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肛肠科

便血应做哪些检查

时间:2023-05-24 分类: 肛肠科 查看: 25

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

1便血应做哪些检查

1 进行大便带血情况的诊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诊断,首先就是弄清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次就是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最后就是注意便血伴发症状

2 进行便血的鉴别。便血鉴别一般是通过两方面进行鉴别,一般的鉴别主要包括大便形状和颜色以及通过年龄进行鉴别。

3 具体了解便血引起的疾病。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病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肠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查看详情>>

2便血的表现

1.鲜血便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 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 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 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 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脓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 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 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 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4.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5.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 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 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 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3便血的诊断

1.注意便血的特点

(1)了解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2)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多考虑上消化道病变;若为紫红色、暗红色或有血块;或血色鲜红,则多来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并有臭味,应想到有直肠恶变的可能。

2.注意便血的伴发症状

如直肠炎、直肠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慢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4哪种便血可能是癌

便血有“真假” 及时查原因

遇到大便带血,有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不以为然,特别是患有痔疮的人群,一般会认为又是“痔”病,“随它去吧”不会有大碍的;另外一种是恐慌,担心自己肠胃等器官出了“大事”,甚至怀疑是什么不治之症。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孙锋提醒:大便带血,或是身体向您亮出的“黄牌”警告。因为,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不过,便血还有“真”“假”之分——

假“便血”:

食物药物导致大便变色

孙锋分析说,假的便血是因为吃了某些食物和药物后引起大便变色。如服用了补血的铁剂、碳粉、铋剂、中草药,或吃了猪肝、动物血、番茄、甜 菜等食物后, 大便可能呈暗褐色、黑色或是红色。有时口腔或鼻腔内出血咽下后也会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假性的便血在停用药物和食物后会消失。

真便血:

或是肠道肿瘤“信号”

真的便血,一般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它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 间,可能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临床上,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等都可出现便血症状。

分辨

真便血颜色差异大 对应病变各不同

由于便中带血的情况与痔疮出血类似,一般人很难区分得清,但确有可能是肠道肿瘤恶变的可能。

该如何辨别?孙锋说,从大便带血的颜色和是否带脓、有黏液等,可提示一些可能潜在的病症——

鲜血色的血便:

良性病因较常见

孙锋说,如果便血颜色鲜红,多为急性(即时)出血,即,血液流出血管外后在很短时间内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这类特点的便血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但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一般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如果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肛门肿物反复脱出,久病后也可能在排便时出血。

4.肛裂: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带脓血黏液的大便:

小心肠道肿瘤

如果排出的是脓(黏)液血便,可能提醒以下病变:

1.直肠癌: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患者可伴有大便变细、大便次数异常增多、有排便不尽感等不适。

2.结肠癌:首发症状可以表现为大便出血(尤其是左半结肠的肿瘤),多属于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患者可伴有腹部包块、腹痛、慢性进行性消瘦等症状。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较长的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性的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患者,也可能排带脓血、黏液的大便。

油黑发亮“柏油便”:

警惕上消化道出血

如果排出的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油黑发亮似“柏油”,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若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说明血液 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不过,当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血便也可能 呈鲜红色。

潜伏的血便:

看不见的隐疾莫忽视

孙锋特别提醒,有一类小量(微量)的消化道出血,一般 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 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所以,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有助于筛查结直肠肿瘤。

建议

出现便血及早排查原因

“便血容易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孙锋指出,因便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但随着贫血的加重,患 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症状,一些患者甚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应引起警 惕的是,便血或可能是肠道恶性肿瘤的信号。

因此,出现哪怕是“疑似”的“便血”时,也应及早排查原因。除了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之外,医 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专科体检,比如做肛门指检、一次性肛门镜检查、一次性套管直肠镜检查等,这几种检查方式方便、经济又安全。而对于以前有过炎性肠 病、肠道肿瘤家族史,或者病史较长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做结肠镜或腹部CT等进一步检查。

5便血的预防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女人痔疮原因是什么
下一组:有便血的情况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