出了爱吃肉的细菌。一旦少吃肉、不吃肉了,这些细菌就会反击,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自卫反击。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会让人感到全身乏力。爱吃肉的人肉为啥会越吃越多?就是肠道坏细菌在作怪。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领导的微生物学科研团队曾对123名肥胖志愿者进行饮食干预,制订了一套减肥计划,其中包括含有益生元的食品,让他们定期回来复查,以监测肠道菌群和代谢参数的变化。在完成9周饮食治疗之后,又对患者做了为期14周的跟踪调查。共有93名志愿者完成了试验,结果参加试验的志愿者体重呈中等水平下降,平均减轻了大约7公斤,且肠道中产生毒素的坏细菌减少,有益菌数量增加。

肠道菌群出现问题,不仅是腹泻或便秘,还有可能出现口腔溃疡,以及各种所谓的“上火”症状,如发痘痘、嘴角溃疡等。

此外,有害菌释放的毒素引发全身性炎症,有时炎症水平升的太高,就在局部暴发,释放一下。过一段时间,肠道菌群平衡没有得到改善,还会引起下一轮暴发。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菠萝是天然嫩肉粉
下一组:喝白开水好还是喝纯净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