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11
肌张力异常一般在儿童中比较的常见,但是对于成人的肌张力异常往往首先在下肢部位受到牵连,然后进一步波及到全身,那么特发性肌张力异常有哪些症状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肌张力异常是怎么回事
1.原发性肌张力异常(30%):
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间歇持续收缩造成的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势的症状群。故又称肌张力异常综合征。本病的张力变化不为人注意,但异常体位姿势和不自主变换动作引人注目。它具有扭转性质,包括颈部和(或)躯干的胸腰和(或)上肢扭转、足部过伸或过曲。
2.痉挛性斜颈(30%):
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起病者最多见。男女同样受累。起病多甚缓慢。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易表现出症状。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引起头向对侧旋转。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前屈曲。两侧斜方肌及颈夹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后过伸。
3.症状性肌张力异常(30%):
代谢障碍,变性,炎症,肿瘤等均可引起症状性肌张力异常,本病仅有少数的神经病理研究,未有肯定的结论。
2特发性肌张力异常有哪些症状
1、痉挛性斜颈: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起病者最多见,男女同样受累,起病多甚缓慢,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易表现出症状,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引起头向对侧旋转,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前屈曲,两侧斜方肌及颈夹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后过伸,患肌可发生肥大,当患者试图维持其头部正位时,大多有头部震颤。
2、扭转痉挛:多数在5~15岁缓慢起病,首发症状大多是一侧下肢的轻度运动障碍,足呈内翻跖曲,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缓慢持续的不自主扭转性运动以躯干和肢体近端为最严重,引起脊柱前凸和骨盆倾斜,不自主运动累及颈项和肩胛带肌时,出现斜颈累及面肌及咽喉部肌肉时,引起面肌痉挛和构音困难,扭转痉挛在作自主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完全消失,肌张力在扭转动作时增高,扭转运动停止后则转为正常或减低,隐性遗传型扭转痉挛多呈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多于起病后若干年死亡,但一部分患者可长期不进展,甚至可自行缓解。
3肌张力异常如何鉴别
一、肌张力减低
肌原性疾病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肌肉急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骨骼肌进行性加重的无力和萎缩。其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平行,往往在肌萎缩部位伴有肌张力减低。由于肌肉萎缩、力弱及肌张力减低,临床表现站立和步行时特殊姿态,站立时腹部前凸与腰椎前弯,行走时呈“鸭步”,这是由于脊柱旁肌肉张力减低与萎缩,臀肌受损骨盆固定不良引起。前锯的萎缩、力弱与张力减低,站立与坐位时肩胛骨向上外方移位,同时胸廓和脊柱分离,呈翼状肩,检查者能将手指深入至肩胛骨与胸骨之间,系斜方肌、菱形肌肌张力减低所致。
2.肌病同样于肌萎缩部伴有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呈平关系,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如多发性肌炎在急性期可见血清中CPK和免疫球蛋白增高,尿中肌蛋白出现,肌酸增加,肌电图可出现纤颤和插入活动增加。
2.神经原性疾病
1).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的肌萎缩主要分布于肢体的远端,与肌张力减低有平等关系。由于肌张力减低腕关节、指与踝关节动幅增大,呈过伸过屈的异常姿势。根据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受损肌亦有选择,如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胫骨前肌麻痹最明显,肌张力减低也最突出,故往往表现为足下垂。
单神经病(mononeruopathy)主要由外伤、缺血、浸润、物理性损伤等引起,如上肢尺神经、正中神经损害明显时,上肢的屈肌群张力减低明显,上肢伸肌群(拮抗肌)张力占优势,因而掌握背屈。挠神经高位损伤时,因肱三头肌瘫痪和张力减低而出现肘关节不能伸直及垂腕征,并因肱挠肌力弱和张力减低而使前臂在半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
2).后根后索病变:脊髓后根、后索病变时肌张力减低是突出症状之一,以脊髓旁(tabes dorsalis)为代表有静止性肌张力减低,同时也伴有姿势性与运动性肌张力异常。患者仰卧位时胫骨甚至可贴床面,站立时膝关节部张力低,不能保持膝关节固定而出现“反张膝”,下肢肌张力低下较上肢明显。
