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分类: 外科 查看: 27
小缺损是指缺损直径小于0.5厘米,临床症状轻,小孩活动量仍大,除了体格检查时有心脏杂音外,其余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胸片等均正常,但超声心动图或彩超检查有时可证实为小缺损。
1房间隔缺损的自然病程如何
房间隔缺损的自然病程如何?
(1)房间隔继发孔缺损的自然闭合率整体上为87%。在3各月以前诊断的缺损《3mm的房间隔缺损在1岁半内可100%的自然闭合;缺损在3~8mm的房间隔缺损在1岁半内有80%以上的可自然闭合;缺损在8mm以上者很少有自然闭合者。
(2)大多数房间隔缺损的儿童一般无症状,亦不影响活动,在婴儿可出现心力衰竭,但非常少见。
(3)如果未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将在成人的20或30岁左右发生。
(4)无论是否手术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房扑或房颤)可在成人时出现。
(5)单纯的房间隔缺损不会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因此如果无其他合并畸形,不用预防性治疗。
(6)脑血管意外,由于房间隔缺损引起成的矛盾性血栓造成的脑血管栓塞是比较少见的并发症。
2心脏室间隔缺损该如何治疗
1、小缺损的治疗:
小缺损是指缺损的直径小于0.5厘米,临床症状轻,小孩活动量仍大,除了体格检查时有心脏杂音外,其余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胸片等均正常,但超声心动图或心脏彩色多谱勒(彩超)检查有时可证实为小缺损。这种小缺损,从出生至5岁之前,约1/2~2/3可自然关闭,5岁以后仍不能自然关闭的应考虑手术治疗。
2、中等大小缺损的治疗:
是指缺损大直径在0.6~0.9厘米,孩子出生后即可出现症状,孩子可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咳嗽,活动后心累,婴儿剧哭时有口周发青等,但也有的没有多少症状,只是剧烈运动不如同龄儿童。中等缺损,容易诊断。
手术治疗的时间根据有无症状,心脏体征有无肺动脉高压形成及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或彩色心脏超声波检查发现的心脏增大情况等而决定手术的合适时间。若症状及心脏情况允许,可以等待至2岁以后,如果心脏长大,有早期肺动脉高压,就应在2岁前,甚至于在1岁前进行手术。目前大多数的中等度缺损都可以利用心导管进行心脏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如果缺损部位的位置特殊或其它有心导管手术的禁忌症者,应抓紧时间进行开胸开心手术治疗。
3、大型缺损的治疗:
大型缺损是指缺损直径大于1.0厘米以上,这种病儿从小症状重,常有反复发生的肺炎、心力衰竭及多次住院治疗的经历,这种病儿因肺动脉高压形成早,所以在婴儿期应定期到心脏科医生处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使患儿渡过难关,这种情况下病儿应争取在1岁前进行手术治疗。因缺损较大,用心导管手术进行治疗困难很大,一般不予考虑,主要以开胸开心手术进行治疗为主。
3小儿房间隔缺损的诊断
小儿房间隔缺损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15%,女孩较多见,为心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发育不良,如吸收过度或发育障碍,导致左,右心房间出现通道。房间隔缺损的大小不等,多数为单个缺损,部分可为多个或呈筛孔状缺损。
房间隔缺损小儿,在心房水平有左向右分流,由于右心血流量增加,所以肺循环血流量增加,逐渐导致右心房,右心室扩大。患儿常见的症状有运动后心跳气短,易感乏力,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当房间隔缺损较小,左向右分流量少时,患儿可长期无症状。据医学统计资料报告,约有半数房间隔缺损患儿在确诊时并无症状,貌似正常小儿,往往在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而且房间隔缺损的小儿大多数体格发育正常。缺损大的患儿,则出现症状较早,严重者可早期(婴儿期)发生心力衰竭,查体可见心前区饱满,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听到 2-3级较柔和的吹风样杂音,一般患儿无紫绀,及指甲颜色发紫。医生根据患儿的症状及杂音的特点即可初步诊断,而确诊房间隔须常规进行下列检查。
1、胸部X线检查,缺损小,分流量少时,心肮X光片改变不明显;缺损大者心影可增大呈梨形,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门血管影增粗,肺动脉段膨出,肺野充血明显。
2、心电图检查可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和大小,这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有力证据。
一般的病例经上述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对某些不典型的复杂病例还须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通过这一检查可明确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方法,通过这一检查可明确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确定是否伴有其他畸形,可为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当家长获知医生怀疑小儿有房间隔缺损后,一定要配合医生给患儿作好以上各项检查,以便明确诊断,进而决定治疗方案。
4房间隔缺损的分类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根据Abbott1000例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尸体解剖,房间隔缺损居首位,占37.4%。但因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常被忽视,因而临床发病数较上述数字为低。房间隔缺损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遗留缺损造成血流可相通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房间隔缺损多发于女性,与男性发病率之比约为2:1。
