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中医 查看: 54
补气养血大家都不会陌生,这是因为现在不管是电视还是网络上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有关女性补气养血的广告,补气养血对于女性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气血好了,女性可以减少妇科疾病的发生,而且气血旺盛就说明了身体中的细胞很活跃,因此肌肤的动力很足,因此肌肤就会变得更加的白皙水嫩,因此怎么样补气养血就成了许多人关心的话题,有人说补气养血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那么补气养血最快的方法有哪些呢?
1气虚补气的饮食禁忌
气虚吃什么好
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
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气虚少食
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补气的食物
1、糯米
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止汗止渴等作用,适用于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等症状,适合阳气虚弱、脾胃虚寒者食用。糯米一般煮成粥更容易消化吸收。但糯米黏腻,咳嗽痰多、舌苔厚腻、消化不良者少吃为宜,其餐后血糖反应较高,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吃。
2、小米
小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含有钙、铁、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小米一般煮粥、做饭或磨成粉做成各种食品。小米性偏凉,尤其适合心烦、发热、口舌生疮者食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3、黄米
黄米味甘,性温,能益气补中,还有除烦止渴、解毒的功效,有发热烦渴、咳嗽、胃痛等症状的人可多食。黄米除了含丰富的蛋白质之外,其维生素E含量在谷类比较突出。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米饭和酿酒。与糯米类似,黄米性质黏腻,消化不良和糖尿病患者应少吃。
2补气的方法有哪些
【神养】
中医认为,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则最易使血液暗耗。所以妇女保养气血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心情愉快、开朗乐观,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造血机能更加旺盛,使面色红润,经血调畅,精力充沛。
【睡养】
生活规律、起居有时、劳逸结合、娱乐有度、性生活有节,特别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少酒,做到这些对保证女性的身心健康,使经血更加调畅,延缓衰老,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养】
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保持半小时以上),如散步、慢跑、游泳、打球、跳舞、健美操等,不但会使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增加,同时还会增强人的造血功能。特别是刚生育过的妇女,更应该重视健身运动,这样才有利于尽快恢复健美的体形,使经血调和,并防止早衰。
【静养】
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所以,在重视运动的同时,也要重视静养。尤其是在嘈杂动乱的环境中工作时间较久,或身心过于疲劳,或心情比较烦乱时,这时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调养精神,或独处静坐,或闭目调息,或听听音乐,或绘画,或编织等等,均可达到宁心养神,使身心皆静,尽快恢复大脑疲劳,以防劳伤思虑伤血。
【食养】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必须重视饮食调养。首先要注意保持脾胃的健康和旺盛的食欲,既要饮食有节,又要重视脾胃疾病的治疗。
其二,要适当多吃富含“造血原料”的食品,特别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性食品,如豆制品、动物肝肾脏、动物血、鱼、虾、鸡肉、蛋类、大枣、红糖、黑木耳、桑葚、花生(带红皮生吃更好)、黑芝麻、胡桃仁以及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药养】
患者血虚表现比较严重或患有月经不调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除重视慢性病的及时治疗和食养外,平时还应重视药补。常用于补养气血的药物主要有黄芪、人参、党参、当归、白芍、熟地、丹参、首乌、鸡血藤、枸杞子、阿胶、大枣、龙眼肉、乌鸡等。常用补养气血的方剂有四物汤、保元汤、人参归脾汤(丸)、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丸)等。也可利用人参、党参、当归、枸杞子、黄芪、大枣等药食两用品配制成各种药膳(如药粥或乌鸡、鸽子煲等)。此外,还可服用有补血作用的各种西药进行调治。
补气养血最快的方法有哪些,看着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补气养血已经有了一个认识,不过补气养血最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好的吸收营养,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还有食疗和运动相叠加这样效果会更好。
3补气食材大盘点
土豆补胃气:
因为对人体有诸多益处,土豆又被称为“地下水果”。土豆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此外还具有益气解毒、润肠通便、减肥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丰富的钾、钙、铁、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风靡世界,这和它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不无关系。
山药益肾气:
人称“神仙之食”。《本草纲目》里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
韭菜补中气:
生韭菜味辛,能行血;熟韭菜味甘,能补中气、益肝散淤。常吃熟韭菜可以补肝肾、强腰膝、助阳气,可见韭菜有壮阳补气的作用,因此,韭菜又有一个别名,叫“起阳草”。用于补气壮阳时,韭菜应连根一并煎汤服用。