3).脊髓疾患①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g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多见于40岁以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均受累,因此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特征。上肢有肌萎缩、无力、肌束颤动和腱反射亢进。颈膨大的前角细胞严重损害时,锥体束症状被掩盖,此时上肢出现肌萎缩,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被动运动肢体时动幅增大。②Charcot-Marie-Tooth氏病:早期在大腿下1/3以下出现肌萎缩,晚期肌萎缩可扩展到上肢的前臂下1/3以下,两侧对称。在肌萎缩部伴有肌张力减低。③急性脊髓前角炎:于肌萎缩部位肌张力减低,由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瘫痪与肌萎缩的范围较小,故萎缩的拮抗肌保存,而且它的肌张力占优势,因而经常伴有异常体位,如马蹄内翻足、足下垂等。受累肢体被动运动幅度增大,呈过度屈伸姿势。
4).小脑性疾患:肌张力减低是小脑病变的常见症状,由于肌张力减低,使肢体产生姿势异常,如处于过伸过屈位,除了静止时肌张力表现低下之外,被动运动时也可见到明显的肌张减低,主运动开始与终止时缓慢,自觉无力,容易疲劳,由于肌张减低,腱反射也减低或消失,可见到钟摆动样腱反射。亦因肌张力减低和拮抗肌作用不足而出现“反击征”。
5).锥体疾患:锥体束损害的急性期由于产生锥体束体克,在锥体束休克期内肌张减低,瘫痪的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无阻抗感。
二、、肌张力增高
1.锥体束病变锥体束病变于休克期后,或隐袭起病的锥体束损害,在瘫痪侧出现肌张力增高,例如偏瘫时表现的Wernicke-Mann氏体位就是代表。明显的锥本束损害出现三重屈曲: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与掌关节痉挛性屈曲。锥体束病变时肌张力增高的部位与瘫痪部位一致,静止状态下肌张力也增高,触诊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有摺刀样的阻抗感。
2.锥体外系疾患
1).Parkinson病:本病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叫肌硬直。促动肌和拮抗肌的张力都有增高,在关节作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感到均匀的阻力而呈“铅管样强直”,如患者合并有震颤,则在屈伸肢体时感到均匀阻力出现断续的停顿,如齿轮在转动一样,即:“齿轮样强直”。颜面表情肌肌僵直则呈无表情的“面具脸”,吞咽肌肌僵直不能很好地作吞咽动作而流涎,眼肌肌强直表现眼球运动减慢,出现注视运动“粘稠”现象。颈肌和躯干肌肌强直形成屈曲状态,即头与躯干前变,上肌轻度外旋,肘关节屈曲,掌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下肢轻度内收,膝关节屈曲。旋颈和旋体动作缓慢。
2).Huntington舞蹈病:肌张力多为正常,但少数患者出现以Porkinson病样的肌僵直突出症状,而舞蹈症状甚徽或完全缺少。此型最后呈姿势性肌张力障碍,上肢屈曲,两下肢伸直。这种肌僵直型的慢性进行性舞蹈症状被认为是苍白球受损的结果。
3).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又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 musculorum defoumans)是躯干的徐动症,为一少见的基底节病变。在临床上以肌张力增高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自主的扭转为特征。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4).药物性肌张力异常:
(1)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发病急,用药后不久即出现,多见于青年人,以奇异的肌痉挛为特点。主要是颈、头部肌肉受累,最常见的是舌和口腔肌肉的不随意痉挛,以致咀嚼肌紧张地收缩,嘴张不开,讲话、吞咽困难,面部作怪相,或伴发痉挛性斜颈,这种反应与个体的敏感性有关,应用抗震颤麻痹药、抗组织胺类药或巴比妥类药物有效。
(2)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kinesia):发病慢,在服有神经安定剂数周、数月或数年后发生,甚至停药后出现。表现为刻板的、重复的咀唇、舌的不自主运动,有时伴有肢体或躯干的舞蹈样动作,体轴性运动。应用抗震颤麻痹药物非但无效,有时反而使症状加重。亦可有肌张力低下一麻痹性,可涉及颈肌、腰肌等,如腰不能直起、凸腹、颈软、不能抬头、行走时迈步不开、提不起腿、足跟拖地而行。
4肌张力异常的饮食宜忌
1、肌张力异常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尽可能进食新鲜蔬菜,给予高营养食品,以补充机体消耗,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多喝水。
2、肌张力异常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尽量避免食用坚硬或油炸食品,如鱼肉制品应尽量去骨、刺,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变质食品。
肌张力异常如何预防?
