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外科

测量头围早期发现小儿脑积水

时间:2023-05-24 分类: 外科 查看: 12

孩子刚刚出生,不会用语言表达,孩子的疾病和不舒服的感觉都是要靠家长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孩子是否健康?智力是否正常?头颅的大小如何确定?大头婴儿就是那几水吗?家长可通过测量宝宝的头围来发现小儿脑积水问题。

1测量头围早期发现小儿脑积水

正常新生儿的头围是33~35厘米,出生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加1.2~1.3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婴幼儿平均头围为46厘米,第2年增加2厘米,第3~4年增加2厘米。五岁时,正常儿童头围可达50厘米。而脑积水患儿头围可达同龄正常孩子头围值的2倍以上。

一旦怀疑孩子患有脑积水,应带孩子到医院做头部CT检查。对于经CT确诊为脑积水的患儿,还需再做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引起脑积水的原因。

2婴儿脑袋过大警惕脑积水

佝偻病为儿科多发病。因为佝偻病的特点是头大且方,所以见到头大的孩子,家长总以为孩子得了佝偻病,这个分析有时会搞错。头大,要警惕婴儿脑积水。

脑积水的早期并无典型症状,乍一看很像佝偻病。区别它们要注意观察两点:一看小儿头围(从眉间正中点到后脑勺突起处一圈的长度)是否进行性增大;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如有这两大主症,那么,可初步诊断为脑积水。

典型的脑积水很容易和佝偻病区别,脑积水的患儿头大进展快,囟门扩大膨隆,扪之像面鼓,有的颅缝还开大,头皮血管青筋暴露,双眼下视,医生称之为“落日征”。有的还因颅压高而出现频吐、头痛、发呆、抽风和下肢无力等症状。

婴儿为什么会出现脑积水呢?

人的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它们的表面有一层脑水,脑水起着保护和营养脑子和脊髓的作用。脑水由脑室脉络丛分泌循脑室及腔隙的一定方向流动,不断分泌,不断流向脑静脉,每日更新5次半。如果这条通路的狭小处有了阻塞,那么,不断分泌,却排泄不畅,日久天长,脑水越积越多,脑积水就可形成。

婴儿脑积水分先天性、后天性两种。后天性中最常见的原因莫过于化脓性脑膜炎引起的炎性粘连了;其次是外伤或脑血管病血液循环障碍或肿瘤、寄生虫引起脑水通道阻塞。近年脑膜炎日趋减少,后天性脑积水相应减少,倒是先天性畸形相对多见了。如作磁共振,则不仅积水看得清楚,形成积水的原因,如小脑下疝畸形、中脑导水管闭塞、四脑室孔闭锁、大静脉畸形等分辨得明明白白。

先天性脑积水大约40%可自然静止,静止的病例中大约1/3者智力可接近正常儿童。总之,这类患儿要积极求医。

3小儿脑积水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儿童脑积水如进行手术治疗,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1.分流系统阻塞 为最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在从手术室到术后数年的任何时间内,最常见于术后6个月。

(1)分流管近端(脑室端)阻塞:可因血凝块阻塞、脉络丛粘连或脑组织粘连所致。

(2)分流管远端(腹腔端或心房端)阻塞:常见原因有:①导管头端位置放置错误(如位于皮下),未进入腹腔;②多次置换分流管及腹腔感染易形成腹腔假性囊肿,发生率为1.7%~4.5%。可出现腹痛、分流装置处皮下积液。③导管头端裂隙被大网膜、血凝块等堵塞。

(3)脑室内出血、脑室炎和脑手术后的脑脊液蛋白或纤维素成分增高,可阻塞分流管阀门;导管连接处脱落等也是分流阻塞的常见原因。

一旦发生分流阻塞,病人的脑积水症状、体征就会复发,CT检查示脑室再度扩大。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和嗜睡。起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可突然剧烈起病,也可缓慢起病,颅内压快速、严重升高可导致病人昏迷。慢性症状包括易激动、在学校的表现变差或生理发育期迟缓等。偶见新发癫痫或癫痫次数增加。

