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分类: 外科 查看: 9
好多疾病都具有相似的症状,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区别出它们呢?例如乳腺增生吧,乳腺增生是很多女性朋友会面临的疾病,乳腺增生的发生也给很多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为了能及早的治疗乳腺增生,我们应该了解怎样才能识别出乳腺增生呢?来看看吧。
1乳腺增生贴什么膏药好
乳腺增生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该病的本质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的紊乱。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
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药物治疗就是最常用的方法。不过患者应该注意,自己不要私自乱用药,以免适得其反给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建议得到当地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然后对症治疗。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用药。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所致。所以以疏肝解部、调理冲任、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主的中医中药治疗。因此,像一些消肿化瘀等中药膏药是较常用的。
患有乳腺增生的病人平时要多吃白菜、豆制品、海带、鱼类、酸奶。另外,红薯中含有抗癌物质去氢表雄酮,可以抑制乳腺癌的滋长。此外,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类水果等也有类似的作用。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药物,对于治疗类似病症,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
红金消结胶囊:舒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消结安胶囊: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气滞血瘀所致乳癖,乳腺小叶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夏枯草膏:适用于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等。
2怎样识别乳腺增生疾病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病人常有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轻者如针刺样,可累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明显,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检查时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韧,有时有触痛。结节与周围乳腺组织的界限不清,不与皮肤或胸肌粘连,有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增厚区。
3如何用蒲公英来治疗乳腺增生
一、口服方剂:
方剂一:柴胡 10g,郁金 10g,青皮 15g,王不留行 15g,路路通 15g,皂角刺 30g,蒲公英 15g,桔梗 10g,牛蒡子 15g,连翘 15g,漏芦 20g,丹皮 15g,此方一副可以煎三次服用。
方剂二:蒲公英30克,青皮15克瓜蒌仁15克,牛旁子15克,路路通15克.煎水服用一副/日(三次),拿药渣来热敷,也可用药蒸气来熏.最好在乳房松软后马上用吸奶器吸尽。此方效果显著,建议妈妈一试。
方剂三:蒲公英粥:用蒲公英30克熬粥,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对于妇科生殖器炎症、乳腺炎的患者最适宜。
二、外敷方剂:
方剂一:新鲜蒲公英、新鲜仙人掌(去刺),按5+2比例切碎捣成泥状,加入少量明矾末,用鸡蛋清调敷患处,每天2~3次。疼痛剧烈者,加大黄、乳香粉适量。一般3~5天即可痊愈。
方剂二:新鲜蒲公英捣碎敷外敷,效果立竿见影。
方剂三:局部热敷,或用鲜蒲公英、银花叶洗净加醋或酒少许,捣烂外敷。用宽布带或乳罩托起乳房。
4乳腺增生有哪些类型
在我国,因为囊性改变少见,多是腺体增生为主,所以叫做“乳腺增生症”。世界卫生组织统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由于本病恶变的危险性比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所以需要全面慎重检查,制定科学的医治方案。
乳腺增生性疾病包括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两种,前者属于生理变化的范围,后者属于病理性变化,有癌变的可能。
一、乳腺单纯性增生,属于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病变,也叫单纯性腺纤维瘤病、乳痛症等。多见于育龄妇女。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卵巢内分泌状态密切相关。本病具有自限性,属于生理变化,可以在结婚、生育、哺乳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是消失,对于临床重者,可有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乳腺囊性增生症: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梢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以囊肿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一些其它结构不良病变。一般开始于三十到三十四岁之间,四十到四十九岁为高峰,存在着恶变可能。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临床上以单一或是多个结节、疼痛、乳头溢液等多见。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5乳腺增生的刮痧疗法
(一)症状
乳房胀痛,呈周期性,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或消失。乳房触摸可发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其质软或韧,无粘连,可活动,呈椭圆形。乳房外形及表皮正常,大多无触痛和压痛,腋下淋巴结无肿大,乳头不回缩,可有黄绿色、棕色血性液体流出。患者无特殊不适或有头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
(二)治法
(1)选穴肩井、天宗、外关、膻中、丰隆、太溪、行间、侠溪。(见图56-图5-6-图5-6-图5-6-图5-7-图5-7-2)
(2)定位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行间: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侠溪:在足背部,第四、第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3)刮拭顺序先刮肩部肩井、背部天宗,然后刮胸部膻中,再刮前臂外关,刮下肢外侧丰隆,刮太溪及重刮足背行间、侠溪。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背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分别刮拭肩部肩井穴和背部天宗穴,出痧。然后刮拭胸部正中线膻中穴,用刮板角部,不宜重刮,30次,出痧为度。再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30次,出痧为度。之后刮下肢外侧丰隆穴和足部太溪穴,各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足背部行间、侠溪穴,出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