对于原发性肌张力异常的患者,由于病因不明,且考虑与遗传因素有关,故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症状性肌张力异常的患者,则需要积极地治疗原发性疾病,如代谢障碍、变性、炎症、肿瘤等等。注意对患处的保护,充分休息也是很关键的预防措施。
查看详情>>5肌张力异常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腰背痛体格检查、 CT检查、 肌张力检查
本病诊断不难,只有在排除病因和其它疾病时需要用到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颈部肌肉有痉挛,特别是协同肌(共同引起"斜颈"的一组肌肉)有同步痉挛现象。通过患者重复斜颈的动作,可以初步判断受累的肌肉范围,斜颈所属类型。
(2)辅助检查中,肌电图显示主要和次要痉挛的肌肉,颈部CT可以显示受累肌肉及肥大程度,个别患者脑CT有异常。绝大多数患者各器官功能正常,没有发现与斜颈相关的病理变化。
查看详情>>6如何给孩子换新奶粉
当越来越多的奶粉被曝出添加三聚氰胺后,如何让宝宝吃上安全的奶粉,如何让宝宝们顺利地完成新旧奶粉的转换,成了妈妈们关注的问题。
"原先换奶粉讲究循序渐进,将新旧奶粉混着喂几天,让宝宝慢慢适应。但现在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了。"北京儿童医院儿研所营养中心主任齐可民说。如果换奶粉后,没什么异常,自然皆大欢喜。一旦出现烦躁、哭闹、大便干、拉肚子的现象,应先到医院排查有无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可能是宝宝对奶粉中的某种成分不太适应。这时不能心急,对宝宝来说,虽然直接喝新的配方奶比交替渐进困难得多,但慢慢来总是可以安全度过这一特殊时期的:比如从少到多地喂给孩子,同时喂少量葡萄糖水过渡;若几天后症状仍不减轻,可再换种奶粉,直到完全接受为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梁芙蓉介绍,换奶后容易便秘的宝宝可以选择低聚糖成分较多、含益生菌较多的奶粉;而出现腹泻的宝宝,则有可能对新奶粉中所含的乳糖不耐受,可以采用不含乳糖的配方粉喂养,待症状改善后再使用一般配方奶粉。如果仅仅是觉得口感不好,那只能靠孩子的调节能力了,毕竟若从此时起就能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就是意外之喜。
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和发展专家咨询组成员戴耀华强调,任何配方奶都没有母乳安全、营养。"母乳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之高无可比拟;它可增强宝宝的身体抵抗力;降低对食物的不良反应;增进母子感情。"戴耀华建议,宝宝6个月前可完全吃妈妈的奶;6个月后,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可添加点辅食,如蔬菜、肉末等。
7儿童奶粉的副作用有哪些
同样的食物不同的人吃起来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毕竟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吃儿童奶粉像这样的食物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身体也会出现一些不适的,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儿童奶粉。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
我每天要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食物,难免会被食物所诱惑,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去选择食物,了解了哪些人不适合吃儿童奶粉以后,希望我们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这样才能让生活品质得到保证。
8给孩子冲奶粉的误区
