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7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在上了幼儿园之后,会越来越有同伴交往的需求,也逐渐对身边的小朋友有了亲疏远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孩子对“朋友”的概念的确是从“与朋友做相同的事”开始。
1孩子交朋友 干涉or放手
专家提醒: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
都说环境和同伴对孩子的社会化有很大影响。正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楮。于是不少父母就担心了: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明确分辨好坏、对错、善恶。那么,父母是否应该引导孩子择友?如何引导呢?
我们今天的文章,即来讨论孩子的交友问题。
亲爱的朋友们也可以试着想一想,遇到下面这些情况,你会干涉孩子交友吗?
情景一:
我女儿29个月了,有个39个月的女孩最近总来和她玩,她们在一起玩了几天我发现那个女孩非常任性,还特别爱哭,小孩特别爱模仿,我怕我女儿也变成那样,所以我不想让她和那个女孩玩,但那女孩特别缠着我女儿,我怎么都躲不开她,我又怕过分阻止她们来往影响我女儿的社交能力,请问我该怎么办?
情景二:
我的孩子4岁了,女孩,外向。我们平时教育的还可以,习惯也比较好。她喜欢交朋友,但是现在我感觉有的孩子缺点毛病特别多,和他们一起玩,怕其他孩子把不好的习惯传染给她,这种担心多余吗?她该怎样选朋友呢?
情景三:
我女儿已经读三年级了。她很容易就跟其他小朋友变熟,在学校也有很多朋友。但是现在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也渐渐有些担心了,怕她在学校交一些可能比较调皮的朋友。想起自己小时候,我父母也经常跟我说,不要跟成绩不好的玩。我当时还很鄙视他们这个想法,但是到现在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了哦,很希望她多跟成绩好的小朋友玩,不知道其他父母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另外,我到底要不要干涉孩子交朋友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在上了幼儿园之后,会越来越有同伴交往的需求,也逐渐对身边的小朋友有了亲疏远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孩子对“朋友”的概念的确是从“与朋友做相同的事”开始。就像妈妈所说的,孩子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能够理解,爸爸妈妈希望孩子身边都是“好的榜样”,来学习和影响自己的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若身边有“坏榜样”就希望尽量帮助孩子屏蔽。
但事实上你会发现,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无论你如何费心尽力地给孩子挑选学校、挑选班级、甚至挑选朋友,孩子的身边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伙伴。有的好静,有的好动,有的听话礼貌,有的调皮任性。你想要一直给孩子做选择、为孩子屏蔽掉“不好”的伙伴和影响并不是长久之计。一味对同伴、环境进行抱怨和焦虑,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应该摆正心态,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
与其把“罪责”推到“不好”的同伴身上,不如有效给孩子立规矩
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与同伴的游戏多是平行游戏,就是各玩各的,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和相互影响其实很少。稍大一点,孩子会需要真正的同伴互动,与小伙伴一起活动、一起游戏。而这个时期,孩子的认知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虽然无法和成人相比,但孩子绝对不是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倾向,完全简单地、不假思索地模仿他人行为的。
总的来说,家长所担心的“被带坏”的情况发生,往往并不是完全由于孩子间不良行为的“模仿”。更多是由于孩子强大的好奇心、探索欲与自我控制能力不匹配造成。孩子正处在习惯和规则建立的时期,内心的秩序规则还未建立牢固。孩子有时做出一些家长认为“出格”或“以前都很乖不会这样”的事情来,也许是因为孩子太兴奋和好奇而忘记规则了,或者头脑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则。不能完全把“罪责”推卸到“不好”的同伴身上。
从这一点上说,父母平日有效地给孩子立规矩,同时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从根上预防孩子的“行为出格”。
尊重孩子的朋友,并适度表明自己的倾向
孩子在同伴交往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交友倾向,选择自己欣赏的、与自己脾气、性格合得来的小伙伴作为自己的好朋友。这个时候,父母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发掘小伙伴的优点和长处。比如跟孩子聊一聊“为什么你更喜欢XX小朋友啊?”“XX小朋友是不是很有礼貌?很爱帮助别人?…”“妈妈也喜欢XX小朋友,因为妈妈觉得TA…”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受到父母的引导,知道哪些是好的品质和行为,自己应该模仿和学习。
即使是当父母发现孩子的朋友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要完全抱着“那个孩子不好,我不要我的孩子跟TA来往”这样的想法。既然是孩子喜欢的好朋友,不妨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也许你并不像自己的孩子那么全面了解他们的好朋友。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即使朋友有缺点,也可以通过与自己孩子讨论、比较,适度跟孩子表明你的看法,排除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从多角度观察和评价一个人,不局限于某个方面就武断地否定别人,而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别人的优点上。这是家长自己应该首先做到的,也是应该逐渐引导孩子做到的。
不要给孩子限定小圈子,鼓励孩子与更多的伙伴交往。
虽然每位家长都承认,应该让孩子增广见闻,应该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帮助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免不了想要为孩子划定一个小圈子,建造一个小温室。凡遇到自己认为“不好”的孩子,就会想要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跟对方玩、尽量离对方远点…
