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中医 查看: 38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其中心理养生(养神)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七情)活动是反映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气血充盈的外在表现,七情太过会使脏腑损伤,阴阳失调,气机紊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重视养神,调摄情志,达到心理平衡是中老年人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关键。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老人冬季怎么养生
一、冬季可以经常喝点酸奶,再补充身体营养的同时也增加了对身体有益的益生菌的摄取。这是因为老年人常与药物作伴,药物可以帮助他们抵御疾病的侵袭但是也把对身体有帮助的细菌也杀死了。
二、冬天要经常晒晒太阳,保证骨骼对钙的流失,加强骨骼坚硬度,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
三、多锻炼加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在强身健骨的同时预防冬季流行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四、冬季容易使人产生困意,老年朋友在保证晚上充分睡眠后,中午饭后可小憩一会,进行补觉。
五、改掉不良嗜好,比如抽烟、喝酒、喝咖啡、喝浓茶。
六、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泡脚30分钟,这样可以使全身血液流通畅通,预防疾病的发生。
七、保护自己的嘴唇和口腔,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的食物,防治由于内火大造成嘴唇干裂和口腔溃疡的发生。
八、冬季少吃火锅,火锅中的嘌呤、脂肪可使老人尿酸升高诱发痛风、三高症状的发生。
九、早睡晚起,心要静
冬季早晚寒气重,且极易侵入人体,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因此要避开早晚的寒气。中医认为冬天要“早起晚睡”,是说要比春天和夏天稍微晚一些起。冬季,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都是与人的心理状况息息相关的。老年人一定要避免忧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保持心态乐观,精神愉悦。
十、药粥补身,要保暖
冬令老年人的日常膳食应该以温补为主,这符合中医“寒则温补”的理论。要多吃些肉类、禽蛋、鱼类、豆类等,可以增加营养;多吃一些牛、羊、狗肉等热量高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等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御寒能力,满足身体对保暖的需求。
2老人中医养生关键是养心
健康是人类普遍关注和追求的永恒主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体系为底蕴的中医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数千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总结、充实、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各种养生方法,并逐渐发展成养生学,它的独特理论和方法正日益为众多追求健康的人们所瞩目。
心理养生(养神)是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包括饮食、生活、气功、导引、方药、功法等,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即养神、养形、养精。其中养神在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哲们已经认识到精神调摄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摄养方法,如老子提出的“见李抱朴”,“少思寡欲”、“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则进一步指出“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孔子提出了“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强调道德修养在养生祛病中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在继承先秦诸子养生思想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确立了精神调养的理论和方法。如其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以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强调了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所谓的心理养生主要是养“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整体生命活动现象;狭义是指中医学心所主的神志,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性格、情感等活动。神主形,无神则形不可活。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它既协调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主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又能调节脏腑组织器官等,使之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缓冲同外部因素引起的情志刺激,从而维持形体与外界的平衡。古人非常注重养神,正如《素问上古天其论》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所以说,心理养生是中医养生最重要的方法。
情志与情志致病
情志即七情五志。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是指喜、怒、忧、思、恐五种情感与五脏相对关系,《素问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思恐(惊)。”《内经》中提到:“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说明每个脏腑都有其情志活动,这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感反应,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只要不过分过激,不会影响健康。若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脏气受到冲击,气机逆乱,就可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过喜伤心
心主喜,主神明。喜则气缓,《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说明喜可以缓解精神紧张,消除过重心理、生理负担,是一种良性刺激。适宜的喜笑,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养生。但暴喜过度,会使精气耗散太多,心气弛缓,血气涣散,神不守舍,甚至昏厥或死亡。《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即是突闻中举高兴过度而病狂的。《寓意草》中载:“昔有新贵人,马上扬扬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足见,喜之为患屡见不鲜。
过怒伤肝