冲奶粉的误区有哪些?如何给宝宝冲奶粉呢?不要以为给宝宝冲奶粉就是那么简单容易的,其实,这也是有很多讲究要求的。不过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自然就会对给宝宝冲奶粉有很多误区,下面就来看看,通常冲奶粉的误区有哪些。
冲奶粉的误区:矿泉水、纯净水比自来水干净安全。
冲配方奶粉我们提倡用自来水。矿泉水冲牛奶易致婴儿便秘,纯净水则没有任何矿物质,不适合宝宝发育成长。
目前家庭用自来水大都经过了水厂的处理,质量符合标准,自来水煮沸后,放凉至40℃左右,再用来冲奶粉就可以了。纯净水失去了普通自来水的矿物元素,而人从水中对钙吸收率可以到90%以上,所以不宜用纯净水冲牛奶。而矿泉水由于本身矿物质含量比较多,且复杂。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磷酸盐、磷酸钙过多,会引发消化不良和便秘。 但是现在自来水到家中已经不太干净了,如果担心自来水厂消毒后的形成余氯残留以及水管、水箱带来的铁锈和铅污染,可以在水龙头上加装一台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家用龙头净水器,来过滤这些杂质。
冲奶粉的误区:冲多冲少太随意
个别爸妈放奶粉的数量很随意,冲调用水量也或多或少,不讲究调配浓度。这种做法也是不妥当的。婴幼儿的适应能力较弱,又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还是应该参照奶粉外包装上印的参考数据调配比较合适,冲一次就能吃完的量。当然,不同月龄宝宝之间是有个性差异的,还应当根据自家宝宝的特点作适当调整。
冲奶粉的误区:在奶瓶里放入过量的奶粉
搞亲子活动一般时间较长,期间小宝宝有可能需要饮奶2~3次。大多数爸妈比较讲究,出门会带上能分格存放奶粉的容器,在每一格内放入供一次饮用的奶粉,既能保证宝宝的饮用量,不会产生要么不足要么浪费的现象,又很方便,值得称道。可有的爸妈嫌出门在外,带的东西多了麻烦,能精简就精简,能不带就不带。这种想法并没有错,错在他们的具体做法上。这些爸妈认为,参加活动就要展示自己和宝宝的美好形象,各种衣服不能少带;零食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不小,不能少带;装奶粉的容器体积较大且硬很占空间,弄不好打翻了还会污染衣物,把它省了吧!那么,不能少带的奶粉放哪?对了,就放在奶瓶里吧!他们在奶瓶里放入可以吃2次以上的量。当宝宝第一次需要的时候,他们冲调得又多又浓,一次自然吃不完。剩下的留待下一次饮用。当第二次需要时,剩奶已经冷了。他们就往奶瓶里加点热水,兑成温热的给宝宝喝。这样做的坏处很多:一,第一次喝的太浓,第二第三次喝时可能过淡。过浓,不易吸收消化,过淡,营养和能量摄入不足,都不好。二,喝剩的奶放置时间长了,容易变质,万一宝宝喝了变质的奶引起胃肠不适或者引发高烧,岂不因小失大?
正确冲奶粉步骤:
1、先将温开水倒进奶瓶,(可以用手背试一下水温),时间长了一摸奶瓶就知道大概水温了;
2、倒入一定比例的温开水后,再放奶粉,一般比例是1勺奶粉/30ML水;
3、最后摇匀,就可以给宝宝喝了。
上述内容介绍了冲奶粉的误区有哪些,相信大家现在应该都了解冲奶粉的误区有哪些了吧,新妈妈们一定要及时纠正这些误区哦,这样才能正确的为宝宝冲奶粉,让他们吸收营养,快快长大。
9如何正确选购宝宝奶粉
如何正确选购婴儿奶粉:
一看,粉体松散细腻,无结块
如果一个人的身姿挺拔,体态均匀,看上去就显得形象好,对于奶粉,则表现在粉质外观上。
根据中国婴幼儿奶粉国家标准规定,奶粉的粉体以干燥均匀、不结团者为佳。不同品牌的奶粉,由于制作工艺的区别,粉质不会完全一致,但是营养均衡的好奶粉一定颗粒均匀,粉体松散细腻。
舀出一勺奶粉,如果奶粉没有结块,粉体松散,颗粒均匀的话,那么可以算是好奶粉。如果奶粉结块,有可能是奶粉工艺造成的,很多奶粉因为制作过程中营养混合不均匀,会出现营养抱团结块,营养不均衡的情况,也可能是密封性不好造和奶粉本身比较潮湿的原因。
二冲,溶解快速均匀
观察完奶粉的粉质,接下来看奶粉的冲调性。奶粉的冲调性是判断奶粉质量的一个重要特性,冲调性体现了奶粉的溶解性、分散性、沉降性等情况。
优质奶粉表现在冲调性状上,应该是能非常迅速的表现良好的扩散性,即能迅速均匀的彻底溶解。溶解快速且均匀的奶粉,品质较好,能够保证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被宝宝均衡吸收。
如何鉴别奶粉是否能够溶解彻底均匀?妈妈们可准备40℃左右的温开水,取一小勺的奶粉并倒入,看奶粉是否能在数秒内自行完全溶解到水中。一般来说,好的奶粉可在数十秒内便完全溶解。奶粉的溶解性如何是妈妈们识别好奶粉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倒转,彻底溶解,无沉淀无挂壁
