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计划生育 查看: 11
很多女性朋友在吃了避孕药以后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怀孕。避孕药会导致月经失调还会在来月经的时候痛经。避孕药是不能和其他药品一起吃的,而且不能够长期使用避孕药。那么吃了避孕药会不会怀孕呢?下面是小编搜罗的一些资料以及怀孕的注意事项,一起去好好看看吧。
1避孕药是事前吃还是事后吃好呢
避孕药(contraceptive drugs)全称口服避孕药,通常是指一类给女性服用用于生育控制的药物。有女性口服避孕药和男性口服避孕药。它的避孕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排卵,并改变子宫颈黏液,使精子不易穿透,或使子宫腺体减少肝糖的制造,让囊胚不易存活,或是改变子宫和输卵管的活动方式,阻碍受精卵的运送。使精卵无法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达到避孕目的的一种药物。避孕药是事前吃还是事后吃好呢?
1、长效避孕药:含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和长效雌激素。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储存在脂肪组织内,以后缓慢地释放出来,抑制排卵,起长效避孕作用。适用于不能放置宫内节育器,又不愿采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妇女。主要有复方长效左炔诺孕酮口服片。一般在月经来潮后,第五天服1片,20天以后再服1片。有效率不如短效避孕药。部分女性服用后,会出现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类早孕反应,有时会出血,而且难以控制。极个别人还会出现过敏反应。
2、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具有抑制排卵,阻碍子宫内膜正常生长,改变子宫颈黏液性质及改变输卵管正常蠕动等作用。适用于无基础性疾病或糖尿病的女性。一般在月经来潮后第5天晚上开始服第1片,持续服用22天,可以避孕1个月。
3、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孕激素。药物作用原理和短效避孕药基本一致。适用于40岁以下女性。主要有毓婷、诺爽、保仕婷及米非司酮片。一般是房事后72小时内服第一片,12小时后再服1片,越早服用效果越好。副作用比较明显,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乏力、乳房肿胀、出血、月经延迟等。服用紧急避孕药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不宜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只能偶尔使用。这是因为它的剂量高,副作用比较大。一般来说,专家认为避孕药一个月最多吃一次,最好一年不要超过3次。
避孕药是事前吃还是事后吃好呢?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避孕药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不管是事前吃还是事后吃都不好,因为避孕药在一年内不能超过三次,最好还是应该少用。如果可以,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采取一种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多伤害。
2吃避孕药会不会怀孕
避孕药的优点一是成功率比较高,坚持使用,能达到99%的避孕率。二是具有可逆性,停药后即可再次怀孕。
孕吐反应通常会使准妈妈妈的身体比较虚弱。如果洗浴时间太长,容易身体过于疲倦,引起头晕,虚脱在卫生间里;或是因身体受冷而染上伤风感冒。特别是坐浴时间过久,会造成子宫充血,刺激子宫肌肉引起收缩,引发流产。
在浴室内沐浴,准妈妈妈容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浴室内的空气逐渐减少,温度又较高,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所致。加之热水的刺激,会引起全身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使准妈妈妈脑部的供血不足。同时胎儿也会出现缺氧、胎心率加快,严重者还可使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不良影响。
怀孕妇女在妊娠期间,一般情况下忌吃肥肉、猪油、鸡油等动物性高脂肪食品;忌吃辣椒、丁香、茴香、洋葱、生姜、芥末、烟酒等性属大热,味属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忌吃柿子、柿饼、田螺、螺蛳、蟹、蚌、蚬以及各种冰镇冷饮等大凉性寒之物;忌吃咸鱼、腌菜、酱菜、咸肉等过咸高盐食品;忌吃槟榔、金橘饼、生萝卜、落葵、浓茶、可可、海龙、海马等耗气动血的食物。
通过上面的资料相信大家一定有所了解了吧。避孕药虽然能够帮助我们避孕但是却不能经常吃,这样对身体的伤害是极大的,还有避孕药一般要在月经来了以后第五天服用这样才能达到避孕的效果,服用避孕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方式来服用。
3哺乳期可以吃避孕药吗
哺乳期的女性选择避孕药时一定要慎重,而且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来定:
1、如果是正在哺乳的女性是不能选择激素类的口服避孕药的,因为女性摄入雌激素的话,可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还会影响食欲,甚至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脂肪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而且
(1)男宝宝吸入了含有雌激素的乳汁,可使乳房发育;
(2)女宝宝吸入会让阴道上皮增生,阴唇变得肥厚等等;
(3)还有一点,女性如果在哺乳期服用了激素类的避孕药还可导致乳汁分泌变少。
2、如果是没有哺乳的女性,可以在产后的2~3个月服用避孕药。