分流系统阻塞引起的体征与临床颅内压增高和分流管功能异常有关。对于脑室分流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室缩小的病人,复查显示脑室再次扩大时,提示分流系统阻塞。对于没有先期影像学资料的病人,虽然可能存在分流管阻塞,但脑室正常或轻度增大,此时判断是否存在分流系统阻塞较为困难。这种情况多见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病儿,由于先天畸形的因素,看似正常的脑室其实不正常。此时应先判断分流系统阻塞部位,再更换分流装置或加以矫正。判断方法:穿刺贮液囊抽不出脑脊液或压下阀门后不能再充盈,提示脑室端不通;若难于压瘪阀门,代表阀门本身或腹腔或心房端梗阻。对于因脑脊液蛋白及纤维素含量过高引起的分流系统阻塞应注意预防,如控制出血、炎症等,先进行脑脊液外引流,待化验正常后再进行分流术。疑有腹腔假性囊肿者,经腹部B超确诊后,应拔除引流管,切除假性囊肿,在腹腔其他部位重置引流管;若假性囊肿为感染所致,应在感染控制后再行分流术。

2.感染 感染仍然是脑脊液分流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可造成病人的智力损害、脑室内形成分隔腔,甚至死亡。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医疗中心报道的感染率仍为5%~10%。依据受累部位将感染分为:伤口感染、脑膜炎、腹膜炎、分流管感染。多数感染发生在分流术后2个月内。

临床表现与感染的部位有关,伤口感染有发热、切口或分流管皮下红肿,感染时间长时可有伤口流脓。对于慢性伤口感染,分流管可外露。婴幼儿皮肤薄,分流管易将皮肤磨破造成伤口感染。切口的脑脊液漏常引起污染,然后形成感染。脑膜炎或脑室炎的病人有发热、头痛、易激惹和颈强直。腹膜炎比较少见,典型的表现有发热、厌食或呕吐和腹部压痛。常规血液检查常为多形核白细胞增高。对于脑室外腹腔分流术的病人做血培养无明确的意义,但对发热的病人应做血培养,同时应做尿或其他感染部位如伤口的细菌培养。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明确脑室的大小,不仅可以判定分流管是否有阻塞,而且可以决定是否取出分流管或做脑室外引流。

对于所有没有伤口感染或皮下分流管外露的病人,应穿刺分流储液泵抽取脑脊液做细胞计数、革兰涂片或培养以明确感染的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去除分流装置,改作脑室外引流,或经腰穿引流,并全身抗感染治疗或抗生素脑室内、鞘内用药。此外,还应考虑真菌感染可能。待感染控制后,重行分流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环节。

3.分流过度或不足

(1)分流过度:儿童多见。病人出现典型的体位性头痛,立位时加重而卧位后缓解。CT扫描显示脑室小,脑脊液测压可低于 0.59kPa(60mmH2O)。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将低压阀门更换成高压阀门(较原先高出 0.196~0.294kPa(20~30mmH2O)。

(2)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多见于正压性脑积水病人术后,原因多为应用低阻抗分流管导致脑脊液引流过度、颅内低压。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复查CT或 MRI时显示皮质塌陷和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应用较大阻抗的分流装置或加装抗虹吸阀,避免过度引流,有可能预防本并发症。轻度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可保守治疗;明显的或有症状的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应进行手术治疗,前者可行钻孔引流,后者可行积液-腹腔分流术。

(3)分流不足:病人术后症状无改善,影像学检查发现脑室扩大依然存在或改善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使用的分流管阀门压力不适当,导致脑脊液排出不畅。需更换合适压力的阀门。术前判断病人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压力的阀门是预防本并发症的关键。

4.裂隙脑室综合征 裂隙脑室综合征(slit ventricle syndrome)发生率为0.9%~55%,可以发生在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术后。

裂隙脑室综合征是指分流手术后数年(平均为4.5~6.5年)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共济失调、反应迟缓、昏睡等,CT检查却发现脑室形态小于正常,检查分流管阀门为按下后再充盈缓慢,提示分流管脑室端阻塞。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脑脊液长期过度引流所致:当脑脊液大量引流后,脑室缩小,分流管脑室端发生功能性阻塞。在脑室顺应性较好时,脑脊液积聚可引起脑室的扩大,从而解除了阻塞,恢复分流管功能;长期反复的分流管功能性阻塞可导致脑脊液向脑室周围室管膜下渗出和沿分流管外渗,受损的室管膜纤维化、室旁充血和胶质增生等,使得患者的脑室顺应性逐渐降低,这时尽管脑脊液不断产生,颅内压不断增高,但脑室不再扩大,分流管阻塞不能解除,而导致高颅内压。使用抗虹吸装置、更换分流管对预防裂隙脑室综合征并无积极意义。有报道颞肌下减压可缓解病人的症状,减少其发生率。