这么做,容易引导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有更多功利的原则和想法。有些孩子则可能充满迷茫,逐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朋友、跟朋友相处。还有一些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偷偷与父母认为“不好”的朋友密切来往。总之,父母这样的“良苦用心”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社会化,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和同伴关系建立,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有研究表明,与不同发展水平和成长经历的同伴进行游戏的孩子,具有更好的包容性,能够理解和体谅别人的心理状态,具有更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因此,父母在孩子交友方面还是不主导,多鼓励、少限定为好。
孩子正处在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习社会行为规则和社会交往技巧的关键期。多鼓励、少限定孩子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形成清晰一致的行为标准。
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同伴交往中发挥自己的积极影响力
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正处在活跃发展的时期,对一切事物、一切行为事件都感到新鲜好奇。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和模仿他人合作、互助等好的亲社会行为。孩子会通过他的观察了解到,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期望的,会受到赞扬和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喜欢的,可能会受到批评和指责的。在这样的生活实践中,孩子会逐渐学习、推理,形成自己内在的行为规则和道德约束。
当孩子的身边出现一些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正面的言行影响同伴,这样不仅对同伴的行为有所影响,也为孩子提供了一次明辨是非、抵御不良影响的机会。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确并遵守自己的准则。同时增强了孩子自己在同伴中的影响力和自信心。
24大疗法让孩子不再腹泻
小宝宝的肠胃比较娇弱,所以如果没有做好清洁,或者吃错了的东西,那么就很容易腹泻。倘若长时间腹泻,那么孩子也难以吸收摄入食物的营养物质。只有赶走了腹泻,才能更好地为孩子调理身体。那么,家长该如何让孩子远离腹泻呢?
1.饮食卫生安全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饮食的卫生安全对人的身体影响十分的重大。食物是直接进入人体内消化系统的,而孩子的身体较为脆弱,些许的病菌便可通过饮食让孩子生病腹泻。因此,家长可以从饮食方面着手,让孩子远离食物病菌。家长要记得定时为孩子消毒餐具,尽量不让孩子吃隔顿饭。另外,食物要煮熟以免生食携带细菌进入孩子体内。
2.易消化的食物
很多家长见孩子腹泻食欲不振。便想着法子做很多菜以此提高孩子的食欲。事实上,这个时候孩子最好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一方面,家长可为孩子熬些清粥,并适当的加入些许开胃的小菜。另一方面,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些甜汤粗粮作为点心,以此让孩子开胃。
3.推拿按摩治疗
孩子出现腹泻大多与自身脾胃虚弱有关,因此,家长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推拿的方式帮助孩子缓解腹泻症状。首先,家长可轻揉孩子手掌的虎口,大拇指及其板门等位置,轻按孩子这些部分能够起到补脾,清肠,疏气等作用。其次,家长可在孩子的肚脐旁及其尾骨等部分进行按摩,以此达到活气通肠的作用。当然,如若家长不清楚穴位不要随便乱按以免加重孩子的病症。
4.增强孩子的体质
腹泻也是身体虚弱的一种表现,家长可从根本入手,让孩子彻底地远离腹泻。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活动,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家长可通过食补相结合的办法让孩子的身体慢慢的得到调理。此外,家长可坚持为孩子炖些温性补汤,逐步增强孩子的体质。
3孩子感冒要不要打吊针
婆婆观点:孩子感冒了,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水的,看着他难受,真恨不得生病的人是我。孩子这么娇弱,烧啊,咳的,很容易伤了身子,可不能耽误。与其吃药慢慢来,还不如赶紧让医生吊一针好得快。可媳妇总是说,先吃点药再看看吧,我都急死了。
媳妇观点:婆婆心疼孙子我知道,可是感冒又不是大病,怎么能动不动就挂点滴呢。
不都在说嘛,现在的孩子身体抵抗力不如我们这辈,都是针打多了的原因。今后一旦有点什么大病,打什么都不管用,多可怕。所以我还是建议孩子感冒少打针,多吃药。专家意见:感冒90%以上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只有少数由细菌引发的感冒,才可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用药。而且随便吊针,乱用抗生素对孩子危害很大,不仅会增强孩子体内细菌的耐药性,甚至还会引发菌群失调,加重病情。
所以,孩子感冒,我们的建议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打点滴。欲速则不达,当孩子感冒时,家长应选择含对乙酰氨基酚为主要成分的儿童感冒药,这是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安全退热首选用药,帮助孩子缓解感冒症状,早日恢复健康。只有当患儿病情需要时,再请医生诊断,而且,就诊不一定意味着就要打针,吊点滴,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酌情用药。
其实,孩子感冒,用药、打针孰是孰非,都不能一概而论。这也像婆媳之间无数个小矛盾一样,有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往往只是各自的角度不同罢了。
4迁就孩子不是爱
网友:我的孩子四岁了,性格内向,特别小心眼,又爱生病,我就很惯她。结果现在一点都不听我的话,有时犟起来像得了臆病一样,使劲尖叫,不断扭动身体,以至有几次半夜像发梦魇一样在床上打滚尖叫,怎麽喊也醒不了。过几分钟睁眼醒了又安然入睡。开始我有些担心,但这孩子智力很正常,后来认为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对,请专家点拨一二。
茅于燕:性格内向的孩子的教育,要非常注意,既不能太迁就,也不能太严厉。太迁就在生活中,有许多“不称心”、“不如意”的事(这是难免会有的),他会受到挫折,心里不平衡;太严厉,他就会退缩,愈来愈内向,难以和同伴交往。一定要掌握一个“度”。
现在,你的孩子可能就是太迁就造成的问题。他的表现是有一点睡眠障碍。
