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中医 查看: 22
吃中药的时候有些事物是禁忌吃的,同时食用是会影响药效的,尤其是服用中药的时候,下面就是中医专家介绍的几种服用中药时不能食用的事物。在吃中药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药物的发挥,有一些饮食禁忌,是你需要了解的。只要了解吃中药不能吃哪些食物,才能更好的发挥药物的作用。
1喝中药注意什么
吃中药的禁忌一、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吃中药的禁忌二、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吃中药的禁忌三、发物类: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吃中药的禁忌四、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吃中药的禁忌五、油腻类: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吃中药的禁忌六、酸涩类:
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2养生中药茶巧搭配
制首乌+决明子→免疫力低下者
制首乌具有补血通便的作用,决明子具有化痰、降血脂的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免疫力低下、经常进食高脂膳食、便秘以及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人。
薏苡仁+知母→口腔有异味者
薏苡仁具有清湿热、抗病毒的作用,知母具有清热滋阴的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口腔有异味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以及有青春痘、扁平疣等皮肤问题者。
山楂+芦荟→肠道功能不佳者
山楂具有活血消食的作用,芦荟具有通便排毒的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长期排便不畅、肠道功能不佳的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
生黄芪+淡竹叶→长期吸烟者
生黄芪具有解毒升阳、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的作用,淡竹叶具有清心火的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长期吸烟的男士,皮肤晦暗干燥、面部无光泽、长有雀斑的女士,易患感冒、口腔溃疡的人。
黑芝麻+胡桃肉→内分泌失调者
黑芝麻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胡桃肉具有补肾添元气的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皮肤弹性与光泽不佳者、内分泌失调者、面部有色斑者、40岁以上的人、常感困倦的青少年、爱打瞌睡的老年人。
仙茅+仙灵脾→更年期女性
仙茅和仙灵脾均具有温阳补肾、调节性激素水平的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更年期女性、性功能减退者、身体虚弱者、免疫力低下者。
杜仲+益智仁→关节炎患者
杜仲具有补肾、除风湿、降血压的作用,益智仁具有温脾、暖肾、固气的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关节炎患者、夜尿次数增多者、排尿困难者。
肉苁蓉+虎杖→常感疲劳者
肉苁蓉具有温阳通便的作用,虎杖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利胆、活血化淤、泻下通便、化痰止咳等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饮酒过量者、习惯性便秘者、冠心病患者、血压过高者、常感疲劳者。
白菊花+麦冬→长期受电脑辐射者
白菊花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麦冬具有滋阴、利咽的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长期受电脑、手机、电视辐射者,无暇保养者,两目干涩、眩晕者。
淮山药+桑白皮→皮肤晦暗者
淮山药具有补肺、脾、肾气的作用,桑白皮具有清肺、美白皮肤的作用。二者配合在一起,适用于长有雀斑、黄褐斑、黑斑者,皮肤晦暗者,面部无光泽者。
3中药黄精的作用
中药黄精的作用:
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强筋骨。
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黄精的副作用:
宜忌:黄精味甘,性平,作用缓慢,可作久服滋补之品.但其性质滋腻,易助湿邪,因此脾虚有湿、咳嗽痰多及中寒泄泻者均不宜服。
毒副作用:临床曾有少数病人服用黄精糖浆后轻度腹胀,饭后服则可避免的报告.黄精粗制剂局部搽剂时,未见有不良反应。
4中医教你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5中药鸡汤的做法大全
中药鸡汤:山药田七与老母鸡熬汤
制作原料:二百克老母鸡,五十克山药,八克田七,生姜两片,三克黄酒,适量清鸡汤,适量鸡精、适量盐。
制作方法:老母鸡洗净切块后放入开水中过一下,去除血水,放入炖盅里面,然后将山药、田七清洗干净,也放入炖盅内,再加入姜片、鸡精、适量清鸡汤与黄酒,用食用玻璃纸将炖盅的口部遮盖全,然后用干净皮筋缠绕封口,放入蒸笼里蒸两个半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的盐调一下味道即可。
食用功效:本款鸡汤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皂苷、胆碱等元素,可以有效健身强体,止血养血,补中益气,补养精髓,可以增强肺脏功能,滋养肠部,还有养元气、消肿散瘀的功效。
中药鸡汤:黄芪党参当归枸杞与老母鸡熬汤
制作原料:二百克老母鸡,十五克黄芪,十二克党参,一片当归,适量枸杞,两片生姜,六克黄酒,适量清水和盐。
制作方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过一下,去除血水,放入砂锅里面,加入适量清水,开始用大火烧,放入姜片黄酒去一下腥味,水煮沸后放入黄芪、党参和当归,改用小火慢慢熬炖,出锅的时候放入枸杞和盐就可以了。
食用功效:黄芪党参当归枸杞都是补气血的佳品,多喝黄芪党参当归枸杞老鸡汤,可以生津养血,补养元气,尤其适合气血两虚的人食用。但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在熬炖此款鸡汤的时候不要放太多的中药材,适量才是最好的。