5.其他并发症

(1)脑室端的并发症:分流管脑室端误插入视神经通路旁时,可引起单眼失明、同向偏盲或双颞侧偏盲等。也有脑室端移到视交叉背部和脑干等处的报道。应用神经内镜,在直视下放置分流管,可以避免误插。如分流术后出现视盘水肿等急性颅内高压征,或出现视野、视力改变,应考虑脑室端分流管移位可能。一旦明确诊断,需重置分流管脑室端。

(2)腹腔端的并发症:

①脏器穿孔:多为结肠穿孔,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或脑脓肿;也可刺破胃、阴道、膀胱等,可以不表现腹膜刺激症,而仅表现为分流管堵塞,或由于脑脊液流失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如发现脏器穿孔,应立即手术拔除分流管,并更换分流方式。

②分流管移位:可移位至胸、腹壁及颈部皮下,或头皮帽状腱膜下。偶见穿破横膈,移到胸腔、心包,引起胸腔积液,甚至刺破心脏,造成心脏功能障碍。分流管移到皮下或帽状腱膜下时,可致分流管堵塞,应更换分流管或行分流矫正术;若胸部X线平片证实分流管移到胸腔或心脏,需立即手术取管。为预防移位可在分流管易活动处加以固定。

③其他:脑脊液肚脐漏、分流管腹腔端缠绕并引起肠梗阻等。

(3)癫痫:发生率约为5%,额角穿刺者多于枕角穿刺者。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同时应排除颅内出血、炎症、脑积水复发颅内压增高等可能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4护理脑积水患者的方法是什么

脑积水是生活中常见的脑部疾病,一旦这个病出现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影响,为了各位脑积水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建议各位脑积水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生活中还需做好正确的护理工作,那么正确科学护理脑积水患者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针对此问题进行具体介绍。

1、室温保持在18~21℃,湿度55%为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为脑积水病员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治疗康复环境。危重脑积水病人做好抢救准备(器械、药品),必要时气管切开。对症护理,抽搐时通知医生给镇静剂,有缺氧指征时吸氧,高热时退热处理。

2、脑积水患者饮食应易开脑窍、通经络、健脾益肾、填精益脑、强身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作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作到亲切、热情、耐心地照顾病员详细了解病员的病情、家庭、社会环境,帮助病员及家属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变被动为主动,创造出一个接受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3、定时测量脑积水患儿头部,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等病史。颅内压增高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无脑疝发生及颅内高压三联症(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做好特护记录,记出入量。

4、脑积水患者应用甘露醇降压时一定要快速滴入,在半小时内滴完,不可漏入皮下,以防局部皮肤组织坏死。预防并发症,颅内压增高时避免搬动,头下垫以软枕头偏向一侧并抬高15~30°,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时注意保护角膜,预防褥疮。

5、指导家长或协助脑积水病员做功能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针对疾病病因及康复治疗原则治疗,做好出院指导以保疗。

5脑积水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过多或吸收循环受阻,引起脑脊液过多地积聚在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现象。

脑积水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中脑导水管畸形、胎儿期脑部感染、新生儿及生后 脑膜炎 引起颅底粘连、颅内出血使脑膜粘连、肿瘤压迫使脑脊液循环受阻或吸收不良等。另外脉络膜丛增生或有乳头状瘤时,脑脊液分泌增多也可引起脑积水,但较为少见。

脑积水时由于脑脊液不断地在脑室内增多而直接引起脑室内压力增高,最后使整个颅内压力增高;同时脑实质受压变薄、脑回平坦、脑沟变浅而出现临床症状。脑积水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小儿头围增大或增长迅速、前囟门膨出、颅骨缝分开、头皮血管扩张。另外由于前颅窝压力增加,眼球下转,向外突出,使上部白色巩膜暴露,病儿双眼像“落日”样。还可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易呕吐、经常抽搐、瘫痪、行走困难等。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脑积水,就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智力尚能恢复正常。所以作为婴儿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如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应及时请 医生 ,做b 超或ct检查可帮助确诊,以争取早期治疗。还要预防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如果患颅内感染或颅内出血应及时彻底地治疗,以防脑膜粘连引起脑积水。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时间
下一组:脐动脉血流频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