儿童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夜魔(nightmares)、夜惊(nightteviors)、夜行(night natking)、夜游(nightWandeving)等几种。从你所介绍的表现(在床上打滚尖叫,怎么喊也醒不了,过几分钟睁眼醒了,又安然入睡)看,他属于夜惊。如果是偶尔有之,没有关系,如很频繁,需要带孩子到心理门诊去看看。
你对孩子的问题正如你自己说的“我就很惯他”,也就是太迁就了。有了这个认识也是好的。要改变他的毛病,首先要改变你自己的教育方式,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
对孩子要做到坚持原则、适当宽容、尽量表示爱心。当然,孩子在“惯”的环境中已生活了几年,要改,并不是容易的事,要有思想准备,要让孩子吃点苦,否则就改不了多少了,他长大后会更痛苦。
5如何让孩子长得更高
怎样做孩子能长得更高呢?
1.莫错过生长快速期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时期,一是婴儿期,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婴儿期是指0-1岁,这个阶段是生长速度最快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时期。婴儿期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期、儿童期的生长,而儿童期的生长又为青春发育期奠定基础。科学研究发现,儿童2岁时的身高与其成年身高的相关性为80%,因此,别让孩子在生长的快速期掉队,否则追赶起来相当困难。
2.注重营养
充足和合理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充足的营养是指每天要摄入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素均存在于粮食、蛋类、肉类、奶类、豆类以及蔬菜和水果等食品中。目前一般家庭都有能力为孩子提供充足的食品,问题是需要科学喂养和合理搭配。在有荤有素的饮食中,营养应该是全面及足量的。 很多生长不足的孩子都跟营养缺乏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城市的孩子蛋白质摄入的不少,但微量元素常常因偏食而摄入不足,如锌、铁、钙,各种维生素、纤维素等。缺锌可使生长发育迟缓、厌食,降低机体抵抗力,容易引起反复的感染;骨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钙、磷;缺铁而引起的贫血使生长缓慢,造血器官的正常生长还需要铜的参与。现在有些家长有一个营养的误区,认为加强营养就是多吃鸡鸭鱼肉,可以不吃或少吃粮食。其实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的,而蛋白质要在能量充分的前提下才能被身体利用。过多蛋白质的摄入,不仅增加肝肾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而且会抑制孩子的食欲。有些孩子营养过剩后造成肥胖,容易引发性早熟,最终使身材偏矮。
所以,在保证量充足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多样化,即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更不要过多地吃零食而影响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3.莫忽视运动锻炼
在保证营养供给充足的前提下,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有效的方法。虽然运动本身并不能使遗传预定的身高增加,但是运动可以促进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据研究证实,经常运动的儿童比不运动的儿童至少平均高2-3cm。运动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食欲增强。儿童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促进骨的生长,使骨骼变长、变粗、骨密度增大。经常运动,也使肌纤维变粗,提高肌肉的力量、速度和耐受力。运动还可以消耗多余脂肪,在快速生长期预防肥胖。现在的孩子普遍户外活动不够,没有充分享受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没有足够的运动量,这都是不利于孩子长高的。因此,儿童每天在户外活动1个小时是很必要的。
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等来选择运动项目,在安全的前提下与孩子一起锻炼身体:
弹跳运动:如跳绳、跳起摸高、跳远、跑步等,有助于四肢生长。
伸展运动:如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前后弯腰、体操和种种悬挂性运动,有助于脊柱骨和四肢骨的伸展。
全身性运动: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有利于全身骨骼的伸展延长。
4.保证充足睡眠
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左右,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长高。睡眠时肌肉放松,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睡眠时间的长短因年龄而不同,每个个体也有很大差别,一昼夜所需睡眠时间: 新生儿为16~20小时, 1-3岁为12~14小时, 4-6岁约为11~12小时。
为使幼儿有充足的睡眠,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快速生长期的儿童,合理安排学习、锻炼、睡眠和休息是十分重要的。
5.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
各种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急慢性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都能产生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取决于病变发生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一般急性疾病对生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尤其是在身体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很快恢复。但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会明显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长期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哮喘、心脏病、贫血等均可影响身高增长。此外,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疾病、骨和软骨发育障碍等重大疾病,引起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医学上称为病理性矮小。因此,积极防治疾病,对生长期的儿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一些疾病造成的生长损害是可以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