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分类: 骨科 查看: 8
很多人平时都会有一些脚后跟疼的情况出现,脚后跟疼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的疾病,但是总是会有一些很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如果比较经常的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还会令人感觉难以走路,造成一些行走方面的问题,大家可能都很想知道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应该要如何缓解呢!来看一看吧!
1脚后跟疼记得查查腰椎
很多中老年人有后脚跟疼的问题,尤其是早起,足跟的刺痛感让很多人站立都成了问题,活动活动后才能有所好转,但如果走得时间长了,或是长久站立,后脚跟就没了知觉,都不像是自己的了。
“现在不只是中老年人,很多30多岁的中青年白领也总有后脚跟痛的毛病,这部分人长时间开车、久坐,腰椎提早退化,又得不到合理的锻炼,很多已经引发严重的腰部疾病了。”赵之心介绍说。
早发现,并找准足跟痛的原因很重要。专家表示,腰部问题引发的足跟痛,严重的需要就医,但在还没有发展到连站立都成问题的早期阶段,只要很好地锻炼,10天左右即可缓解。
怎么锻炼?赵之心介绍了他的秘招:“我平时讲课都是站着的,而且从来都是前脚掌着地。人的前脚掌就如同大树的树根,树有多高根就有多长,树根是固树之本。人的10个脚趾和前脚掌就好比树根,可以支撑起人的身体,而且用前脚掌着地,身体会自然地挺直,对腰部是非常好的锻炼,脊柱也是一样挺得直直的。”
此外,“单腿后背”也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即身体正位不动,单腿后背,尽量向后向上抬腿,上身不要前倾,保持静止,坚持1~5分钟左右后换另一条腿。每天白天或晚上做一次,对腰椎、腰背部肌肉是一种综合锻炼,可缓解腰部许多问题。
2脚底后跟疼是怎么回事的啊?
鞋子导致脚后跟疼。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如果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足底跖腱膜炎导致脚后跟疼。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足底脂肪垫萎缩导致脚后跟疼。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还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补肾能减缓脚后跟疼这个问题。中医认为,脚跟为肾经所经过的区域,此处作痛,代表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千万不要劳累、运动过度、尽量少运动或少走路,但也不可以不走路。很多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会被医生建议打封闭针、手术治疗等等治疗方式,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最好大家还是要到医院去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检查,这样能够直接地确定病情,确定病情之后能够更加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如果真的有一些跟腱炎方面的问题,很有可能会耽误治疗,导致炎症加重。急性发作的时候,建议最好还是要注意休息。
3脚底养生的方法
方法一、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实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方法二、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
方法三、赤脚行走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方法四、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方法五、脚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4脚后跟疼的原因
跖筋膜炎
脚后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脚后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脚后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脚后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脚后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脚后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病人在二周内可以治愈。
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脚后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脚后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脚后跟痛的原因。脚后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5脚底后跟痛是病吗
鞋子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
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运动后慎防跟腱炎
跟腱炎是影响踝关节的一个常见疾病。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连接着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行走、奔跑、攀登等运动都依仗它。
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运动造成跟腱过度使用,均容易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从而引起跟腱炎。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患者中大约有11%的人是因跑步之类的运动损伤引发跟腱炎,跟腱由于血供不充分因而愈合缓慢。
跟腱炎的典型症状是足跟部上方的疼痛,活动后加剧。急性期患者在走路、跑步等运动时出现跟腱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发烫。
慢性期患者则会在清晨起床下地时感觉跟腱处疼痛或僵硬,走路(尤其是爬山、上楼时)感觉跟腱处疼痛。
在治疗上,急性期患者应注意休息并采用局部冷敷,垫高鞋跟减少跟腱张力,以及局部外敷药物和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促进局部炎症消退。
此外,患者还可以配合局部超声疗法及电刺激疗法等物理治疗。
症状严重者可通过局部封闭治疗缓解疼痛,但注意避免反复封闭引起跟腱断裂。
保守治疗6月以上症状仍未减轻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切除止点部炎性组织、滑囊和退变的跟腱及增生的跟骨后上结节。
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通常能够完全恢复,但需要很长时间,因为跟腱在每一步的行走中都会受到牵拉。
因此,跟腱炎的预防和保养尤为重要,市民应注意提高小腿和踝关节处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做到运动前热身、运动后适当放松。
此外,我们平时穿鞋大小要合适,避免跟腱部的反复磨擦引发跟腱炎。
可见,脚底后跟痛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所以大家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脚底后跟痛,或是其他都身体部位疼痛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要不要紧,如果是疾病引起,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引起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