奶粉冲调后是否彻底溶解也是甄别奶粉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奶业专家王丁棉曾表示:“奶粉冲调性的的感观要求是奶粉置温水中后,其润湿下沉速度要快,用温水冲调后,无团块出现,杯底也无沉淀出现”。
质量好的奶粉冲调性好,冲后无结块,液体呈乳白色,品尝时会有一股淡淡的奶香味;而质量较差的奶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用温开水冲杯奶粉静置,表面有悬浮物或不溶于水的小疙瘩,杯底有细粉结块沉淀,水和奶有分离迹象。
取一勺奶粉与40℃的温开水调和,水平或上下轻轻晃动奶瓶,观察瓶底,优质奶粉无沉淀、无挂壁,营养无损耗,宝宝更能全面均衡吸收。
奶粉是宝宝最重要的口粮,想要充足且均衡的营养,首先宝宝喝的奶粉里要有充足均衡的营养。颗粒均匀,颜色均匀,溶解快速均匀无沉淀,这可是鉴别营养均衡好奶粉的重要指标。作为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熟记“一看二冲三倒转”轻松辨别均衡奶粉。
10宝宝喝奶粉喝到多大合适
其实宝宝喝奶粉喝到大多合适是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的。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让孩子喝到5,6岁也是可以的。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让宝宝喝奶粉喝到3周岁左右。因为3周岁以后的宝宝就可以正常的吃饭了。当然了这期间最好不要让宝宝光喝奶粉,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如蔬菜汁、果泥、粥、蛋等营养丰富又容易吸收的食物。
事实上从断奶之后,可以让宝宝适当的喝些配方奶粉,但是应该渐渐的加入辅食,直到可以代替奶粉。通常情况下奶粉中的蛋白质、脂肪、钙、磷、碳水化合物、热量等等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所以生活中很多人,特别是一些老观念会认为宝宝断奶后只要正常的饮食就可以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一则因为宝宝的肠胃,咀嚼功能还会发育完全,二来奶粉中也含有某些其它食物不含有的营养成份,因此建议断奶后至少让宝宝喝奶粉到3周岁左右。当然了如果家里条件尚可也可根据宝宝的需要喝得更久一些。
那么可以用新鲜的牛奶代替奶粉么?
原则上是不能用鲜奶代替奶粉的,事实上专家认为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不要喝鲜奶。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的肾脏系统,肠胃功能都还未发育完成,所以如果直接喝鲜奶的话,那么是会给宝宝的身体带来一些不小的伤害的。
比如说鲜奶中的某些成份不容易被吸收,通常情况下鲜奶中的磷含量较多,钙含量较少,而婴幼儿对钙质的需求很大,所以不能满足宝宝的日常所需。
再者酸奶中的乳糖主要是A型乳糖,其会促进大肠杆菌的生成,因此使婴幼儿容易发生肠道方面的疾病。
鲜奶中丰富的矿物质还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使宝宝出现脱水、便秘等上火症状。
新鲜牛奶中的饱和脂肪酸也会刺激到婴幼儿的肠道,从而引起慢性隐性失血等等。
所以从专业的角度上说最好不要用新鲜的牛奶代替奶粉喂食宝宝。
事实上虽说奶粉是由牛奶制作而成的,但是其更多了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同时又更符合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对于家里有宝宝的父母而言事实上在不同时期的宝宝适合的奶粉也都是不一样的,原则建议宝妈们日常在选购奶粉的时候要注意其奶粉所含有营养成份,是否满足当下宝宝的成长的需求。尽量选择品牌大一点的,口碑好一点的奶粉生产商,尽量根据不同的营养素选择奶粉。
最后提醒一下宝妈们日常在给宝宝选择奶粉的时候还要注意到正规的渠道去购买,每次泡好奶粉之后一定要盖好盖住,打开的奶粉盒最好可以在短期之内食用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