兔肉补中益气:
兔肉被称为“荤中之素”,是非常好的“保健肉”、“美容肉”,能够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人很适用。此外,兔肉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能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适合高血压、冠心病及脾胃虚弱型的糖尿病患者食用。
鲫鱼健脾胃:
鲫鱼是人们常吃的淡水鱼之一,有健脾利湿、温中开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补作用。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质优、齐全、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常吃能增强抗病能力。
板栗益气强筋:
板栗性味甘温,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抗衰老等功效。板栗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降低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板栗中钙含量很高,是优良的补钙食品,对防治骨质疏松有良效。另外,板栗对于腰肌劳损、腰椎病造成的腰膝酸软疼痛,也有很好的作用。
鳝鱼养血温阳:
鳝鱼性温,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能。研究表明,鳝鱼中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有健脑明目、调节血糖、降脂的作用,对身体虚弱、病后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对中风、面瘫也有很好的疗效。鳝鱼清蒸可以更好地保留营养成分。
鸽肉补肝壮肾:
鸽肉有益气补血、补肝壮肾、解毒生津等功效,对病后体弱、月经不调、头晕疲倦、记忆衰退有很好的补益治疗作用。鸽肉补气血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润肤泽毛的功效上。鸽骨内含有丰富的软骨素等成分,能改善皮肤细胞活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让面色变得红润。鸽肉中还含有丰富的泛酸,对脱发、少白头和毛发干 枯等有很好的功效。另外,相比于其他禽肉,鸽肉更易于吸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香菇补气血: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荤”的美称。对于气血亏虚、经常乏力的人有调理作用。《本草纲目》认为:“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
小米补脾胃:
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常作为妇女产后的滋补食品。研究表明,小米中的维生素B1、无机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小米粥熬好以后放置一会儿,粥的最上层会凝聚一层膜状物,这就是“粥油”,它有保护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4补气喝什么茶
1、黑豆茶
功效:黑豆是防老抗衰黑武士,《本草纲目》中有入药记载的黑豆,对防老抗衰、治腰膝疼痛,及乌发、补肾有十分卓越的功效;营养价值与黄豆相当。药用价值却高于黄豆。是豆类家族的明星!
材料:黑豆100克,苏木10克,红糖适量,水700ml。
作法
1、黑豆以水略洗,沥干备用。
2、锅中加入黑豆、苏木及水,炖煮至黑豆熟透后,捞除苏木及黑豆。
3、再加入红糖,搅拦至融化后即可饮用。
2、当归丹参茶
功效:活血去瘀。当归甘温而润,可活络血液,丹参味苦微寒,可活血去瘀,调经止痛。两味合饮可保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材料:丹参8~10克、当归8~10克。
作法:所有材料放入茶杯中,冲入250c.c.的热水,焖约30~40分钟即可饮用。提醒:容易腹泻或肠胃功能弱者,可减少当归的份量。
3、何首乌枸杞茶
功效:益肝肾。何首乌味甘苦,益精血补肝肾,枸杞味甘,可养肝明目,易腰膝无力、频尿肾虚者常饮用,可养气壮筋骨。
材料:何首乌10克、枸杞10克。
作法:所有材料放入茶杯中,冲入250c.c.的热水,焖约20~30分钟即可。提醒:由于枸杞较易上火,体者燥热者可减少枸杞份量,或加入8克菊花,降低热性。
4、三七茶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心纹痛;小肠炎。
材料:三七5克、花茶3克。
作法:用三七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5、桃归茶
功效:活血养血,祛瘀。用于妇女血闭不通,月经不调、经少、有瘀块、手足心烦热;产后恶露不尽。
材料:桃仁5克、当归3克、红花3克、牛膝3克、花茶3克。
作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5补气的推荐药膳
一、参苓粥
原料:人参、白茯苓各10克,粳米100克,生姜、盐、葱丝、笋片、味精、鸡汤、料酒各适量。
制法:将人参、白茯苓、生姜水煎,去渣取汁;将粳米下入药汁内煮作粥,放入葱丝、笋片、鸡汤、料酒,将熟时加入少许盐、味精调味,空腹食用即可。
功效:益气补肺。
二、龙眼枣泥
原料:龙眼肉300克,蜂蜜、红枣各250克,谷芽、麦茅各50克,姜汁少量。
制法:谷芽、麦芽洗净,烘干研成粉备用;龙眼肉、红枣洗净去核,放入锅内加水煮至六成熟,然后将姜汁和蜂蜜、谷芽、麦芽粉倒入,搅匀,小火略煮片刻,捣烂成泥即可。每日服用15克。
功效:健脾益胃,补气培元。
三、山药莲子炖肚
原料:山药600克,猪肚l/2个,莲子(去心)75克,香菇4朵,枸杞子、料酒、盐、胡椒粉、高汤各适量。
制法:山药洗净,切块;猪肚洗净,用沸水焯一下;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猪肚、料酒、盐、胡椒粉,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0分钟,使其熟软,捞出后浸泡凉水再切条;香菇泡软、去蒂,对切两半,同山药块、莲子、枸杞子一起放入高汤内,连同猪肚条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
四、参芪姜母鸭
原料:母鸭1只,党参、生黄芪各30克,白术、生姜、葱各15克,红枣10颗。
制法:母鸭洗净,除去肥油,置于沸水中过水去油2分钟,捞起备用;黄芪、党参、白术洗净,装入纱布袋封口,红枣、姜、葱等洗净塞入鸭腹。
沙锅置于火上,加1000毫升水煮沸,加进纱包、母鸭,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2小时即可。
功效:补气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