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中医 查看: 22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内停,故纳少,脘腹胀满;食后负担加重,故腹胀更甚;水湿不运,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日久肢体失养,故神倦乏力;中气不足故少气懒言。那么脾虚怎么处理呢?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1健脾胃食物有哪些
1、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2、薏苡仁
味甘淡,属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和止泻的作用。对于腹泻、食欲下降等脾虚症状都适用。
3、粳米
又被称为“大米”。性平味甘,对于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处。可以用来治疗、改善因脾虚所致身体消瘦、烦闷、泄泻、下痢等症状。
推荐: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4、小麦
小麦属于性凉味甘的五谷类食物。具有健心护肾、清热止渴的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心烦不安、食欲不振等脾虚症状。
5、芝麻油
芝麻油性凉味甘,能够润滑肠道、预防大便干结、帮助身体排毒解毒、治疗食积腹痛、溃疡等症
6、糯米
糯米又被称作“江米”,性质温和,味甘,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具有暖和脾胃、消除口舌干渴、改善自汗、治疗便溏和腹泻等功效。
7、大枣
性温,味曾,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甲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也可用山药、白术、意米、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通常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婉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效果会更好。
2脾虚怎么处理呢?
1、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2、吞唾液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3、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4、推腹法
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
5、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
6、拉筋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3女性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症状:
1、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2、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3、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4、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暗,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4脾虚吃什么好
1、红枣类
如大枣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多吃可以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2、香菇
香菇味甘、性平。多吃可以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3、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多吃可以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4、栗子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多吃可以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5、马铃薯类
如洋芋、土豆、山药蛋等,味甘、性平。多吃可以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6、泥鳅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多吃可以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7、兔肉
兔肉味甘、性凉。多吃可以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8、猪肚类
如猪胃等,味甘、性温。多吃可以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9、羊肚类
如羊胃等,味甘、性温。多吃可以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5脾气虚的病因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内停,故纳少,脘腹胀满;食后负担加重,故腹胀更甚;水湿不运,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日久肢体失养,故神倦乏力;中气不足故少气懒言;脾虚失运,水湿浸淫肌表,故面色(白光)白,浮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日久可致营血亏虚,或气血两虚之证;肌肤失去血的濡养和温煦,可致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浮弱,是脾气虚弱之象。
脾气虚体质病因:
1、先天禀赋.
2、大病久病之后,元气大伤,就此体质进入气虚状态。
3、长期的过度用脑。
4、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是一个重体力劳动者或者是职业运动员,若干年下来它就会伤气。这种人到了中老年以后,外形呈一种假象了,他实际上还是气虚。形体过劳会伤气。
5、节食。女孩子节食形成气虚。女孩子节食形成的气虚血虚,第一个会影响月经,要不气血化源不足,月经没有物质基础没有来源,它根本就闭经不来了,来就来一点,颜色很淡。
以上是对脾气虚体质病因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脾气虚体质是常见气虚表现,脾气虚体质病因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后天的修为占很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