3、女性若患有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又或者是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是不能服用避孕药的,否则可能会加重各个脏器的负担,影响身体恢复。
适合哺乳期女性避孕的方法
1、工具避孕
例如男用避孕套,避孕套的使用不仅可以成功避孕,还能防止各种细菌、真菌、滴虫、淋菌等病毒的侵入。
2、外阴杀精剂
也可以称为外阴避孕药。因为是局部外用药物,因此不会干扰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也不会影响月经,更不会像口服避孕药,抑制乳汁的分泌。还能成功避孕。
3、宫内节育器
它是一种安全、简便且灵活的避孕方式,女性在产后的六个月便可以考虑放置节育器。即便是正在哺乳的女性也可以选择这种方式避孕。而且,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长达5~10年。
4、绝育手术
单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它是一种永久性的绝育手术,不想再次怀孕的女性可以选择这种方式避孕。可以肯定的是,绝育手术对女性的月经和性生活是没有影响的。不过,绝育手术对有些女性并不适用。如神经官能症的女性、患有性疾病的女性以及有生殖系统炎症的女性。
4这7类女性应避免服用避孕药
体外射精避孕
由于男性在射精前,已经有少量精子流出,其数量足以令女性怀孕。而且这种方式极其需要男方的自我控制,不易掌握,失败率高。
安全期避孕
事实上,由于有些女性月经不规律,无法计算排卵期。即使月经规律,每月排卵期亦可能存在波动,又或有可能记错时间。因此,“安全期”其实并不安全,不少女性就是在所谓的安全期中招的。
紧急避孕药
这种药物仅对一次无保护性生活有效,有效率明显低于常规避孕方法,而且紧急避孕药激素剂量大,副作用大,容易引起月经失调、不规律出血等,不能替代常规避孕。
不正确使用避孕套
没有做到每次性生活都使用,或者没有从性交开始就戴上,而是等到有射精感时才采用。
7类女性应避免服用避孕药
1.妊娠或者怀疑妊娠者。
2.产后半年内。避孕药可通过下丘脑及脑垂体使乳汁质量发生改变,影响婴儿营养与发育,因此产后哺乳的妈妈也应该避免。
3.有高度可能与雌激素相关的癌症患者,如子宫内膜癌。若患有激素依赖的疾病,服用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药会加重病情,应禁用。
4.大量使用激素的女性。
5.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据临床观察,患有高血压的妇女口服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药1年后,多数人收缩压与舒张压会上升。研究发现,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使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上升,血小板的粘附性增高,孕激素能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6.患有动脉性血栓者。避孕药会使凝血功能亢进,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动脉性血栓患者也不适用。
7.患有肝肾功能疾病者。口服避孕药中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必须在肝内解毒代谢,经肾脏排出,如果用药者肝、肾功能不良,药物不能完全代谢排出,就会在体内蓄积,加重病情。
5吃避孕药后乳房胀痛正常吗
吃避孕药后乳房胀痛正常吗?
服避孕药后乳房胀痛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导致乳房胀痛的情况更多。如果身体无其他不适,一般认为乳房胀痛是服用了紧急避孕药后的副作用。
实际上,不管何种避孕药,都是由孕激素和雌激素组合而成,只不过不同的药物类型,两种激素的比例不同罢了。孕激素有一大生理作用,就是能促进乳腺腺泡发育,引起乳房胀痛不适等现象。
因此,如果服用避孕药,尤其是孕激素剂量较高的避孕药,有可能发生乳房胀痛,年纪越小本身激素分泌旺盛,身体很敏感,吃避孕药副作用就会更大。
吃避孕药后乳房胀痛怎么办?
不管是否服用避孕药后发现乳房胀痛,女性最好都去医院乳腺科检查一下,以确定是否存在乳房肿块。
一般来说,没有发现肿块,可以继续放心服用避孕药,最好选择孕激素含量较低的类型。
如果检查发现有乳房肿块,比如乳腺增生病、乳房囊肿、乳腺纤维腺瘤等,因为很多乳房肿块难以区分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为保险起见,建议不要继续服用避孕药避孕,换用其他方式避孕,定期复诊,观察肿块情况。
服用避孕药的副作用大全
1、恶心:不同的药物发生率不同,其中米非司酮最低,为6%~7%。恶心一般持续不超过24小时。
2、呕吐:不同的药物发生率不同,左炔诺孕酮约5%,米非司酮约1%。通常认为,与食物同时服用或睡觉前服药可以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无确切的临床资料。
3、不规则子宫出血:有些妇女用药后会有阴道点滴出血,一般无需处理。
4、月经改变:多数妇女月经会按时来潮,也有一部分妇女月经提前或延迟。如果月经延迟1周,应该做尿妊娠试验,以明确是否是紧急避孕失败。
5、阴道出血:不少女性在服药期间,会发生持续性的点滴出血,或者如同月经量的突破性出血。这与漏服、迟服了避孕药或者避孕药药效不足有关。
6、月经过少或闭经:避孕药会导致子宫内膜发育不全,腺体分泌不足,因此子宫内膜不能正常生长而变薄,致使月经量减少。个别女性因避孕药的抑制作用过度,在停药后不发生撤退性出血,出现闭经。
7、体重增加:有部分女性服用避孕药后体重会增加,这是由于避孕药物中某些成分可以引起体重增加。尤其是在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前3个月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水、钠潴留,因此导致月经后半个周期体重增加。孕激素促进合成代谢,导致体重增加。
8、脸色暗沉:服用避孕药后,有些女性还会出现脸色暗沉的现象,这是由雌激素引起的色素沉着。
9、其他:乳房胀痛、头痛、头晕、乏力等,这些症状一般较轻微,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乳房胀痛、头痛严重者可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