肝主升发,主条达气机。怒则气上,《素问生气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勃然大怒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是升发太过,所谓“怒发冲冠”,轻者导致损物毁器,重者面色苍白,四肢颤抖,吐血,昏厥而亡;二是肝气郁结过久,易患血瘀诸证,如心肌梗塞、脑血栓、肝癌等。《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位文武韬略,雄姿英发的将才,但怒发愈重,终致不救。生气对身体健康的摧残是很严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作了个很有名的实验,拿鼻导管放在鼻孔里让你喘气,然后再拿鼻管放在雪地里十分钟,如果冰雪不改变颜色,说明你心平气和,如果冰雪变白了,说明你很内疚,如果冰雪变紫了,说明你很生气,把紫色的冰雪抽出二毫升,给小白鼠打上,1-2分钟小白鼠就死了。而且研究出了紫色冰雪的成分。所以,生气能产生损害健康的毒素,致病性很强。
过思伤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思,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劳神伤脾,脾失健运,会导致不思饮食,疲乏无力,形容憔悴,体质虚弱。《吕氏春秋》记载齐闵王因为思虑过度,损伤脾胃,以致积食内停,久治不愈,后以激怒之法方吐出胃中积食而愈。
过忧伤肺
肺主气,悲、忧皆为肺志。悲则气消,悲忧过度,耗伤肺气,上焦不通,肺气郁滞,可见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证。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忧愁过度太久得肺病而死的。
过恐伤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恐则气下,悲则气乱。说明过度恐惧则伤肾,致使气降于下而不升,肾气不固,可见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突然受惊,心气紊乱,气机失调,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三国演义》里讲到刘备兵败,赵子龙怀抱幼主冲出重围,到长坂坡由张飞接应,张飞对追赶而来的曹军一声大吼,曹将夏侯杰死于非命。
3老年人保健牢记这十个要点
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有条件的话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护“点”脚,冬季养生才能事半功倍。
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进“点”补
冬季养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补。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法因人因地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切不可不顾实际情况,全家上下齐进补。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调“点”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感到压抑。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动,当然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冬季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饮“点”茶
茶是人的最佳饮料之一,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贫血服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浓茶。
早“点”睡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人们要“早卧迟起”。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要注意保暖,多晒太阳,外出注意防寒,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
出“点”汗
冬季属阴,养生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这样“暖”是达到了,但是“暖”过头了,反而容易引发病症。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特别是老年人冬季频频沐浴,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水热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较合适的。至于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多“点”水
众所周知,夏天活动大、出汗多、排尿勤,为了防止脱水和中暑,人们要及时补充水分。有些人可能认为,冬天人的活动减少,而且一般来说也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喝“点”粥
营养专家提倡,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常吃此类粥具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此外,还可常食可安神养心的桂圆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肠的鲫鱼粥等。
通“点”风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要严重数十倍,人们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
4老人必吃的六种养生食物
梨
清心降火解夏燥
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方法。
大枣
宁心安神抗过敏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冬季的补养佳品。
菊花
祛燥润喉防感冒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冬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达到祛火润肺的保养目的。
红薯
预防癌症助排毒
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核桃
温肺定喘又补脑
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板栗
补脾健胃养元气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冬季节,每天吃几颗栗子,有利于补养元气,强壮肾精。
5老人养生走极端弊大于利
一、顿顿粗粮。粗粮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钙等矿物质,并且膳食纤维含量高,可预防便秘、肥胖、肠癌等,但是如果顿顿粗粮,就会导致营养失衡,其实,老人每天食用85克或以上的全谷类食物即可起到预防慢性病的作用,所以合理的饮食应该是粗细搭配,肉菜均衡:谷类食物每天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每天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每天125—200克。其中粗粮比重不宜太大,并尽量在白天吃,以免影响消化。如果晚上吃粗粮,就要粗粮细作,比如熬粥喝,或与土豆、芹菜、番茄、苹果、橘子等果蔬搭配。
二、过长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必备法宝,但是并不是睡得时间越长越好。过长的睡眠时间会使机体懈怠,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所以老人睡眠时间最好保持在6—8小时,最好不要超过10个小时。
三、过度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可保持机体活力,延缓衰老,但是如果过度运动则会增加关节摩擦度,产生疲累感,降低免疫力,所以老人锻炼要注意适度。最好选择散步、快走、慢跑等活动量不大的运动,运动强度和时间以不感觉到疲累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