继发孔缺损的数目、大小、形状和位置各有不同。绝大多数的缺损为单发性。有时可以有两个或许多小孔同时存在。大的缺损几占全部房间隔,小的只能容纳探针。一般来说;即使能够活到成年期的病例,缺损亦不小,直径约在2~4cm。缺损的形状和位置常与类型有关。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继发孔缺损可分为四个类型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一)卵圆孔型或称中央卵圆孔缺损
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总数的75%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缺损为单发性的,呈椭圆形,长约2~4cm,位于冠状窦的后上方,。周围有良好的边缘,尤以上部更为明显(图33—03)。缺损距离传导系统较远,容易缝合,效果良好分。但个别病例的缺损,可呈筛孔形。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二)下腔型或称低位缺损
远较卵圆孔型少见,约占总数的12%以上。缺损为单发性,位置较低,呈椭圆形,下缘缺如,和下腔静脉的入口没有明显分界。有时伴有下腔静脉瓣,手术时应特别注意。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三)上腔型或称高位缺损
又名静脉窦(sinusvenosus)缺损,国外有不少病例报告,但国内少见,约占总数的3.5%以上。缺损位于卵圆孔上方,紧靠上腔静脉的人口。缺损一般不大,约为1.5~1.75cm,其下缘为明显的新月形房间隔,上界缺如,常和上腔静脉连通,使上腔静脉血流至左、右心房(图33—05)。这类病例几乎都伴有右上或右中叶肺静脉异常,血液回流入上腔静脉内。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四)混合型或称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的缺损
临床上较少见。
患继发孔缺损的病例,有时可伴有其他畸形,如肺动脉瓣狭窄、右肺静脉异位回流、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r综合征)、双上腔静脉、右位主动脉弓等,约占15%。
5成人室间隔缺损病征概况介绍
症状
缺损小、分流量小的成人室间隔缺损病人可无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缺损大的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可有发育不良、劳累后心悸、气喘、咳嗽、乏力、肺部感染等症状。后期可有心力衰竭。当肺动肺压显著增高而有右至左分流时可有发绀。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易于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个别病人伴有心脏传导阻滞。
病理
成人室间隔缺损解剖上一般可分为4型:I嵴上型,缺损在肺动脉瓣下,常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型少见约占5%;II型为嵴下型或膜部缺损,为最常见的类型占80%左右;III型为房室通道型;IV型为肌型缺损,后两型均较少见。
并发症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肺动脉高压严重时手术风险大,病死率较高,完善的围术期处理亦是防止成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危害的关键。
治疗
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如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对治疗单纯成人室间隔缺损有4种手术方案:心外常规开胸术、右腋下小切口手术、胸腔镜手术及心内科介入封堵术。可根据缺损大小、部位、年龄及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定最佳的成人室间隔缺损治疗方案。 成人室间隔缺损应先评估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可行性,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使用合适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后应加强术后随访,以保障成人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效果。
房室缺损三种手术方法简介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三种手术方法:一片法、二片法和简化一片法
一片法:
先沿前后共同瓣中线偏右侧,自瓣膜游离缘向瓣根方向剪开,取预先裁剪好的心包片插入剪开的瓣隙内做室间隔缺损修补,然后用缝线将剪开的前后共同瓣在房室瓣水平分别连续缝合于心包上,然后进行左侧房室瓣整形,最后利用此心包补片同时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二片法:
不剪开前后共同瓣,先利用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在左侧房室瓣整形后将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涤纶补片、房室瓣以及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心包补片三层叠夹缝合在一起,完成房室隔重建。
简化一片法:
将前、后桥瓣往中间部自然对合并稍向下压至室间隔嵴,用带垫的双头针、5-0prolene线,第1针缝在前、后桥瓣和室间隔嵴3点会合处(即在室间隔嵴中点或其附近)室间隔嵴的右心室面肌肉上,然后双头针分别穿出前、后桥瓣,再沿着第1针前、后方向的室间隔嵴间断缝合,在和室间隔嵴相对应的前、后桥瓣组织瓣界部位穿出,在心房面打结直接关闭心室间隔缺损部分;再采用心包补片连续缝合关闭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在3种方法中,左侧房室瓣整形技术无区别,主要包括左侧房室瓣裂缺关闭,瓣膜或瓣环整形,其中有2例行一片法手术患儿因瓣膜反流再次进行瓣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